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諾重點援助非洲抗疫,中國做了什麼?

2020-05-19   華輿

原標題:承諾重點援助非洲抗疫,中國做了什麼?

編輯:張一天

中新社·華輿訊 綜合報道 北京時間5月18日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視頻會議開幕式上發表題為《團結合作戰勝疫情 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致辭。

致辭中提到,中國將加大對非洲國家支持,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公共衛生體系薄弱,幫助他們築牢防線是國際抗疫鬥爭重中之重。目前,中國已向50多個非洲國家和非盟交付了大量醫療援助物資,專門派出了5個醫療專家組。常駐非洲的46支中國醫療隊也正在投入當地的抗疫行動。

5月18日,一架裝滿口罩的飛機正準備從溫州起飛飛往安哥拉(圖片來自中新網)

事實上,中國和非洲在公共衛生領域的合作歷史悠久,近年來的合作,則是以2014年非洲伊波拉疫情後,非洲國家聯盟(以下簡稱非盟)決定建立非洲疾控中心為核心。在2014年的疫情中,以中美為代表的國際社會都向非洲伸出援手,留下了良好的合作機制。但此次疫情中,一些人將疫情政治化的舉動則讓這些機制受到了破壞。

非洲疫情:成績好於預期,但仍急需幫助

據參考消息報道,法國《費加羅報》網站5月14日刊發題為《非洲對大流行的抵抗力超出預期》的報道稱,薄弱的醫療系統似乎註定造成慘重後果,但非洲到目前為止似乎避開了這場災難——據非洲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統計,截至5月13日,非洲累計確診約7萬例,死亡約2400例。從病例數量和死亡率來看,這個成績似乎比歐洲還要強上不少。

氣候炎熱、人口年輕化被認為是非洲扛過疫情的重要法寶。不過,文章也指出,從流行病學的規律來看,「非洲疫情高峰比歐洲晚三個月」是一個合理的推測,因此至少要等到7月才能觀察出非洲是否會出現疫情大暴發。

文章指出,危機出現前,世界衛生組織非洲區47個成員國擁有的呼吸機不到5000個,而這些國家有8億人口。更缺的則是急救醫生和專業的重症監護護士。衛生部門還面臨藥物、採樣設備和防護裝備的嚴重短缺。

從物資到技術,中國援助面面俱到

這些幫助也正是中國一直在做的。4月28日,一場由非洲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馬雲公益基金會、阿里健康聯合組織的新冠肺炎醫學交流會「雲端「召開,來自非洲22個國家的1600多名醫生在線學習了中國抗疫經驗。曾在武漢援鄂66天的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呼吸病與危重症醫學專家王辰院士在線分享了中國抗新冠肺炎十大關鍵決策,北京中日友好醫院8位專家同步參加交流互動。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也通過線上辦公軟體「釘釘」參會。

據人民網報道,這場交流會是「非洲醫護培訓計劃」的一部分。這項計劃已先後為衣索比亞、盧安達、南非、辛巴威、加納5個非洲國家醫護開辦線上專場培訓。截至4月底,累計已培訓3000多名非洲醫護人員。參加首場培訓的衣索比亞多家醫院已經在借鑑中國的病人分流方式改造發熱門診。

線上交流會上,馬雲(上中)通過「釘釘」參會。(圖片來自人民網)

非洲疾控中心主任約翰·肯格松在交流時特別對馬雲此前的三批援助非洲抗疫物資捐贈以及線上培訓表達感謝,「我想對馬雲說,非盟感謝你的投入,幫助我們快速應對新冠病毒,也學習中國經驗。這是我們所有人的新常態,我們要學習中國的經驗。

來自中國的抗疫物資也入流水般被送往非洲。據人民日報報道,4月6日,中國政府援助非洲18國抗疫物資運抵加納首都阿克拉,已陸續被轉運分送至加納、奈及利亞等18個中西非國家。4月23日下午,中國政府援助非洲12個國家的抗疫物資轉運儀式在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博萊國際機場舉行。此批中國政府援助物資包括防護服、護目鏡、體溫檢測儀、口罩等,於隨後幾天被陸續轉運至安哥拉、索馬利亞等東非國家。

23日的儀式上,賴索托駐埃塞大使瑪法代表受援國和非盟常駐代表委員會衷心感謝中方提供及時醫療物資援助:「在這一重大挑戰面前,中國的無私援助充分體現出非中之間從官方到民間的深厚友誼,非洲各國戰勝疫情的能力和信心正不斷增強。」

援助非洲曾是國際多邊援助的典範,國際社會盼續寫合作

中國對非洲公共衛生的支持由來已久。2014年西非伊波拉疫情突顯非洲公共衛生體系的脆弱性,非洲迫切希望國際社會支持建設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5年,中國參與非洲疾控中心等公共衛生防控體系和能力建設。

值得注意的是,非洲疾控中心項目,一直被認為是中美等大國合作,一起援助非洲國家的標誌性項目。2016年,中美簽署關於共同支持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諒解備忘錄,同意按照「非方提出、非方同意和非方主導」的合作原則,共同支持非洲疾控中心建設,幫助加強非洲公共衛生安全能力。雙方都派有公共衛生專家在總部擔任顧問,提供技術支持。

在埃及首都開羅,工作人員搬運中國送來的醫療物資。(圖片來自新華社)

然而,近些年來,關於這項合作的雜音也在不斷增多。2020年2月,美國就有官員汙衊稱,中國通過幫助非洲國家建疾控中心,竊取非洲大量基因組數據。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駁斥稱,這完全是無稽之談,反映了美方個別人一貫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法國席勒研究所非洲問題專家塞巴斯蒂安·佩里莫尼(Sébastien Périmony)在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也提到了美國一些鷹派政治人物妄圖通過打擊非洲疾控中心項目排擠中國的情況。

他認為,美政府內部尤其是衛生部門仍存對與華進行抗疫合作的積極聲音。各方有必要保持自2014年中美醫療團隊共同在非洲抗擊伊波拉病毒的中美非三方合作勢頭,讓該項目成為國際參與發展中國家衛生領域建設的標杆。

或者,法國也可以加入進來,一起打造健康領域的「一帶一路」——法國在非洲衛生領域有現成的巴斯德研究所網絡,中國則在資金技術基建領域也頗具優勢,中法非三方在衛生領域加強合作、多點對接的可能性有所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