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摸清孩子性格特徵?那家長你得了解DSIC行為模式,方能對症下藥

2019-10-16     好媽媽郝女士

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序言:

眾所周知,每個人都是有屬於自己的特性的。對於成人來說是如此,對於孩子來說也更是如此。然而現在的社會卻出現了一個普遍的問題,因為經濟不斷的發展,大家越來越注意科學育兒,越來越注重如何去教育孩子,才能夠把孩子培養的越來越優秀。所以就了解了很多相關的理論知識。

但是結果卻發現,有許多的育兒的理論知識放在現實生活當中,根本是完全不實用的。因為很多的實踐情況,書里的情況和現實的情況是有著很大的差距的。

所以,理論有時候的確是有一定的引導作用,但是並不意味著放在現實生活當中都是通用的。而家長也應該正確地認識到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徵。當家長在抱怨自己的孩子怎麼這麼難教育的時候,其實是因為家長沒有去摸清孩子的性格特徵。

於是很多的家長就會提出疑問,既然說每一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性格特徵,那麼又怎麼去了解和分析呢?


想要把孩子的性格特徵給摸清楚的話,不妨可以試一試DSIC行為模式。

一、 DSIC行為模式。

指的就是認識自己加上了解他人,把這個過程拆分為了四個部分。

D指的是支配,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掌控者。這類型的孩子他在做事情的時候,有著非常明顯的一個特點,總是喜歡把自己放在主導位置。

朋友的孩子在小區的這個圈子裡一直都是孩子山大王,之所以會有這樣的一個突出表現,是因為在第一次見面的時候,他就表現出了自己主動性的這個特點,在大家都不熟悉的時候他能夠主動地站起來介紹自己。

S這個是支持者,這類型的人他主要的性格特徵就是起到一個輔助的作用,他或許不會有一些很新穎很主動的表現。但是,在朋友發生任何事情的時候,他總會在旁邊默默地提出自己的建議。

I指的是開心寶,這種開心果在每一個朋友圈裡面都是必不可少的存在,因為只要有他在,似乎相處的環境也會變得更加的輕鬆,這類型的孩子最大的突出特點就是社交能力強,在和別人交流的時候,總是能夠享受源源不斷的話題。

最後C指的是謹慎者,顧名思義,這類型的行為特徵的孩子,他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總會多方面的去考慮,謹慎小心,以防自己在任何一個決定上出現了錯誤。

每個人身上都是同時具備的這四種因子的,但是這四種因子它會分成不同的比重,所以在每個人的身上所表現出來的著重點也會不同。也正是因為這樣的一個特徵,每一個人的性格也會有著很大的差距。

所以才會說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即便是雙胞胎,他們的行為模式,性格特徵也都會有很大的差距。

二、這種行為模式在運用的時候也是有三個非常重要的應用原則的。

第一不要貼標籤。

每一個孩子身上都是具備著不同的因子的,而這四種特徵稍微比重有所差距,所表現出來的外在特徵就會有不同的樣子。而這一整個過程其實是有著一定的改變空間的。所以,在運用這種行為模式的時候在看到孩子的第一面就給他下了性格標籤。

第二不要找藉口

每個孩子的性格特徵,行為模式的養成和他們背後的環境,以及和一些外在因素是有聯繫的,但是最為主要的還是孩子先天性的因素。所以,孩子如果一旦表現出這種行為特徵的話,就不應該怨天尤人的去找藉口。

第三因愛而改變

所謂的愛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學會接納。既然每個人的性格都會有著不同,有著各種各樣的差距,那麼愛孩子的話,就應該把他所有的行為特徵都接納,而不是總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進行對比。

三、性格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先天的,有的人天生就是比較樂觀,天生比較安靜。這些性格特徵在剛開始出現的時候都會有一個萌芽期。

