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災是我們無法直接避免的,
人在與大自然的抗爭中,力量微乎其微。
各地山洪慘烈情況
但是,在危險來臨的時候,多掌握一些知識和自救的方法,我們是可以減少一些自然傷害的!
今天蜀黍帶大家學習一些當山洪的類型和山洪來臨時,我們可以怎麼做的有效小知識。
山洪分為哪幾種類型:
高速滑坡形
從集中暴雨-邊坡變形-滑動-高速運行-災害形成的過程中,滑坡區域有較為明顯的變形過程,在災害發生前有預兆,滑坡體後緣有明顯的裂縫,前緣有局部小型崩塌。可以通過勘測調查確定滑坡危險區域,在危險區域內嚴禁各種形式的人類活動。由於滑坡體在高速滑動中破碎形成泥石流,在滑坡體下游相當範圍內應設定為警戒區,超過臨界雨量時採取緊急轉移的措施。
崩塌流動形
從集中暴雨到邊坡崩塌的過程較快,一般事前無預兆,按邊坡穩定性計算也只能作出相對穩定與不穩定之分。在降雨過程中穩定性係數不斷變化。一般可以確定崩塌土能夠到達的最遠距離,將該距離之內設定為危險區,嚴禁在此範圍內建設永久建築物。邊坡崩塌後形成鬆散堆積物,暴雨過程中崩塌土流動化形成稠性泥石流,應將可能出現泥石流流動的區域劃定為警戒區,當暴雨超過臨界雨量時採取緊急轉移的措施。
淤積滿溢形
鬆散堆積物在長曆時降雨過程中向溝口大量輸送,使溝口淤積嚴重。同時,坡面植被在亂砍濫伐中減少,坡面侵蝕模數較大,溝床淤積抬高。另外,人為侵占河道、行洪斷面減小,一旦山洪到來,河床又來不及沖刷下切,山洪水位升高,漫溢造成山洪災害。治理淤積漫溢型災害,一是採取植被措施,減少坡面侵蝕;二是疏浚河道,清除障礙物;三是加高堤防,提高行洪標準。
沖刷崩岸形
長曆時降雨會形成很大的徑流,流量暴漲。由於卵石河床難於沖刷下切,洪峰水流淘刷兩岸底部,產生崩岸,並不斷拓寬,崩岸後退形成山洪災害。治理沖刷潰決型災害的最有效方法是上游修建水庫,攔截洪峰;其次是護岸或加固護村埝。
鬆散堆積物
控制泥石流暴發的主要對策是減少流域內固體物質的積儲,其根本措施是減少地表侵蝕。對於天然坡面的表面侵蝕,主要依靠還草還林、改變坡地耕作方式等措施來控制;來自溝床沖刷及陡坡崩塌等的侵蝕,需要採取各種形式的工程措施加以控制。在溝道中修建攔沙壩,只能使局部地形坡度減緩,一個壩所能控制的距離很短,常需在溝道上修建多個淤地壩。對開發建設等人類活動產生的鬆散堆積物,建攔沙壩攔截起來,或者,限制人類的某些活動等措施才能有效治理泥石流溝。
山洪來臨如何有效應對:
沉重冷靜
°
洪水來臨時,要保持鎮定,不要受到其他避難人員的蠱惑,讓自己陷入恐懼之中,要冷靜地思考如何正確地逃生。
鎖好房屋
°
離開房屋時,要關好門窗,避免房屋內的東西隨洪水漂走。躲避洪水時,要把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須知錢財始終是身外物。
安全躲避
°
儘量選擇高一點的地方躲避,如山坡、樓房等地,還可以選擇爬上大樹、屋頂。
積極求助
°
被洪水圍困之後,要想方設法與外界聯繫,報告自己所處的位置以及洪水情況,積極尋求救助。
立即逃生
°
當發現躲避的場所已經不再安全時,要立即利用好準備的物品進行逃生,如門板、木床等可以漂浮的東西。
積極自救
°
不慎被捲入洪水中時,要積極地進行自我救助,儘可能地抓住水中漂浮物或者固定的東西,讓自己不至於沉沒或者被洪水沖走。
END
蜀黍有話說:
山洪是自然現象,有時候人為控制不了。但是如果能多了解山洪,學習山洪來臨時應對的措施,可以大大的減少山洪對自身的傷害。看完上面的小知識,你學會了嗎 ?或者是否有更好的建議讓大家學習呢?可以告訴蜀黍哦~
來源: 微宜春知宜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