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社會好多人有錢之後就開始做起了慈善。
小至平民百姓,大到明星、企業家。
他們做慈善的目的各不相同,但是結果都是幫助了一部分貧困或者殘疾的人們。
他們做這些慈善在社會上獲得了不少的!
今天,我要說的這位經常做慈善的好心人,稱他為慈善家也一點也不為過。
他的前半生都在打造影視產業,後半生一直專心致力於慈善事業。
他就是首善——邵逸夫,的慈善家那麼多他,究竟做了多少慈善才可以讓大家稱他為首善呢?
家境優渥,仍拚命努力
邵逸夫,原名邵仁楞,1907年出生在上海,但是他的祖籍是浙江寧波。
從小邵逸夫的家庭就非常的富裕,家裡有8個孩子,5男3女,並且他的父親是先進的革命家邵玉軒,可以說家庭背景也是非常的好。
這就是傳說中一出生就贏在了起跑線上的孩子。
但是他並沒有因為有良好的出身而遊手好閒,他從小就對自己非常的嚴苛,利用家境優勢學習古今中外各種知識,並且小小的年紀就已經熟練的掌握了英語。
這也是他在今後發展道路上能夠順順利利的一大因素。
大家試想一下,不僅家境良好,在學習生活中對自己非常嚴苛,博覽群書;
在自己人生道路上更是非常的努力上進、嚴以律己。
這樣優秀的邵逸夫他不成功還有誰可以成功。
眼光獨到
在1923年的時候,由於當時邵家的生意開始逐漸沒落。
這時邵氏兄弟們發現了電影事業有很大的前途光景。
之後他們就決定以後就要朝著電影產業這一方面發展,然而當時年僅16歲的邵逸夫也看出了電影在當時發展的潛力就也加入其中。
雖然年紀尚小就開始協助哥哥們工作,但他對於電影的發展也提了不少的意見和建議。
之後"天一影業公司"就此成立。
當然,"天一影業公司"成立沒多久就出品了國內的第一部故事片——《立地成佛》就上映了,一經上映這部片子就直接大火。
這也使得"天一影業公司"也在新興的影業公司中名聲大氣。
小小年紀的邵逸夫就對當時時代潮流的發展就有獨到的眼光。
並且敢於親身實踐,從小事做起。年齡尚小,但在公司成立中起的作用非常大。
有這種精神定會大有所為。
敢拼敢闖,獲得成功
由於邵逸夫在"天一影業公司"做的非常棒,這時他已經畢業,之後他就去香港這個充滿金錢的地方尋找機遇,並且在這裡也創建了一個"邵氏兄弟"的影視公司。
為了這個公司可以說邵逸夫付出了很多,可以說手段是非常的硬了,
其中最著名的應該就是"風雲港島"事件了。
邵逸夫在20世紀50年代的香港機遇興盛的時候,卻買了一個荒山,因為當時香港正處於發展的大好時機,一般都在繁華之地買地,而邵逸夫卻在一個"空無一人"的地方買下了一塊"山地"。
這個做法在當時他人看來是非常難理解的。
後來,邵逸夫將這塊山地夷為平地,將這裡建成了一個製片廠。
沒錯這個製片廠就是後來被外國傳媒譽為"東方的好萊塢"的地方。
通過邵逸夫"知人善用"從四面八方集合了各種影視方面的人才使得"邵氏兄弟"公司吸引力眾多的大腕明星以及著名導演。
之後更是在這裡創造了優秀的作品《江山美人》《楊貴妃》、《梁山伯和祝英台》等等,經過他的努力使得他賺得了金盆滿缽。
更誇張的是有位老太太居然連看了這裡的影片100多場。
之後各種報刊也在爭相評論"邵氏兄弟"出品的作品,就連歐美人也紛紛前來訂購邵氏的影片。
邵逸夫的敢拼敢闖的性格,使得他在新產業"探險"這一方面獲得了成功,他的強硬手腕更是使得他在這個行業站穩了腳跟。
事業有成,致力於慈善事業
邵逸夫除了企業家這一個身份,更讓人們非常崇敬他的還是他的慈善家這一身份。
在商場上的他是一個眼光毒辣、重視利益、錙銖必較的人,恰恰相反的是在慈善事業上的他,是非常的大方,可以說他把他的資產大部分都用在了慈善事業上了。