所以很多的家長就會想要在孩子的這種性格還沒有顯現出來的時候,就加以引導去改變。根據科學所研究,一般來說孩子的性格特徵在滿月的時候就已經有所顯現。所以,在這個階段家長想要去引導和改變孩子的性格的話,也應該根據他們的性格特徵採取合理的方式。

比如很多的孩子天生就是會比較的膽小,不敢於冒險,但是家長就會覺得這種性格是懦弱,所以就會強迫孩子去參加各種各樣的冒險活動。其實如果,家長按照孩子性格特徵去加引導的話,會給這樣直接的壓迫效果來得更加的強。

四、孩子性格也是非常的容易受到外界因素所影響的

一般情況下,最為主要的影響因素就是家庭環境。一般來說,如果父母的行為是支配型的主導型教育,那麼他們的孩子就會偏向軟弱服從其人格。如果父母對於孩子的要求一直非常的嚴格,總是採取批評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的話,那麼就會發現孩子就很容易會對感情變得冷漠,而且容易缺乏自信心。所以說孩子的性格其實和家長所給的教育模式是有著很大的必然聯繫的。


對於這種DSIC行為模式放在孩子的教育過程當中是有著一定的效果,只有摸清了孩子的性格特徵,才能夠對於孩子教育對症下藥。那麼根據這種行為模式,家長應該如何去教育孩子呢?

1. 對於支配型的孩子,可以適當的去鼓勵他,給他講明規則。

這種支配型的孩子在任何的事情上都是很容易出現好強搶風頭的表現,無論是在交友過程當中,還是在工作過程當中都是如此。比如對於同樣的一個文藝活動支配型的孩子就有著很強的參與權,而且對於整個舞台的表現排練都有著自己的看法。常常為了表達自己的看法就很急躁的插入別人的話語。

所以這個時候,家長在教育這種支配型孩子的時候,可以允許他先把自己的看法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之後去肯定他,給予他的看法一定的鼓勵和支持,但是在末尾一定要跟他強調。表達看法是可取的,但是必須要在尊重別人的情況下進行。

2. 對於穩定型的孩子。

這類型的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考慮的很多。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是很難會表現自己的看法。這也就是當老師在班級里說有文藝活動的時候,這種穩定型孩子總是會先想自己是不是有實力,在這場活動當中不拖後腿才會選擇舉手。

所以對於這類型的孩子,家長應該在日常生活當中多給他們鼓勵,多去肯定他們培養他們的自信心,這樣他們才不會去害怕表現自己。

3. 對於影響型的孩子。

他們是有勇氣也有著對自我的信心的。但是最大的一個缺陷就是他們對待事情沒有足夠的綱領性,他們總是會不經大腦的說出自己的看法,不加任何的修飾。所以也就很容易在生活當中。因為一些話語而得罪人,而且很多說出來的一些觀點也沒有一個完整的邏輯性。

所以對於這類型孩子的教育,引導他說出自我觀點的時候,也應該告訴他在說一句話之前,你要有所考慮,想清楚之後再回答,想清楚之後再做決定。

4. 對於服從型的孩子。

這類型的孩子經常容易沒有自己的主觀性,很容易隨大流。因為別人的看法都趨於一致就容易拋棄自我的觀點。

所以對於這類型的孩子,家長在日常生活當中應該多培育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對於事物的看法都讓他們去思考,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

對症下藥是在教育的過程當中,應該掌握的一個技巧,如果把所有的孩子都當成同樣的一群人去教育的話,是存在著許多的盲區的。因為從上天在造人的時候人所存在,在這個世界上的時候就具備著個體差異性,在現代的新課標教育理念當中也非常的強調老師在教育的過程當中要注重因材施教,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應該注意DSIC行為模式。

那麼,對於這種模式的運用你是怎麼看的呢?你家的孩子,又屬於哪一種性格特徵呢?歡迎留下你的看法。


育兒難題郝媽幫,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好媽媽郝女士,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p2L1W0BMH2_cNUgsG_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