5G小蜂窩基站給分銷商帶來的市場機遇與挑戰

2019-11-08     國際電子商情

「說到5G,有一個段子形容4G跟5G的區別是:當你想下大片的時候,4G還可以猶豫一下,5G還沒等你猶豫就下完了。」在2019年ASPENCORE舉辦的全球分銷與供應鏈領袖峰會上,睿查森電子(Richardson RFPD)中國區總經理蘇志建(Jason Su)說到,「而5G的到來,給分銷商帶來的不僅有機遇,更有挑戰。」

Richardson Electronics成立於1947年,2011年初,艾睿電子成功收購Richardson Electronics的核心部門,成立了睿查森電子 (Richardson RFPD) ,專注於RF、無線和電源器件分銷。此前《電子工程專輯》曾專訪睿查森電子全球總裁兼總經理Rafael Salmi博士,他認為5G帶來的最大商機是不只是運營商在玩,而是將所有人、所有設備連接起來,是遊戲規則的改變者。而睿查森電子其實在三年前就開始布局5G基礎建設。

今年在中國,5G有幾個重要的日子。6月6日,工信部發布5G牌照給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和廣電四大運營商,標誌中國5G正式開始。

另外一個重要的日子是今年的10月31日,工信部副部長陳肇雄,攜同中移動董事長楊傑,中電信董事長柯瑞文,中聯通董事長王曉初和中鐵塔董事長佟吉祿共同啟動5G。11月1日,工信部宣布5G商用正式開始,在50個城市展開5G服務,套餐價格從128/月到599/月不等。預計2019年年底將鋪設完成15萬個基站,其中13萬個基站開始商用。

5G的頻譜分配和基站架構

5G的頻譜分配大致如圖,廣電的頻譜大約是703MHz到803MHz,上行下行帶寬都是45Mhz;中國移動擁有2.6G和4.9G兩個頻段,帶寬從160Mhz到100Mhz;最後是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占據3.5G這個頻段,帶寬也是100Mhz。

蘇志建表示:「5G既有宏基站,也有小基站。從2018年CCID公布的數據來看,無論藍色的宏基站,還是橙色的小基站,2019到2026年都有很強的需求趨勢,2023和2024年是用量需求最大的幾個年份。整個2017年4G基站大概鋪設了328萬個,預計到2026年5G BTS將達到475萬個,5G小基站(smallcell RRU)數量更多。現在各國都在搶占5G制高點,所以需求非常巨大。」

5G小基站的架構通常分成兩種:一個是分布式,一個是擴展式。分布式採用多模方式,1分6,兩個級聯,再分6,再分96的方式。擴展型是以5G NR為基礎,1分4再分64。

超級金礦里都有哪些玩家?

「大概5G小基站是什麼樣的一個量級?左圖是數量,單位是Kpcs,右邊是金額,單位是百萬美元。」蘇志建說到,「這裡面是一個超級金礦。」

5G小基站的作用很多,從解決覆蓋到增加容量,再到增加良好的體驗,具備分布式和擴展性,主要應用在商用、醫院、體育場或者酒店等等的公共設施里。

目前5G的宏基站玩家主要有華為、中興、愛立信、大唐,小基站的玩家有三維、鉑聯、星網、同維等等,大概30家左右。

面臨挑戰,如登珠峰

然而做5G小基站還有很多挑戰,首先是技術,軟體有層一層二層三的需求,包括硬體設計、成本和功耗控制,一般5G基站功耗要比4G多三到兩倍,64或96個射頻單元的典型設計數量也很大。此外還有整個解決方案的交付,元器件的交付以及上市時間周期。

蘇志建用了一張圖片形容做5G基站的難度,圖為ADI 中國員工劉懿,他在2018年中成功登頂8848珠峰。

「而對分銷商來說,做5G基站面臨的問題是這幾個方面:選擇工程師團隊、上游供應商、平台、參考設計、技術支持,另外就是庫存,包括備貨供應如何實現一站式服務,和全球供應鏈的支撐。」蘇志建表示。

如何應對挑戰?

面對這些挑戰,睿查森首先在原廠這一塊會選擇業內具有領導地位的合作夥伴,確保所有技術都是最新的,原廠資源超過100家。基於這100加供應商,為客戶提供最適合的架構參考設計,快速進入市場。

工程師團隊方面,睿查森擁有非常專業的射頻工程師團隊,至少五年經驗。可以從最開始的方案選擇,到最終的解決方案提供全程服務,中國主要城市都有覆蓋。專職工程師提供平台設計服務,不但可以提供系統性的設計,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進行架構設計,提供測試服務,做性能評估和優化,接受定製化的服務。

「我們的團隊可以幫助中國客戶設計滿足歐洲或者美國標準的產品,幫助中國客戶打開歐美市場。」蘇志建說到。

最後是庫存,全球採購團隊可以及時在全球採購,並且分布到各個區域。對於特別熱門的一些國家,相應的庫存可以更好更快地給客戶服務。

蘇志建表示:「睿查森擁有全球化的供應鏈,我們在全球有大概六個分部,包括歐洲、日本、中國等等,可以實現5個工作日24小時的服務,同時我們進入中國已經20幾年,本地化團隊非常了解客戶的需求。借著5G的平台,我們想利用這樣一個機會,迎接挑戰,抓住機遇,實現共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LXJMS24BMH2_cNUghF_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