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演員》第三季悄然開播。
與前面兩季不同,這次玩了點新花樣:讓老戲骨們下場演戲,同時結對一位流量明星互為師徒。
首發陣容張國立,秦昊,郭濤,佟大為,要麼是電視界的老生,要麼是文藝片中的迷離男主,是中老生代演員的實力代表。
女演員這邊,實力卻稍顯薄弱。第一期下來,四人當中真正在演技上「艷壓」的,只有李冰冰。
說實話,她去參加一檔演技PK的綜藝,著實讓人有些想不到。
她與張國立一起表演的劇目《閣樓》,改編自導演陸川的電影《南京!南京!》。
在片段中,張國立是個裡正外邪的漢奸,她則飾演這個漢奸的妻子,兩人從誤解到諒解,再到共同面對國難。
其中轉折數次,跌宕起伏,李冰冰從頭哭到尾,更是貢獻了「整容」級的演技。
《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
這也更加令人不解,46歲的國際影后李冰冰,還需要上綜藝來證明演技嗎?
節目播出後,她在微博發文自曝參賽原因:有好的導演好的編劇好的演員,這對她很有吸引力。
雖然在錄製中,面臨的是與想像完全不同的舞台。對於習慣了電影表演的李冰冰來說,顯然還有些不太適應。
儘管如此,在她的身上也看不出有一絲的勝負欲。
我想,李冰冰「下凡」,一方面時代需要,而另一方面也是她性格使然。
01
李冰冰出生在黑龍江五常市,母親是舞蹈演員,父親會拉二胡。
家裡倆姐妹,從小李冰冰就是天真浪漫、不愛學習的那個,妹妹李雪則是家裡的驕傲,學習一路突飛猛進,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
在學習上怎麼也超不過妹妹,李冰冰乾脆去考了一所專科學校。
在這裡,李冰冰算是找到了最真實的自我,她終於可以不糾結成績,專心在喜歡的跳舞、音樂、鋼琴方面發展。
李冰冰姐妹
1992年,那時工作還包分配,李冰冰以優異的專科成績被分配到了老家的一所小學,做音樂老師。
說來也巧,做音樂老師的時候,李冰冰認識了現任雞西市人民藝術劇院榮譽院長的高強。
高強自己其貌不揚,卻很能識人。他覺得李冰冰只做老師甚是可惜,建議她考上海戲劇學院。
1993年,一年蟄伏,李冰冰考上了上戲,帶著家裡東拼齊湊的7000元來到了上海。
在上戲,她與任泉非常要好,兩人都是哈爾濱的又意氣相投,便經常約著一起拍廣告、拍電視劇,甚至走穴商演。
任泉、李冰冰
據說有一次,李冰冰拍某一廣告賺了26萬,那時候銀行卡還沒像現在這樣普及,任泉便拿一個蛇皮麻袋去了廣州,幫她把錢給徒手背回來。
考了上戲,只賺錢,不演戲,說不過去。
大學畢業後,她決定去北京,先是認識了領路人石濤,後來又經石濤認識了人稱花姐的中國第一代明星經紀人王京花。
王京花自己手下已經有藝人了,正好2000年華誼初建,便帶著自己的藝人與李冰冰一起入駐了華誼。
那幾年的華誼,風生水起。周迅剛演完《大明宮詞》,靈氣逼人,范冰冰靠《手機》問鼎百花最佳女配,趙薇更是從一開始就紅透半邊天。
李冰冰呢?
