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屆畢業生都去哪兒了?「新一線」城市受追捧

2019-07-26   百年英才高考志願

近年來,「新一線」城市被頻頻提及,也越來越受高校畢業生的青睞。《第一財經周刊》於2013年首次提出「新一線城市」概念,它依據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五大指標,每年評出15座「新一線」城市。關於「新一線」城市,有哪些不錯的高校及其就業情況如何,英才君今天為大家詳細解讀。

2019年「新一線」城市包括哪些?

2019年評出的15座「新一線」城市依次是: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西安、蘇州、天津、南京、長沙、鄭州、東莞、青島、瀋陽、寧波、昆明。

「新一線」城市對畢業生的吸引力在何處?

眾所周知,北上廣深雖然有讓人眼紅的就業機會和各種資源,但是也有諸多「弊端」,例如考研難度、生活壓力均比較大,這也與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人口眾多、房價偏高等原因有關,高學歷名校畢業生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人才過剩。因此,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選擇逃離北上廣深,回家鄉或者前往「新一線」城市就業。

據麥可思數據顯示,近幾年,應屆本科畢業生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持續上升,在畢業三年後這一比例不斷得到提升。

可以看到,應屆本科畢業生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從2014屆的22%上升到了2018屆的26%,在「北上廣深」就業的比例從2014屆的25%下降到了2018屆的21%。

除此之外,還有數據顯示,本科畢業生三年後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從2013屆的22%上升到了2015屆的25%,在「北上廣深」就業的比例從2013屆的25%下降到2015屆的24%。

判定一個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最好的辦法就是統計外省大學生在這個城市的就業比。麥可思數據顯示,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應屆本科畢業生中,外省籍畢業生占比從2014屆的28%上升到了2018屆的37%,可見「新一線」城市對畢業生的吸引力在不斷攀升。(註:外省籍畢業生指家鄉所在省份與就業城市所在省份不同的大學畢業生。)

「新一線」城市高校排名實力如何?

既然「新一線」城市對高校畢業生的吸引力不斷上升,那麼這些城市的高校對考生志願填報來說就極具參考價值,如果能從這些城市的知名高校畢業那麼在當地就業時被認可的程度也會更高,對此英才君為考生整理了「新一線」城市的高校排名,供家長和考生參考。

據《2019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高考志願填報指南(校友會版)》報告顯示,在校友會2019中國各線城市最好大學排名中,浙江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位列2019中國新一線城市最好大學排名前3強。「新一線」城市高校排名如下:

「新一線」城市畢業生就業質量如何?

隨著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選擇到「新一線」城市發展,人們也開始關注到這些城市工作的畢業生就業質量。據麥可思數據顯示,雖然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本科畢業生的就業質量不如在「北上廣深」的畢業生,但正在持續提升中。

2018屆本科畢業生在「新一線」城市的月收入(5117元)比2017屆(4659元)增長了458元,比2016屆(4217元)增長了900元。2018屆本科畢業生在「新一線」城市的就業滿意度為68%,與2017屆(68%)持平,比2016屆(66%)高2個百分點。

需指出的是,雖然2018屆本科畢業生在「新一線」城市的就業滿意度略低於一線城市(71%),但從近五屆本科畢業生數據來看差值在縮小。


從2018屆本科畢業生在各主要城市的就業滿意度來看,就業滿意度排名第一的「新一線」城市杭州與北京的就業滿意度相差不是太多。

就業滿意度一定程度上是畢業生是否喜歡並留在一所城市長期發展的指標,不過麥可思數據顯示,近四成本科畢業生畢業三年後離開「北上廣深」去了「新一線」城市,且這種比例成上升趨勢,然而本科畢業半年後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畢業生三年後離開的比例呈下降趨勢。

「新一線」城市為了加速自身發展,吸引人才,給予高校大學畢業生很優厚的人才政策、甚至還有補貼。英才君認為如果本科畢業生能在這些城市讀研並充分利用這些政策,不僅可以畢業後在本地就業,衣食無憂而且還能拿到補貼,不會比一線城市差太多,相比於在北上廣深的就業人員生活質量也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