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群中,會有一些天才出現,出眾的才能和智慧讓他們成為人們眼中羨慕的對象,而在河南有一個女神童,14歲以高分考進清華,畢業後留在美國不願回國,那麼她現在過得怎麼樣?
在2000年高考中,河南考生何碧玉以750分的分數成為狀元,而那一年她只有14歲,然後進入清華大學學習。
何碧玉從小就非常聰明,在10歲那年,她進入河南省唯一一個培養超常少年的班級,而裡邊的學生智力都是非常高的。
在這裡,她用了4年時間完成了所有的課程,14歲,她進入高考的考場,在當年她奪得河南省狀元,而她的750分高分至今無人超越。
在何碧玉考出如此高的分數後,很多人都很好奇其中的原因,對比她曾經表示就是自學,高度的自律讓她可以不斷向前,除了本身的原因後,最重要的就是她的毅力。
之後,她選擇清華大學的生物科技與技術作為自己日後學習的方向。在大學中,她繼續努力學習,並獲得了很好的成績,在其他方面,她也非常優秀,琴棋書畫她都擅長。
儘管已經有這麼好的成績,但是她依舊非常努力,圖書館是她大學經常去的地方,在這裡,她每天都在學習大量的知識。
與其說她是一個天才,不如說她是一個努力的人,縱然天賦異稟也有很多人在後天淪為平庸,而何碧玉能成功的原因和她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僅僅只有天賦,不去運用,到頭來什麼也不會收穫到的。
何碧玉的父母都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是高級工程師,對於女兒的學習他們是非常上心的,同時他們也注重對女兒品德的教育。
在小的時候,何碧玉數學方面的問題都會詢問父母,父母還會教她一些額外的高等數學知識,讓她可以更好,更快的去解決問題,在這樣重視教育,學習氛圍非常好的家庭里,何碧玉的學習能力自然會得到很多的幫助,而這也為她之後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此外,何碧玉的父母並不只關注於她的成績,對於她的身心健康也是非常關心的,她的母親曾經跟她說過:「做事情要順其自然,有些事情是可遇不可求的,」在何碧玉身上父母沒有給她很大的壓力,她也能健康快樂的成長,這樣既輕鬆又能提高成績。
良好的家庭環境也讓何碧玉培養了很多興趣,在課餘時間,她會參加很多的文藝活動,參加很多的比賽,同時她也非常注重對身體的鍛鍊,也會參加很多的體育活動。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對於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而何碧玉的成功離不開父母對她的教育。
在網絡上,關於何碧玉的的發展也成為很多人關注的話題。
很多年前,在何碧玉高中學校的貼吧中,曾經有一篇題為《何碧玉誰還記得》的文章,在這篇文章的下邊,有很多的評論,有人說,在北大,她因為生活不能自理,沒有畢業就回家了,還有人說她精神失常,休學回家,一年後又考上了北京大學。
當時這篇文章在網絡上引起了很大的討論,但是其中的破綻是非常多的,首先何碧玉上的是清華大學,並不是北京大學,其次,如果精神失常還能再次考上北大,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這些謠言對於何碧玉的影響也是很大的,但是對此她並不想回應,也沒有放在心上,那麼她真實的現狀怎麼樣?
在清華畢業後,何碧玉選擇去美國繼續深造,她選擇來到美國的華盛頓大學學習,在這裡她完成了碩士的學習,2009年,她成功獲得神經科學的博士學位。
在取得博士學位後,她來到美國衛生研究所從事研究方面的工作,起初她想積累一些經驗然後再回國發展,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之後紐約大學邀請她入職,何碧玉同意了,現在,她在紐約大學擔任教授助理的職務。
面對紐約大學的邀請何碧玉面臨著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選擇,如果留在美國,可以獲得更好的資源和知識,自己也可以發展的更好,但另一邊是父母導師的期待,當時的她非常糾結。
很多人都期望著她曾經承諾的那樣可以回國發展,但自此進入紐約大學後,她回國的消息就沒有再出現過了。
而她不回國的消息傳入國內後,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何碧玉從一個天資聰穎的學霸成為人們口中不願意報效祖國的人。不愛國,辜負了學校對她的培養這樣的批評充斥在其中。
但是,何碧玉留在美國擔任助理教授,從事研究工作和那些批評她的言論並沒有什麼直接的聯繫,這種批評像是對她的一種綁架。
就是因為她的能力強,我們就要讓她做出和別人不一樣的選擇嗎?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夢想,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她做出的選擇對於自己來說是很不錯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我們不應該去苛責誰。
而且知識成果是沒有國界的,不管何碧玉在哪裡,她都會為世界做出貢獻,這也是她報效祖國的一種方式。每個選擇都有利有弊,在做出選擇後一定要負責並堅持。
曾經的少年天才已經變成能獨當一面的科研人才,留在美國可以讓她學到更多的知識,而這和愛國並不矛盾,在不同的階段,時間,遇到的事情也是不同的,而何碧玉的選擇也是自己的選擇而已,和她的個人品質也沒有很大的關係。
何碧玉選擇在美國繼續生活,肯定是有自己的原因的,如果強制讓她回來,即使身體能回來,但是可能心也不在這裡,所以,我們應該尊重她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