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汽車網 行業頻道】從未想過,在有生之年會經歷威脅全球的疫情「災難」,也未想過我們身處的汽車圈在車市寒冬中,又在迎來重重的一擊。雖然國內汽車行業隨著疫情好轉,而逐漸回暖,但新問題又來了。國外的疫情爆發,已令數百家汽車製造商和零部件停產,中國車市勢必受到牽連……
歐美汽車工業停擺
截至北京時間3月24日20時,海外新冠肺炎累計確診超26萬例,其中義大利累計病例為6.3萬、美國4.6萬例、德國3萬例……隨著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多家全球性汽車製造商不得不宣布關閉工廠,為期至少兩周以上。
其中就包括大眾集團、PSA集團、FCA集團、戴姆勒集團、寶馬集團、豐田、本田、通用、福特等合計100多家工廠。一夜之間,汽車文化策源地——歐美汽車工業幾乎徹底停擺。
汽車品牌全球工廠停產時間表(僅供參考) | |||
車企 | 停產工廠 | 停產時間 | 受影響品牌/車型 |
菲亞特克萊斯勒集團 | 義大利6座工廠、塞爾維亞工廠、波蘭工廠 | 3月16日-3月27日 | 菲亞特、瑪莎拉蒂 |
北美所有工廠 | 至3月20日 | 菲亞特等 | |
義大利2座工廠 | 3月14日-3月27日 | 法拉利 | |
標緻雪鐵龍集團 | 義大利、法國、西班牙、英國、波蘭、葡萄牙、斯洛伐克等工廠 | 至3月27日 | 標緻、雪鐵龍、歐寶、DS |
雷諾 | 法國12座工廠 | 3月16日 | 雷諾 |
日產 | 西班牙巴塞隆納、英國工廠 | 3月13日-3月16日(西班牙) | 日產 |
大眾集團 | 義大利博洛尼亞工廠 | 3月13日-3月25日 | 蘭博堅尼 |
葡萄牙里斯本工廠 | 3月16日起減產 | 大眾夏朗、T-ROC、西雅特Alhambra | |
西班牙工廠 | 3月17日開始 | 西雅特 | |
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發工廠 | 3月15日開始 | 保時捷卡宴、大眾途銳、大眾Up、奧迪Q7、斯柯達Citigpo、西雅特Mii、賓利添越 | |
福特汽車 | 西班牙瓦倫西亞工廠 | 3月15日-3月22日 | 福特蒙迪歐、Galaxy |
北美所有工廠 | 至3月30日 | - | |
寶馬集團 | MINI英國三座工廠 | 至4月17日 | MINI |
勞斯萊斯工英格蘭古德伍德工廠 | 至4月17日 | 勞斯萊斯 | |
寶馬歐洲、南非工廠 | 至4月19日 | 寶馬X3等 | |
寶馬南卡羅來納州的SUV工廠 | 4月3日-4月17日左右 | 寶馬X5、X6和X7等 | |
本田 | 北美所有工廠 | 3月23日-3月31日 | Pilot、CR-V等 |
通用 | 北美所有工廠 | 3月23日-3月31日 | 雪佛蘭、凱迪拉克、別克等 |
豐田 | 法國、英國、土耳其、北美等工廠 | 未知 | 卡羅拉、C-HR等 |
日本五家組裝廠 | 4月3日開始 | 普銳斯、4Runner以及雷克薩斯 |
據市場諮詢公司IHS Markit分析,以兩周估算,以上車企在歐洲、北美和拉丁美洲關閉工廠後,汽車產量總計可能會減少約144萬輛。按照中國的經驗來看,停產兩周只是保守估計,如果疫情持續惡化,還可能進一步延長停工時間。影響之深,令損失還難以估計。
眼下,如何度過難關成為每一家車企的頭等大事,有的裁員、減薪,有的準備生產呼吸機等醫療設備。
有人說,全球汽車行業正遭遇自2008年經濟危機以來最大的降幅。也有人說,這是比1929年世界經濟大蕭條還嚴重的危機。不可否認,這是全球汽車工業至暗的時刻。
實際上,當前全球汽車工業緊密相連,任何基地與市場都難以獨善其身,歐美汽車工業蕭條的影響還將輻射至中國。
