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平衡狀態!斯巴魯BRZ針對性改裝升級

2020-05-29     無敵改裝車

BRZ是斯巴魯在Alcyone SVX停產二十多年後的又一台雙門跑車,也是難得一見的斯巴魯FR車型。當然,它跟隔壁本是同根生的豐田86(參數|圖片)相比,斯巴魯這些年可沒閒著,無論是SVX還是Impreza(參數|圖片) STi等都是高性能運動車領域響噹噹的車款,當每時每刻都把「性能」掛在嘴邊的斯巴魯粉絲看見這台車的時候,他們並沒有失望,因為它具有了玩車一族所追求的條件:手動檔、後驅、雙門跑車、馬力大等。

所以BRZ/86無疑是當今的熱潮,尤其水平對向發動機都是斯巴魯的精髓,雖然BRZ放棄了四驅系統,但這隻表明它改變了定位,不過它依然擁有水平對置發動機,200匹的馬力,重心低,再加上親民的價格,世界各地的大部分玩車一族都喜歡找它來征服賽道。

不過,當不少人真正開始接觸BRZ這台車以後,就會發現,要想用這台車來跑出好成績,實在是難度不小,那麼難在哪呢?在筆者還沒有購入自己的那台WRX(參數|圖片)的時候,還特意去借朋友的BRZ體驗了一番,也向不少BRZ的玩家請教過。不少都表示,這車其實很「難」改。

圖:來自TWS的T66F 18寸輪轂,重量僅6.8kg,

先別急著跳到評論區開噴,這裡說的「難」,並不是這台車沒有什麼潛力或者說沒有零件可用。而是BRZ(參數|圖片)本身的整車調教已經非常均衡,當你改用了某些部件打破了一些微妙的平衡,如何選用搭配出適合自己的改件(特別是底盤操控上),就是真正的「難點」了。

所以,有那麼一句話盛行在BRZ車友群體當中:「這台車,只有兩種狀態,一種是原廠;一種就是改完」。不過,對於這麼一台適合用來折騰的車子,真有改完的時候嗎?

圖:前期款式的BRZ尾燈看起來總會有點奇怪,所以不少BRZ車友在還沒有提車的時候,就會先把尾燈買了。一眾廠商也推出了各式各樣造型的專用尾燈,看來大伙兒都得感謝這「原廠半成品」的BRZ。

圖:雙出的HKS LEGAMAX Premium排氣,聲浪不算大,適合日常使用,車主在下賽道時,會改用單出的鈦合金排氣,滿足高轉輸出。

在BRZ面世之前,其實有不少的車迷在猜測斯巴魯到底會將哪一台機器放在機艙裡面,不少人都希望著會將看家的EJ系列機器放入。但最終,具有高轉特性的自然吸氣FA20落入腹中。

圖:BRZ的動力提升方案百花綻放,不過這台BRZ依舊保留原廠排量以及NA的設定。

除了移植髮動機之外。這台FA20發動機既可保留NA設定進行強化提升,也適合於改用增壓系統。其中渦輪套件最受車友們歡迎,各種大牌廠商也紛紛推出直裝套件。但也因為一些錯誤的操作,這些年來搞爆的FA20機器不少,落得「玻璃機器」的名聲。講道理,FA系列發動機可要比老EJ強不少,潛力更大,但也有待發掘。

圖:為了滿足目前發動機的吸氣量,車主便改用了LAILE Beatrush 進氣系統,吸入足夠的低溫空氣。

圖:進氣套件當中,還有這麼一個小小的罐子,各位可以理解為一個諧振腔,效果就是可以穩定進氣的氣流,增加一定的進氣量(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了解)。

圖:作為一台賽道玩具,引擎周邊的強化就顯得更為重要,例如散熱的加強。水冷、油冷非常重要。

圖:高壓水箱蓋,比起原廠的壓力稍高,目的就是提高冷卻液的沸點(水在標準大氣壓下沸點是100,壓力提高,沸點也會提升。水在沸騰後,便無法繼續吸熱)保證持續的散熱。

圖:Tein Monosport絞牙避震,塔頂可調,方便隨時調整參數。

圖:剎車油壺上包上一條小毛巾,也是常規操作了。最主要目的,就是防止剎車油溢出滴落到周邊。各位車友在平時添加剎車油,也要注意,不要讓油液滴落到大力鼓上。

圖:輕量化普利盤,目的就是為了減輕發動機附件的惰性,提高響應速度。

圖:brz上面放滿桌儀表著實很影響視野,直接整合在中控主機上面,所有數據一目了然,真香。

圖:之前到賽道里刷圈,原廠離合出現了咬合力不足的情況,換擋會出現「飛轉」,所以回來就改用了大金的強化離合。

圖:主駕已換上了非常輕巧的不可調桶椅,反正下賽道的時候副駕駛都是要拆掉,所以平時還是保留著原廠座椅,不過,你覺得車主平時會經常開這台車代步嗎?不堵車的時候可以考慮一下……

圖:大概是因為後排就沒有啥坐人的機會,乾脆再來個B柱的橫拉杆,再提高一下車體強度。

圖:要是萬一後排要載人咋辦?不要緊,後備箱有工具,幾口螺絲罷了,乘客自覺動一下手。

圖:早期款式的BRZ後面都會放上一個醜陋無比的備胎,不僅影響輕量化,還非常影響後備箱的實用性,所以基本上這備胎都會早早扔掉。

圖:而後頂吧兩旁的這個「小凸起」,其實就是後避震的阻尼調節旋鈕。

圖:升起車子,就能從前槓清楚看到位於副駕側的油冷本體。

圖:而主駕側,就是進氣風箱的另一個導風口,將車頭的新鮮空氣導入風箱。

圖:底板內隱藏著HKS等長芭蕉,相比原廠芭蕉更加輕巧且耐用,效率更高。

圖:這個看起來非常簡單的小擋板,其實就是用於剎車通風散熱,將氣流導向剎車系統。

圖:細心的朋友不難發現那些排氣吊膠已被換上了強度更高的部件,目的就是更好的消除排氣震動,減少共振。

圖:前後懸掛的擺臂都採用了來自Buddy Club的可調擺臂,方便針對賽道調整參數。

其實人與車一樣,都需要一個成長的過程。最理想的狀態,莫過於人與車能夠共同進步。這台BRZ,從開始改裝至今就和他的主人一起,一步一個腳印走來。首先並沒有選擇直接加增壓套件,一番爆改,反倒是維持著自然吸氣的設定,慢慢進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LE33YXIBd4Bm1__Yq3G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