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李子柒,大多數人的印象,大概還是對她的短視頻作品念念不忘。
螢幕上那些如夢如幻的四川美景,生機盎然的作物瓜果,總是很輕易地,就將人短暫地拉進一處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花源。
躲避城市快節奏之餘,心靈也被容納進一處臨時的棲息之所。
有人說,看李子柒的視頻,就是在做黃粱美夢,儘管知道要醒,卻甘願在一時的愜意里沉淪。
而她作為那個在農田池塘背後造夢的人,很少出聲,安居一隅。
始終披著一層神秘面紗,和世俗鮮有交接往來。
但今年10月底,李子柒卻第一次從脈脈無語的鏡頭裡走了出來,走到了媒體面前。
首次揭開了自己視頻背後,有關拍攝的那些幕後故事。
這原本是一次絕佳的,了解李子柒的機會。
但許多人,卻因為李子柒採訪中的表現,而覺得她有點「裝」。
起因是主持人問到她有關視頻腳本的問題時,她回答:我從來不寫腳本。
就像農作物有自己的生長規律,手工活有本身的工序步驟,生活對她來說,就是最好的腳本。
很多網友對李子柒這個回答提出了質疑。
認為她有意給自己打造仙女人設。
故意做出雲淡風輕不食人間煙火的樣子,忽略了背後團隊為了每一個鏡頭拍攝所付出的心血,使得整個團隊在採訪中,基本處於半透明的「工具」狀態。
這話或許有理。
但我仍然覺得,哪怕李子柒是在裝呢?我也寧可這類型裝的人多一點。
畢竟,她可以算的上是國內,為數不多的能對外輸出中國文化的宣傳口。
作為國外接受度極高的YouTube紅人。
李子柒的存在,顯然是一個絕佳的,可以為中國文化正名、傳播的渠道了。
到現在為止,文化的輸出,著力於展現現代文明,傳統方向偏少。
YouTube上面大受歡迎的,是中國的熊貓寶寶。
熊貓,也成了外國人眼裡最能代表中國的吉祥物。
但中國其實還有更加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只是國外對中國的印象較為單一。
因此,當歐美網友們在對著熊貓直呼可愛時,由於對中國文化了解不多,也悄悄給一些文化小偷們,提供了可乘之機。
這次,韓國人就在Twitter上發起了一個所謂的「韓服挑戰」。
邀請各大畫手開畫各種韓國傳統服飾。
起因,是中國的畫手old先,在Twitter上畫了一張男性組圖,其中一名男畫像頭戴的帽子,被韓國網友在評論里定性為韓國傳統衣物。
暗指old先偷用韓國的文化當成中國文化。
首先,old先雖然參考了明代大帽古畫圖來完成作畫,但明代大帽似乎更常見的是圓頂帽。
而韓服大帽則更偏直型圓筒狀。
這頂帽子確實有混淆了的嫌疑。
但後來的韓服挑戰,服飾尚且不論,韓國網友怎麼能說出大帽和網巾,是韓國特有的服飾?
早在《明史·輿服志》里,就有說明朝男子「人無貴賤,皆裹網巾」。
根據古畫,古人帽子邊緣那根細細的線,就是網巾的邊緣。
只不過明朝更講究將網巾藏進帽子裡。
明代男子不露網巾
事實上韓國的前身李朝,網巾也並非像如今的韓國古裝劇一樣,全部露出。
大帽更不必說,中國有大把的古畫證據,都能證明大帽明朝就已經有了。
而古代韓國「承大明衣冠」,有大帽和網巾,也就不足為奇。
但韓國人「拿來就是我的」的態度,實在太讓人厭惡了。
最近的韓劇,很多衣服更是堂而皇之地抄襲了中國古裝劇的服化道,並企圖顛倒黑白,霸占中國自古以來傳承的文化。
譬如機場以前就有的韓國傳統文化表演,之前表演者一直穿著傳統韓服。
現在:
想必是個中國人,都看得出來這是漢服吧?