外國品牌在華銷量受影響
進口車源銳減
不久前,一名自稱法拉利中國用戶收到488 Pista Spider將無法按期交付的通知,原因是疫情導致義大利工廠暫停生產。一群網友們瞬間炸開了鍋,畢竟手上的法拉利5元優惠券也不知道什麼才能用得上啊……
後來,法拉利大中華區公關總監緊急闢謠:大陸地區488 Pista Spider的所有配額已經交付完畢。雖然這消息純屬惡搞,但不可否認進口車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受到重創。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累計進口汽車108.6萬輛,進口車市場銷售83.8萬輛。如果按照去年2576.9萬輛的整體銷量來看,進口車銷量占有3.2%。
作為中國進口車市場的龍頭,豐田已經陸續關停歐洲多國以及日本5家左右的工廠,涉及豐田普銳斯、4Runner以及一系列雷克薩斯。而雷克薩斯因為中國需求減少,從3月16日到月底,豐田汽車九州和田原工廠的生產線計劃減產6%左右,預計減少大約1600輛產產能,對中國市場影響還不算太大。
主要躺槍的是,在歐美建廠並銷往全球的寶馬、奔馳、保時捷、奧迪、林肯等占據中國進口車市場較大份額的品牌了。
其中,以歐洲為主戰場的PSA(標緻雪鐵龍集團)及FCA(菲亞特克萊斯勒)集團最「受傷」,各自旗下歐洲工廠面臨大面積停工停產,預計至3月27日前後不會復工。不過鑒於目前歐系車(除德系外)在中國市場的節節敗退,其停產對中國車市總體上影響不大。
而大眾集團品牌眾多,由於歐洲工廠都幾乎關閉,產自當地的保時捷卡宴、大眾途銳、奧迪Q7等進口車就可能延期中國地區的交付。雖說體量占比不大,但這都是高溢價產品,對大眾集團以及各大品牌的全年盈利多少都會產生消極作用。比如光是卡宴就占據了保時捷32%的銷量份額,如果長時間停工,可就虧大了。
寶馬集團的勞斯萊斯、MINI兩大品牌僅有在英國建廠,因為這一場疫情幾乎全部被關閉,損失情況不言自明。而在北美生產的寶馬X5、X6、X7等也有可能影響中國和其他地區的交付。
其次受影響最深的就是以法拉利、蘭博堅尼、賓利、勞斯萊斯等超豪華品牌,本身生產周期就比規模化產品要長,一旦暫時停產就意味著富豪們提車要比以往要長得多。
尤記得2018年中美貿易戰向進口車貿易挑起的巨大衝擊,因為中國對美系進口車加征關稅至40%,美國生產的寶馬X5、X6漲價就達到3萬-8.09萬元。沒想到的是,一波未停,一波又起,進口車貿易還是難上加難。
在今年3月初,全球疫情尚未集中爆發,我們暗訪廣州天河區某寶馬4S店時,銷售就表示因為國際通往中國的物流限制,進口車到店困難,幸好年前備有庫存。雖然國內不少店因為庫存以及在途,貨源還算充足,不至於一車難求,但因為供應緊張,終端價格必然會受到影響。
所以,土豪們這段時間想買進口車就三思而後行了,一來提車慢甚至沒車,二來價格可能會上漲,除非以上都不是你的考慮因素。
合資車零部件可能斷供
除了歐美汽車工廠大面積關停外,零部件也被迫停擺。根據數據顯示,包括博世、大陸、麥格納等零部件供應商集體關停,加上國家封鎖、物流停航,這對中國而言或多或少都會產生負面影響。
汽車零部件企業停產情況 | |||||
公司 | 總部 | 經營範圍 | 停工信息 | ||
博世 | 德國 | 蓄電池、濾清器、火花塞等 | 3月18日起暫停或減少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工廠的工作 | ||
大陸 | 德國 | 輪胎、制動系統等 | 3月18宣布暫停歐洲工廠生產 | ||
麥格納 | 加拿大 | 車身、底盤、外飾等 | 3月16日宣布關停奧地利Graz工廠兩周 | ||
