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皇帝多奇葩,明憲宗朱見深就是其中之一。後宮佳麗三千人,他卻獨寵比自己大了十九歲的萬貴妃長達二十三年之久。在萬貴妃死去後不久,明憲宗就因為傷心過度而駕崩。如此深情,世所罕見。
明憲宗 朱見深
《後宮》萬貴妃劇照
在現存的明朝瓷器中,有一件經典的瓷器見證了明憲宗與萬貴妃之間的這段深情,那就是成化年間燒制的雞缸杯。據說萬貴妃十分喜愛瓷器,寵愛她的明憲宗就命令景德鎮的御窯廠燒制出一批體型較小、製作精美的瓷器,盛酒用的雞缸杯就是其中最成功的一類,因此也深得皇帝喜愛。
明成化 鬥彩雞缸杯
清康熙 仿成化鬥彩雞缸杯 日本山中商會舊藏
成化年間的雞缸杯不僅繼承了皇帝的深情,更是為歷代收藏家所重視,在拍賣場上則賣出了2.8億元的天價。成化年間的雞缸杯之所以能獲得如此高價,主要是基於這三點原因:
首先是數量稀少。在世人眼中,宋朝的汝窯由於燒制時間較短而數量稀少,全球也就只有70多件。而成化雞缸杯的稀少遠勝於汝窯,縱觀全球,有據可查的傳世雞缸杯也就只有17件。
明成化 鬥彩雞缸杯 仇炎之舊藏 成交價:2.8億元
明成化 鬥彩雞缸杯
其次是藝術價值極高。明朝的成化年間,青花瓷的燒制已經相當成熟,由青花瓷發展而來的釉上五彩技藝也已經達到巔峰。而成化年間的鬥彩雞缸杯,正是集合了當時最先進的瓷器燒制和繪製技術,將清新淡雅的青花瓷與五彩釉料的艷麗合二為一,才能打造出如此精美的瓷器。
明成化 鬥彩雞缸杯
最後是因為有著特殊的寓意。雞是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之一,在古人看來,雞有五種美德:頭上戴冠,是為文;兩足之間有一定距離,是為武;見到敵人敢於鬥爭,是為勇;見到食物就會相互呼叫,是為義;每天都能按時鳴叫,是為信。它不但擁有這樣的美德,還是神獸鳳凰的原型。由於鳳凰的關係,雞也隨之受到尊崇。
明成化 鬥彩雞缸杯 台北故宮藏
正是因為雞缸杯背後的這些內涵,這件瓷器才會被收藏家們追逐。但可惜的是,這樣一件稀世珍品,在日本還曾經被打碎過。1995年,一位瑞士收藏家的雞缸杯在日本的阪神博物館中展出,但隨後這裡就發生了一場7.3級的大地震。原本被完整保存了500年的雞缸杯,卻在這次地震中不幸破碎,博物館的館長還為此引咎辭職。如此珍貴的一件國寶,竟在天災中毀滅,實在是太令人惋惜了。
明成化 鬥彩雞缸杯 故宮博物院藏
明成化 鬥彩雞缸杯 底部 故宮博物院藏
如果這些瓷器能留在中國大陸,就不需要在海外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在大陸的博物館中,它們能得到更好的保護,或許也就不會再出現這樣令人遺憾的事件了。讀完文章的你覺得呢?歡迎發表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