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不提倡奶奶帶娃?奶奶帶大的孩子,有幾個方面往往差人一大截
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
孩子生出來了之後交給奶奶來帶,變成了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有的女性在相親的時候,還會將對方父母是否年輕,能不能幫忙帶娃當做一條標準。
而不幫兒子兒媳帶娃的奶奶仿佛變成了一個異類,還會被其他人數落。
但事實上,還真的不建議奶奶幫忙帶娃,不管是對娃還是對整個家庭而言都不太好,而且自己基本也落不到好。
帶娃的要求變高,還容易得不到尊重
這個年代的家庭帶娃,不再是將孩子喂飽、不讓他們凍著、餓著、磕著就行了,還需要對孩子進行早教,注意各種習慣的培養,力求寶寶在健康的同時更加優秀聰明。
因此,奶奶在幫忙帶娃的時候,寶媽的要求可能更多、更細緻,以奶奶的精力和學習能力,可能很難達到寶媽的要求,這就會導致兩者出現矛盾。
而且很多寶媽覺得奶奶幫忙帶孩子是應該的,很難尊重老人的付出。
不利於將來的教育
0~3歲的小朋友一般會與和自己相處時間更長,對自己更好的人最親,由奶奶帶大的娃會更聽奶奶的話,媽媽以後對他們進行教育的時候,孩子很容易不領情,不易於將來的教育。
缺乏私人空間
老人幫忙帶娃的時候,一般要和兒子兒媳住在一起,而國內的家庭,最缺乏的就是一種分寸感,一起生活的時候,很容易干預其他人的生活,從而導致家庭矛盾的產生。
奶奶幫忙帶娃一場,可能家人的關係反而變得更差。
老一輩育兒誤區比較多
根據各育兒專家的調查統計,加上很多家長自己的經歷,都可以發現,老一輩存在的育兒誤區特別多。
比如,天氣稍微冷一點,就給娃加大量衣服;喜歡將湯泡飯當做輔食;愛給娃睡扁頭、捏鼻樑等等。
這些育兒方式,不僅會損害孩子的健康,也會影響奶奶和子女的關係。
不管是誰帶娃,家長最擔心的,還是對孩子的影響。
奶奶帶大的孩子,與父母帶大的孩子有什麼區別呢?
缺乏安全感
國外的一項統計表明,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一般比較缺愛,缺乏安全感;父母自己帶大的孩子會更加自信。
因為即使奶奶對孩子再好,他們依舊會渴望父母的陪伴,還可能產生自己不夠好,才導致沒有父母陪伴的錯覺。
孩子獨立性更差
奶奶除了會毫無保留地愛孩子外,還會因為帶娃的責任感,對他們的生活全權包辦。
比如當小朋友下樓梯摔倒的時候,父母會提醒他們下次小心,奶奶就有可能親自背孩子下樓,不管他們願不願意。
孩子的形象有很大不同
看父母曬出的對比照,大家也能發現,很多奶奶是不會給孩子搭配衣服的,衣服穿到髒了才會幫忙洗,家裡衛生也做得不夠好。
這會讓孩子慢慢降低自己對環境 、外表的要求,自身的外在形象也會變差。
除掉這些方面,奶奶帶娃和媽媽帶娃其實是沒有多大差別的,沒有犯過這些錯誤的奶奶,同樣可以教育出優秀的孩子,得到父母、外人的尊重。
就比如《歡樂中國人》中的一個由奶奶帶大的,4歲半的小萌娃,小小年紀就認識了3000多個字,連《琵琶行》都能背出來。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一個領路人,可以是父母也可以是祖父母、外祖父母。
比如爸爸媽媽沒有育兒知識,而爺爺奶奶的育兒知識豐富、科學,在未來主要負責孩子的教育也沒什麼問題。
不過帶娃也不是奶奶的義務和責任,如果對方不願意,家長不能怨恨和強求。
收藏
舉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oSfSnkB9EJ7ZLmJDX_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