米其林 | 法國 | 輪胎 | 3月16日宣布關停西班牙、法國和義大利工廠兩周 | ||
倍耐力 | 義大利 | 輪胎 | 削減都靈工廠產能 | ||
布雷博 | 義大利 | 剎車系統 | 3月16日-3月22日關閉義大利4座工廠 | ||
馬瑞利 | 義大利 | 照明系統、動力總成系統 | 3月16日-3月18日暫停義大利工廠生產活動 | ||
普利司通 | 日本 | 輪胎 | 3月21日-4月12日(預計)關停北美和拉丁美洲工廠 | ||
固特異 | 美國 | 輪胎 | 3月17日關停歐美、北美、南美工廠 | ||
|
雖然中國汽車零部件國產率已經相當高,但整車製造需要若干條複雜的供應鏈來支撐,當中就離不開進口零部件的支撐。一台汽車多則需要3萬個零部件,數量是智慧型手機的100倍,在經濟全球化下,一台汽車身上的上萬個零部件就可能來自不同的國家。
汽車最基本的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底盤中,一些豪華品牌和高端車系的核心零部件都需要進口。比如豐田2.0L發動機、奔馳AMG A35L發動機都依賴進口,一旦海外供應中斷,也將受到牽連。
不誇張地說,一個零部件一旦被停產,影響的可能就是整個汽車生產鏈條,這是我等普通吃瓜群眾始料未及的。
自主品牌也受罪?
與部分合資車型一樣,其實不少自主品牌都需要進口核心零部件。比如長安、傳祺、吉利等一大批自主品牌都採用日本生產的愛信6AT變速箱。雖然日本方面暫未發出停產消息,但這段時間的產能、物流都有可能因為疫情有所改變。
更大的影響還來自於出口的壓力,尤其挫傷自主品牌進軍海外市場的信心。2019年我國汽車出口總量為101.2萬輛,其中拉丁美洲為35.64萬輛,為我國最大出口市場。其次是非洲,出口15.33萬輛。第三則是歐洲市場,出口12.28萬輛。
哈弗F7去年進軍俄羅斯
據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CEA)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2月,歐洲乘用車新車註冊了同比下跌7.2%至106.7萬輛;而今年前兩個月,歐洲乘用車銷量為220.2萬輛,同比下滑7.3%。,但如今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蔓延,或將使歐洲的車市狀況進一步惡化。
雖然體量不算太大,但疫情引發的需求低迷以及經濟衰退,一定程度會令中國汽車品牌進軍歐洲市場時,受到巨大的壓力。
另外,根據數據顯示,中國汽車零部件產量占全球50%以上,海外車企大面積停產意味著將會形成中國零部件出口積壓。
全球疫情下 各系品牌的危與機
在這場浩劫中,誰也不可能免遭於難。對外國品牌而言,在歐美市場本來就趨於飽和的情況下,疊加疫情令車市走低的影響,已經很難再找到增長空間。
相比較而言,在種種努力下,疫情初步受控,工廠也逐步恢復生產的中國,有望成為全球工業的「避風港」。從市場角度來看,能寄託的希望也是中國市場,在新車保有量低的市場環境下,會在疫情結束後出現報復性消費。
對於自主品牌而言,進軍海外市場必然備受打擊,但正正這段特殊時機的出現,讓自主品牌可以積極研發技術,加快縮短與外國品牌的差距。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疫情是危還是機,就看你怎麼看待。(文:太平洋汽車網 曾惠君)
編輯推薦閱讀:
2月銷量點評:殺不死我的,終將使我更強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T-XDXEBnkjnB-0zt4x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