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幫助500餘名殘疾人圓就業夢

2021-05-17     江西晨報

原標題:30年幫助500餘名殘疾人圓就業夢

陳方根(右一)與公司里的殘疾員工。

昨日是第31個全國助殘日,2020年江西省殘疾人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我省城鄉持證殘疾人就業人數為37.1萬人。而在全省殘疾人事業發展過程中,我省湧現出了一批自強不息、為殘疾人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集體。1965年出生的陳方根就是其中的一員,他於2003年被江西省殘疾人聯合會評為「全省自強模範」,2009年被評為「全省扶殘助殘先進個人」。

患小兒麻痹症仍堅持完成小學初中學業

今年56歲的陳方根,自幼出生在吉安新干縣的一個小山村,家境較為貧寒,4歲時,不幸患上了小兒麻痹症,父母背著他到處求醫問藥,還是無濟於事,導致右手右腳嚴重萎縮變形,完全喪失了功能。

即便如此,靠著自己的咬牙堅持和同學們的熱心幫助,陳方根還是克服了重重困難,堅持完成了小學和初中的學業。「初中畢業後,因為一些原因,就沒有繼續求學了。」陳方根告訴記者,當時他得知村委會剛好要挑選一個廣播員兼守門員,便多次找到村委會自薦,發誓一定會把各項工作做好。最終,村委會幹部被他的誠心所打動,答應了他的請求。

帶領一批殘疾朋友創辦編織袋廠

正當其父母為陳方根有份穩定的工作可勉強養活自己而感到寬慰時,陳方根卻提出要離崗創業。原來,在村委會工作的幾年裡,他通過讀書看報,收聽廣播,了解到張海迪等殘疾人自強不息、艱苦創業的動人事跡。他不顧父母的反對、好心人的相勸,義無反顧地走上了一條艱辛的創業之路。

1991年初,陳方根開始涉足飲食住宿服務業。他熱情仗義,服務周到,管理細緻,加上採取薄利多銷的經營模式,生意一度紅紅火火。

「有好好的工作不幹,偏偏要自討苦吃。」陳方根說,他有時會聽到這樣的冷言冷語,但他決定置之不理,迎難而上。

1993年3月,他抱著一股幹事就一定要干成的犟勁,帶領5名殘疾青年,抱團赴浙江溫州塑料編織袋廠學習考察。1995年,陳方根自籌資金2萬元,貸款5萬元,購買了設備,租了一棟民房,帶領一幫殘疾兄弟創辦了康樂福利編織袋廠。

公司有將近一半的員工為殘疾人

「我還要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安排更多的殘疾人就業。」2001年,經過深入考察調研,陳方根發動編織袋廠的工人籌款100多萬元,購置了一條煙用輔助材料生產線,新增了一個鋁箔車間,公司走上了良性發展的軌道。

2008年,當地縣政府決定在城南105國道旁創辦一個燈飾照明市場,需要拆遷陳方根的廠房。這對一個企業可是「傷筋動骨」的事情,但陳方根二話沒說就答應了搬遷。「我能有今天,全靠縣政府的大力扶持。現在我必須全力配合。」陳方根說道。隨後,通過幾年的辛苦努力,他又高質量建成了一個新廠,擁有固定資產5000多萬元。目前,他的公司——江西盛方包裝材料有限公司共有員工102名,其中殘疾人46名。

30年間幫助500餘名殘疾人就業

在交談中,記者了解到,這些年來,陳方根一直致力於公益事業。1997年春節,剛擺脫貧困的陳方根花費2000多元購買豬肉和雞蛋,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1998年,為資助特困殘疾人,陳方根爽快捐出5000元。

2007年,陳方根倡議新干縣的殘疾人企業老闆捐款3萬餘元,走訪慰問農村特困殘疾人,還多次給特教學校捐贈電腦、空調、飲水機等設備,價值近10萬元。

2018年底,他又捐助1萬元,用於新干縣腦癱兒童的康復救助。陳方根為該縣洪水、冰雪災後重建、新農村建設等公益事業更是慷慨解囊,捐款金額高達百萬元。

「有一些殘疾朋友,我是介紹到其他地方上班,或者幫助他們通過自己的能力去就業。」陳方根表示,30年間,他累計幫助500多名殘疾人就業,捐助扶殘款達100多萬元。

編輯:陳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_ovfXkB-4LL0rMd1G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