剛畢業,沒風格,沒個性,沒群眾基礎。
她也不知道怎麼辦,只有熬著——用電影去熬,用電視劇去熬。
02
從小熒幕跨到大銀幕,是最難的,也是觀眾接受度最低的,可一旦跨過去了,就能展翅高飛。
1999年,李冰冰出演了人生中第一部文藝片,張元導演的《過年回家》。
張元,第六代導演,性格強烈,劍走偏鋒,片子多在國外得獎,這一部也不例外。
李冰冰不是女一號,只是一個護送犯人回家的小警察。
在回家的路上,作為犯人的女兒卻因為適應了監獄的生存環境,反倒不想見父母了。
李冰冰資歷尚淺,卻需要演出女警的心理變化。她怎麼樣?她就像一個鏡面一樣,反射世間的人情冷暖。聆聽著,兩眼睜大地看著。
《過年回家》
過去的事情還在,父母依然冷漠,小女兒偷錢栽給大女兒,導致被大女兒失手打死,自己葬送了,也葬送了姐姐的青春。
回家後,大女兒迫不得已,還是承認自己偷了錢。
雖然李冰冰和飾演大女兒的劉琳捧回了當年新加坡國際電影節最佳亞洲女演員,但電影中的她,一股子土氣,憨厚,懵懂,離巨星氣質還遠著呢。
電影演完,她便回到了電視劇里。
先不問所以然,有什麼先接什麼。
她在《少年包青天》里露臉,在李少紅的《大明宮詞》里演任性的安樂公主。
儘管兩部都很出彩,但前者主角是還乘著《還珠格格》東風的周傑,而後者如今大家提起,要麼是劇本身很有深度,要麼就說陳紅與周迅,提李冰冰的比較少。
《少年包青天》
2004年,李冰冰遇到了人生中身價最高的貴人。
這一年,李冰冰那個從小愛學習的妹妹李雪毛遂自薦,做了姐姐的經紀人。
這位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的妹妹,眼看著姐姐這幾年發展得清湯寡水,很不服氣。
「姐姐應該和趙薇、章子怡、周迅、徐靜蕾站到一起,都是國內最頂級的一線花旦。」
目標定下了,剩下的就是實現它。
03
李冰冰就像是《實習醫生格蕾》里的女主,有實力,有後盾。這個後盾就是妹妹李雪。
《天下無賊》之後,李冰冰的風格便定下來了,就是李雪所謂的「很美艷、很性感,然後又帶著喜悅和開心的因素在裡面」。
《天下無賊》
事業有了轉折,李冰冰便也順著妹妹的意思來。可有一項只能是她自己來:演戲。
資源方面,妹妹可以打點,國內花旦之爭公司也可以當做是爆點新聞來看待;可演戲若是不好,大眾內心的認可度,也只能是個初代「景甜」而已。
熬過了沒戲演的時候,有戲演了還能熬不過嗎?
《雲水謠》現場,李冰冰搭檔當紅小生陳坤,妹妹告訴她,這戲要去西藏演,不要擔心身體,去幾天就可以了。
結果,實際拍攝在西藏待了一個多月,李冰冰高原反應嚴重,每天都打吊瓶,頭痛得不得了,好在她挺過去了。
2006年,《雲水謠》上映。次年,李冰冰就拿了百花獎和華表獎的影后桂冠。
《雲水謠》
這一年,王京花成立的公司,刷走華誼大批藝人。
李冰冰和妹妹考慮再三,選擇留下,留下就意味著拔頭籌:《如果·愛》剛上映,周迅就憑藉精湛演出拿下金像、金馬兩個大獎,李冰冰有戲了,但獎還沒拿呢。
周迅是西安電影廠里養大的,自己又天賦異稟。
李冰冰與周迅比起來,算是半路出家。
她能做的就是拼,她與伍仕賢拍《獨自等待》,與杜琪峰合作《蝴蝶飛》,在鄭秀文主打的《百年好合》里當綠葉。
只要有機會,只要妹妹覺得她可以演,她就拼了命去演。
《獨自等待》
2007年,《風聲》出鞘了。
2.25億收官,當年票房第一,到處是爾虞我詐,人物內心充滿了掙扎與痛苦。
戲裡,是演技的掙扎;戲外,大腕雲集,花旦戲骨一起飆戲,要學來得快,要氣餒也快。
但,李冰冰順利拿下金馬獎影后,實現了事業上質的飛躍。
《風聲》
04
拍《風聲》時,當時的導演陳國富對李冰冰說,「正因為李寧玉這個角色難演,你才需要挑戰呀。」
2011年,《雪花秘扇》選中李冰冰,這是第一部需要她操外語對戲的電影。
拍《風聲》,似乎耗盡了她所有的氧氣,金馬獎分量在國內是足夠的,她無需再掙了。但李冰冰沒有要頤養天年的意思。
她36歲了,已經過了學英語的最好時候,況且學生時代也不是三好學生,根本沒有努力學習的基礎。
知道了《雪花秘扇》要全英文台詞,她立刻開始拚命學英語,想要在電影里一展風采。
《雪花秘扇》最後口碑與票房都輸了。當然,第一次嘗試能成功出演,對於李冰冰來說,這是挑戰自己的第一步,因為接下來還有更多困難在等著她。
比如《生化危機5》,比如之後悶聲不響的《謎巢》,前者被系列原生主角掩蓋了鋒芒,後者沒激起任何水花。
國際化的路子,章子怡走過,范冰冰走過,景甜、黃聖依都走過。
在國外爆米花電影里打醬油式的成功,已經讓這條路看起來烏煙瘴氣,不值一走。李冰冰何必去碰這個刺頭呢?