在慈善的支出上就超過了32億,並且大部分的錢都是用於學校,以此來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
其中最出名的應該還是"逸夫樓"吧。
在1987年的時候,邵逸夫回到家鄉探親,發現家鄉的一些學校設施簡陋孩子們學習是非常的不方便。
從此他就開啟了對家鄉以及大陸方面開始做貢獻,之後就有了"逸夫樓",更是在不到三十年時間裡,全國有3萬多所"逸夫樓"。
這些對的投資使得孩子們有了更好的學習環境。
不只是這樣,邵逸夫還一直致力於大陸和香港的醫療設施,就這些他捐助就超過了數十億的款項。
更是在2005年,邵逸夫向南亞海嘯受災地區捐款數額較大。
以及在2008年的時候5.12四川地震的自然災害一發生邵逸夫就非常慷慨的向災區捐款數目達到了一億港幣,而這次的捐款使得他成為個人捐款中單筆最多的人。
由於邵逸夫多次為事業捐出巨額款項,為了表彰這種有突出貢獻的優秀人物,
天文台也將一顆行星以邵逸夫的名字來命名,這在當時可以說是幾乎沒有的事,邵逸夫也能算是破例的第一人了。
所以,在公益事業上做出了這麼多的貢獻邵逸夫也可以稱得上的首善了。
事業有成,感情複雜,子女緣薄
雖然邵逸夫的事業有成,但他在感情這一方面卻不太順利。
大家可能都知道邵逸夫的妻子是方逸華,他們兩個的名字確實也有點情侶名字的意思。
但是我想說的是他還有一個前妻,他們在一起生活了50年,直到他的前妻病逝,他的的第一任妻子就是黃美珍。
黃美珍和邵逸夫一共有四個孩子,兩個兒子兩個個女兒。
分別是邵維銘、邵維鍾、邵素雯、邵素雲。
但是由於他當時需要忙事業就將這四個孩子送往了新加坡的大哥家。
從此這四個孩子心中便對這個父親有了怨念,並且對於這個父親打心裡已經有了隔閡。
但是害怕母親傷心,他們雖然心中有不滿但是並沒有表現出來。
但是在直到1987年的時候他的第一任妻子黃美珍85歲時病逝,他與現任妻子方逸華在1997年結婚。
其實方逸華的出現可能是導致個孩子離他們父親的距離越來越遠的原因。
邵逸夫和方逸華是在1952年邂逅,但是在此後的四十餘年裡,方逸華還一直在邵逸夫身邊來幫他打理邵氏和無線的日常業務。
這就讓他們幾個孩子非常的意不平了。
到1997年,兩人正式註冊結婚,當時的邵逸夫已達到90歲的高齡,方逸華66歲。
4個兒女與其斷絕關係,誰也不願繼承200億遺產
這一決定好像觸碰到孩子們的底線,因此到2014年邵逸夫去世的時候,他們父子父女也沒有讓他們之間的關係變好。
而兒女們中間只是替他父親參加了2007年的頒獎禮,就在也沒出現過甚至對於邵逸夫留下的200億遺產,也都稱已斷絕關係拒絕繼承。
如今,現在邵逸夫的四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事業了,並且還都是每個行業的佼佼者嗎,他們根本不會在乎這些遺產的。
可以說邵逸夫的一生是非常的傳奇了。
年紀尚小能抓住時代潮流的機遇,之後更是在影視行業打出自己的一片天。
唯一遺憾的應該就是和孩子們的關係。不過已經過了這麼多年孩子們應該對父親的早年"放養"也早已釋懷。
現在都有了他們各自的事業。
而邵逸夫留下的眾多"逸夫樓",算是為事業做了一大發展,他的逸夫精神也將永存在我們的心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_JMAXQBd8y1i3sJCTj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