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博宇
出生於1979年 祖籍江蘇宜興
2005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第四工作室
2012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第一工作室 獲碩士學位
現居於杭州 職業畫家
自己的畫
--蔣博宇
要給自己的畫寫點什麼好像還真不容易,聊天還行,變成文字就變的難多了,就說說這些年的風景寫生吧。
說起風景寫生,一開始的初衷只是為了創作搜集素材。2014年,在關於山的題材創作陷入瓶頸後,一天無意間看到一篇關於描述吳冠中先生畫山西李家山的文章,就百度了一下山西的圖片,準備好相機和作畫材料,第二天就帶著老婆自駕去了山西。一路拍一路畫。那時對於寫生沒有啥明確的目的,只是覺得景好,喜歡,就畫。最後在回來路上發現所有寫生的畫在走前被借宿的農家偷了,奔潰了… 回來後覺得總不能白跑一趟,就根據照片和記憶全部重畫了出來。
油畫系出來後在美院基礎部帶過幾年下鄉,後來又給美院的研修班上課,這六七年每年的春夏秋三季總有機會外出寫生。本來並不擅長的風景寫生因為要教學也只得趕鴨子上架,不能丟了人哪。因為教學總要給學生講解,也逼著自己做課件做講座,不知不覺對自己做了梳理,有了研究的脈絡。我喜歡庫爾貝的沉著樸實、柯羅的溫暖柔和、塞尚早期,力的咬合、蘇丁激昂的張力、波納爾的光色的延伸、莫蘭迪的邊界的旋律,他們給我提供了很多的可能,摸尋著他們的足跡讓我發現似乎有不少小道通向無限的可能。
《遠行》50cm×70cm 布面油畫
2014年
《秋色》 40cm×50cm 布面油畫
2014年
《採石場》49cm×30cm 布面油畫
2014年
《遺失的村落4》28cm×36cm 布面油畫
2014年
《遺失的村落5》50cm×40cm 布面油畫
2014年
《李家山寫生》50cm×60cm 布面油畫
2014年
《 樹影斜陽 》50cm 60cm 布面油畫
2014年
我把風景寫生當成是創作的一種延伸,寫生去捕捉,創作去梳理。在創作上我比較專注於畫面質地感的表達,在寫生中也希望和創作聯繫起來。創作中遇到的問題和需要的創作元素我會整理好去寫生,每次出去寫生都會有目的性的去尋找,想來也奇怪,每次找的景不是太陽暴曬就是要負重爬山頂,折騰!我的創作歷時漫長,可能研究的成果出來一點都得好幾年,寫生就成了研究線路各個分支的嘗試,快速並且有成效,每有一點成果就可以轉化到創作中。
《初冬的路邊》40cm×40cm 布面油畫
2015年
《白床單》60.5cm×40.3cm 布面油畫
2015年
《麗水寫生6》60cm×50cm 布面油畫
2015年
《遺失的村落—松陽3》80cm×60cm 布面油畫
2015年
《紅屋頂》50cm×60cm 布面油畫
2016年
《遺失的村落—松陽4》60cm×90cm 布面油畫
2016年
這些年慢慢形成了一個寫生的習慣,每次出去前都會隔絕自己的感官幾天,那幾天在家就跟行屍一樣,等出去寫生時打開閘門,會變得更敏銳,看事物會更容易去融入。每次出去的第一幅都會從一個原點開始,第二幅開始走預定的分支,下一次再走另外的分支。雖然現場總是有很多變數,開了閘荷爾蒙爆棚,經常控制不住會失敗,也總還是會有驚喜。記得有一年夏天在安徽宏村隔著一條河畫河對面的山下的村子,畫著突然想到了黃賓虹的山水,突然明白了他畫中黑的意境,夏天的樹林在傍晚是又黑又綠,雨後空氣可見度很高,黑綠的成色更是通透,夏天的綠就得是黑到出綠。雖然現場沒畫完,回來後冥想著當時的情景,死活把這幅畫給折騰出來,樂了好一陣。
《凌波晚翠》 50cm×60cm 布面油畫
2017年
《雨季的漁港1》60cm×80cm 布面油畫
2016年
《雨季的漁港2》60cm×80cm 布面油畫
2016年
《庭院內》70cm×70cm 布面油畫
2017年
《池塘邊》30cm×50cm 布面油畫
2017年
因為痴迷油畫的質地感,總想著發掘油畫使用中各種的可能,風景寫生中大多以薄質和厚質兩種方式為主。很多時候也是根據現場看適合用那種方式,薄質畫面的比較多的用半透明色重複染疊,希望畫面呈現類似包漿的色層。厚質畫法類似並置的手法,需一層層做,每一層須留出一定的縫隙,由疏到密,顏料的咬合得透氣,顆粒的密度要在限定界限內呈現邏輯性。
《午盛風華》70cm×80cm 布面油畫
2017年
《午夢長》50cm×80cm 布面油畫
2017年
《山頂遠眺》60cm×100cm 布面油畫
2018年
《山間村落》50cm×30cm 布面油畫
2018年
《正午》25cm×60cm 布面油畫
2018年
30cm×100cm 布面油畫
2018年
我喜歡純自然界的事物,畫的對象也喜歡有所選擇,樹木,花草,土地,河流,小溪,石頭,空氣,這些都是構成世界的元素。以自然界的元素來創作歷時長了很容易進入經驗主義,畫的似是而非。所以每次外出寫生總是渴望能尋得更多的好的素材,更多是啟示。我們居住的世界其實離真正的自然已經很遠,所以每次有機會去到山裡,就把自己浸染到自然中,不光是眼睛看到的,而應該是所有感官的一段時間的總和。那是看到的風,聞到的顏色,聽到的姿態…有些現場沒畫完回來繼續畫就得靠有時間長度的回憶,拆取出需要的片段重疊進而冥想去完成。
《春澗》30cm×50cm 布面油畫
2018年
《庭院外》60cm×80cm 布面油畫
2018年
30cm×50cm 布面油畫
2019年
《無題》30cm×50cm 布面油畫
2019年
《水中景1》46cm×60cm 布面油畫
2019年
《倒影1》50cm×30cm 布面油畫
2019年
《倒影2》42cm×54cm 布面油畫
2019年
談自己的畫,想來想去也就說說感受和畫中執著的事情,我現在還不想固定面貌,寫生中可以做很多嘗試來幫助創作的推行。人生很短,藝術的路很長,只想永遠是將來時,希望下個十年或更長的時間還能保持初衷,繼續探索下去。
2019.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