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藝術珍品——麻柳刺繡

2019-07-26     廣元本地資訊

麻柳刺繡是朝天區柳鄉的民間挑花刺繡。麻柳刺繡女用各色土線在各種土布上挑繡,所繡圖案,或愛情幸福,或耕種收割,或娛樂舞蹈,或花鳥蟲魚,無一不是川北風情,鄉土氣息極濃。由於是手工挑繡,麻柳刺繡個性強,極富收藏價值,國內外眾多遊客和收藏家視為珍寶,以收藏為樂。

「中國民間藝術之鄉」麻柳鄉,以其古樸的麻柳風情和民間刺繡,享譽中外。相傳,麻柳人是由羌族漢化而來。麻柳人喜歡穿繡有精美圖案的服裝,住「正房配轉閣」的吊腳樓;喜歡唱山歌、打鑼(鼓)、舞龍獅……淳樸的民風,都與羌族相似。麻柳刺繡,是從祖先開始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手工藝品。麻柳一帶,普遍流傳著「誰家女兒巧,要看針線好」的說法。麻柳姑娘四五歲開始學習刺繡,到十七八歲便能繡出成套的精美嫁妝。麻柳刺繡不用底稿,通過「數底布的絲線」來確定圖案的大小和位置。所繡的帳簾、枕套、圍腰、袖套、手帕、花鞋、筆袋等生活用品,色調鮮明,對比強烈,組合巧妙,裝飾味濃,給人以濃郁的鄉土氣息。「可贊麻柳繡花女,裝點秦嶺巴山秀」,是專家學者對麻柳刺繡的由衷的評價。2008年6月,麻柳刺繡進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特定品質

「麻柳刺繡」就地取材,所用材料僅用簡單的針、線、布,通過黑、白、紅、藍等土布和彩色棉線,配置以不同明暗的冷暖色塊。所繡製品,針線詳密,色彩鮮艷,組合巧妙,令人賞心悅目。所繡圖案,或耕種收割,或婚嫁禮儀、或愛情婚戀、或人物鳥獸,花色多樣,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典型的川北風情。

文化典故

「麻柳刺繡」是流傳於廣元市朝天區境內的麻柳、魚洞、臨溪、小安等一帶的刺繡總稱,是一代一代親族傳承而繼承發揚的民間美術,是麻柳先民在自給自足的悠閒生活中創造發明的純樸精美的民間藝術珍品。

產品榮譽:

1995年,麻柳鄉被四川省文化廳命名為文化先進鄉鎮。

1997年,《麻柳刺繡系列》獲第5屆中國藝術節四川省民族民間工藝博覽會銅獎。

2000年5月,麻柳鄉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2008年6月7日,麻柳刺繡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8年8月,麻柳鄉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2013年6月,麻柳刺繡代表廣元市參加了第四屆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展出,獲「太陽神鳥」最佳展覽獎。

2014年02月13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麻柳刺繡」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L8-xLmwB8g2yegND4LP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