或許因為,是好萊塢選擇了她;或許也因為,走出去才能在自己身上看到更多的可能。
幾部電影試水撲街後,《巨齒鯊》來了。
同樣的爆米花電影,粉絲專場,視覺衝擊,即便如此,私底下的準備也是無窮無盡的。
拍《謎巢》時,李冰冰發了40度的高燒,身體上的不適延續了17天,還是敬業完成了工作。
到了《巨齒鯊》這邊,冷颼颼的汪洋擱在她的面前,語言的障礙依然還在,她還是接了。
效果好嗎?
對於觀眾,或許可以說,感覺效果還都一樣啊,水花寥寥,起色全無;
可是對於李冰冰而言,她早已出師,聯合國的演講台上,她用全英文演講,believe yourself,成了她自帶的標籤。
《巨齒鯊》
05
走出「國門」的女明星很多,苦練英語的人也有很多,但堅持下來的,並決定在中年時期重塑自己演藝道路的卻只手可數。
過去在華誼就有人說,范冰冰重財,李冰冰重義,要捧就先捧她。
真實與否,時間久了自然會知道。
入行25年來,李冰冰一直都很穩。她不像周迅那樣多情,鬼靈精怪;不像趙薇那樣,從演員到導演,對影視圈的規則熟門熟路;更不像章子怡那樣野心勃勃,受好萊塢力捧。
她天賦不及別個,和此時此刻依然人氣暴漲的鞏俐比起來,更是蕭瑟。
說到這裡,有人可能會覺得,她這幾年的成績是因為當年的「四旦雙冰」受制於各方面的發展,她只是補了別人的缺而已。
「四旦雙冰」
這話不完全對。
她的成功是自己突出重圍而來的。
在「四旦雙冰」里,李冰冰總是站在陰影里的那個,不如別人蹦躂,不如別人運氣,但誰都知道,拍電影選演員,要的就是穩定。
前不久,《老友記》上映25周年,慶祝有之,紀念有之,大家都在訴說自己對六位主角的喜愛。
《老友記》里還有一個演員值得一說,演瑞秋妹妹的瑞希·威瑟斯彭。
一個配角,無關緊要,演幾集就走人,因為在《老友記》表現相當出色,導演十分驚艷,打算再讓她演幾集,因為用起來比大牌們要實惠得多。
可主演們都擔心她戲份太多,最後還是被刷下來。
《老友記》
今年,她擔任製片的《大小謊言》越播越火,早在2006年,她便成了奧斯卡影后。
時間是檢驗一個人「可靠性」的良藥。
就像李冰冰拿下中國電影最高獎項——華表獎,抱著影后獎盃泣不成聲時說的那句話:
「從台下到台上,只要1分鐘。但為了這1分鐘,我努力了10年。」
李冰冰或許不夠「大牌」,但她的事業心依然在,她還可以為了許多許多台上的1分鐘,去適應別人交給她的任何任務。
她能穩穩立在「大花」位置上多年,又願意自降身價推翻一切重頭來過。
路遙知馬力者,好萊塢懂,中國會更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