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陳道明彎腰的牛犇:6歲成孤兒,演74年配角,家中兩套房卻住養老院
在一次頒獎活動中,陳道明在人群中看到一位老演員後,立即彎下了腰沖對方點頭。之後,他又快步走上前去與對方握手問好。
這個人,就是被稱為"影壇常青樹"的老藝術家牛犇。
6歲父母雙亡,演了74年的配角卻獲獎無數,能讓陳道明都彎腰,如今已經85歲的牛犇到底有多牛?
牛犇原名叫張學景,在家中排行第六。
生活雖然貧苦,但一家人也算幸福、安穩。但之後的一場變故,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
那一年,牛犇剛滿6歲。
父親不幸染上了疾病,因為家中無法承擔巨額的醫藥費,沒過多久,就去世了。
而當時他的母親剛剛流產,正在家中調養身體,怕她傷心過度,家人並沒有將這件事告訴她。
不知是不是夫妻之間的心有靈犀,不久後,母親因悲傷過度離開了人世。
就這樣,牛犇成為了一名孤兒。
失去雙親後,他被託付給親戚照顧。但是在當時那個年代,大部分的人都自顧不暇,自己家裡的孩子都不一定能照顧好,更何況是別人家的孩子。
後來,他在北平中電三廠當司機的哥哥將他接到身邊生活,他才算是有了一個"家"。
當時廠里的後院住著許多演員,牛犇的人生軌跡也從這裡開始改寫。
哥哥每天都要接送演員上下班,沒有多餘的時間照顧家裡。工資並不高,只能勉強維持日常開銷。
正在長身體的他,有時候實在餓得不行了,甚至會偷啃別人吃剩的西瓜皮、蘋果核。
但牛犇也很懂事,總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減輕哥哥的負擔。後來,他就負責幫大家跑腿、做一些雜事。
後院的這些演員也都很喜歡這個機靈、勤快的小男孩,尤其是著名演員謝添,對他格外的照顧。
1946年,當時謝添出演了電影,正好缺一個演村童"小牛子"的演員,於是他就嚮導演推薦了11歲的牛犇。
憑藉著在劇中出色的表現,牛犇之後獲得了許多演出的機會。
1949年,他被推薦拍攝電影《火葬》,在影片中飾演白楊的"小丈夫"。
當時劇組要到香港拍戲,出發前,謝添對他說:
從那以後,他便改名為牛犇。
"犇"寓意著奔跑,而那個青澀的少年張家景也沒有辜負前輩的期望。
在香港結束拍攝後,牛犇又回到了北京,拍攝了一部電影。之後,他去到了上海,成為了上海電影製片廠的一員。
當時影視業剛剛起步,由於種種原因,他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無戲可拍。
雖然沒有辦法演戲,但牛犇並沒有放棄這個夢想,經常私下揣摩各種角色,提高自己的演技。
直到1980年,等待多年的他終於重新做回了演員,出演了刑偵電影《405謀殺案》。此時的牛犇,已經45歲了。
1983年,他憑藉著在《牧馬人》中的出色表現獲得了金雞獎和百花獎的最佳男配角獎。
在影片中,他扮演的是一位牧民,為了能夠更好的詮釋角色,他跟著劇組在甘肅生活了幾個月,觀察當地牧民真實的生活。
雖然出演的都是配角,但每一部作品牛犇都很認真。
一次,60歲的牛犇需要拍攝騎驢的戲份,當時,在前面拉驢的人看戲看得走了神,沒有將驢牽牢。突然,驢遭到了驚嚇,他一下就摔了下來,當場就暈了過去。
經過檢查,發現他2根肋骨斷裂,頸椎錯位。
但為了不影響進度,牛犇打著石膏完成了拍攝。去到醫院後,就連醫生都說,再晚來一天可能就再也站不起來了。
拍完戲後,他在床上整整躺了9個月。
之後,他又差點在拍戲的過程中被河水吞噬。
2011年,76歲的牛犇在拍戲的途中舊病復發,導演因此改了戲想讓他能夠早點休息。
但牛犇知道後,反而大發雷霆:"改了戲,還是這個人嗎!"
從影75年,牛犇飾演的大多都是配角,但在他的詮釋下,小人物也有大精彩。
一生專注演戲的牛犇,在感情上也十分專一。
他與妻子王慧玲相識於桌球桌旁。
起初,他相親的對象並不是王慧玲,而是她的姐姐。但誰知,牛犇卻看上了一同前來的妹妹。同樣都很喜歡打桌球,兩個人有著許多共同的話題,一來二去,就成為了夫妻。
結婚幾十年,夫妻倆相濡以沫,相知相守。
王慧玲知道丈夫牙齒不好,每次都會把軟一點的食物留給他。每次丈夫外出拍戲,她就會在家中等待。做好飯菜後,她一定會等到丈夫回家才一起吃。如果牛犇已經吃過飯了,她就會自己吃掉那些早已涼了的飯菜。
家中有兩套房,其中一套是他專門買給妻子安享晚年的,但誰知2019年,王慧玲因病離開了人世,這也成為了牛犇至今的遺憾。
在整理遺物時,他發現妻子還有許多新衣服都還沒穿,只是將舊衣服補了又補。
直到妻子去世後,他才意識到,原來妻子一輩子都在為這個家操勞,沒有享過福。她不是別人眼中大明星的妻子,她只是為了家庭默默付出的女人。
雖然妻子離開了,但家裡每一處都充滿了回憶。怕睹物思人,再加上孩子也都忙於工作,他乾脆搬到了設施齊全的養老院。
2017年,被稱為"影壇常青樹"的牛犇獲得了金雞獎"終身成就獎"。
出道75年,牛犇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藝術事業。他是演員,更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民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