韓國人在這種人來人往的國際機場裡穿著漢服表演,擺明了是想潛移默化地給往來乘客提醒:
「這些衣物,是韓國的衣物。」
甚至還美其名創造了一個「東洋風」的概念。
但那明明是偷來的中國文化啊!
不過中國文化自有東方精妙,很多時候,只可意會難以言傳。
使得中國文化很難廣泛地傳播給世界各地的人們。
韓國人不遺餘力的傳播,則使那些不了解中國,不了解歷史的局外人。
自然而然地把漢服當成韓服。
更不用說韓劇的廣泛出口,甚至誤導了國內的觀眾。
來源:韓劇《步步驚心·麗》
這個髮型,不說是韓劇,險些讓人以為是什麼中國古裝偶像劇。
來源:韓劇《風之畫員》
這才是常見的韓國古代髮型。
這次於正的明朝作品《尚食》,發布了一張明代衣物海報,居然被部分網友認作是韓服。
連國內人不小心都會中套,更不用說對中國史料一無所知的國外人了。
而於正澄清之後,反而被韓國網友在網絡上狙擊的一無是處。
逼得他發了一條陰陽怪氣卻頗具破壞力的回應。
他直接將中國古畫發到外網,擺明了在告訴韓國人:韓國服飾借鑑了明代服飾。
雖有作用,但顯然收效甚微。
一定要有一條可以對外源源不斷,通俗易懂地輸出中國文化的渠道。
韓國人才不能總是鑽空子先行給國外網友灌輸漢服就是韓服的錯誤思想。
使得歐美國家對中日韓的東方文明產生混淆。
文化對外,迫在眉睫。
而李子柒,就是在世界之路走的越來越遠的那個人。
在她的視頻里,中國農村不再是外國人眼裡一如既往的髒亂差,這幾十年間高速發展的成果,視頻里就得以一見。
到了後期,更有深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被搬上舞台。
不同以往,李子柒對它們的呈現方式更加通俗易懂,使文化跨越了語言和國籍的障礙,傳遞到所有人的眼前。
蜀繡,國外網友紛紛感嘆其精美。
活字印刷,讓人感慨中國古人的智慧。
韓國人在她做四川泡菜的視頻下指責她把韓國泡菜的方式挪為己用。
日本網友在下面幫她回懟:是的,上帝都是韓國的。
在國內許多人還在對李子柒口誅筆伐,揪住她有團隊一事不放的時候。
她正在默默地,成為一張代表中國的名片。
以至於她的視頻風格被一位越南博主照搬的時候,有不少外國人都在越南博主的評論區留言:
「你為什麼要抄襲李子柒?」
就算李子柒的仙女人設、雲淡風輕可能都是裝出來的,我也希望她可以一直裝下去。
因為,她正在努力把中國的傳統、內涵和底蘊傳遞給世界。
很多國外網友也因為她的視頻,開始愛上中國,學習中國,好奇,就是了解的開始。
如果像李子柒這樣「裝」的博主更多,有關中國的故事傳播的更廣闊密集。
想必一貫喜歡做文化小偷的韓國某些民眾,大抵,也無從下手吧。
此次的「韓服挑戰」事件,就有一位博主十音,製作了一個正名視頻。
她身穿明朝漢服,全程用英語解釋了明朝漢服與韓服的淵源。
並且為了組織韓國部分網友攻擊她以中國文獻作證據有扭曲歷史之由。
她甚至直接引用了韓國的歷史文獻來作為考證。
儘管還是有大批韓國人在視頻下發瘋,但能耐心把視頻看完並加以思考的人,孰是孰非,也能看的清楚吧。
而李子柒在經歷幾次被罵之後,還是可以堅持源源不斷地傳播文化。
且從來沒有以討好的姿態刻意的製作或引導。
說她裝,那又能怎麼樣呢?
畢竟,鏡頭姿態可以假裝。
文化底蘊,永遠也裝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