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沙畫,很多人可能首先會想到舞台上結合燈光投影展現出的動態沙畫表演,但除此之外,它還有另外一種表現形式,那就是將沙子繪製作畫後固定在相框里、木板上或是玻璃瓶中,成為一件件精美的沙畫作品。這種創作方式,可以讓流動的沙子凝固下來,得到長久保存。
家住渾善達克沙地的烏日尼勒圖,從小就與「沙」結下了不解之緣。「我的家就在沙漠裡,從小我就在沙窩子裡玩耍長大。」說起對沙子的了解,烏日尼勒圖開始滔滔不絕:「比如說沙子的顏色,也許大家都以為它只有沙黃色,其實不然。」烏日尼勒圖的畫室里擺放著30多種顏色的沙子,他向我們做出展示,黃色、白色、灰色……甚至還有黑色的沙子。天然的沙子呈現出獨特的視覺效果,烏日尼勒圖的作品全部取材於天然沙子。「沒有染色,也無需染色,我覺得這樣的原生態效果才是獨一無二的。」
2006年,烏日尼勒圖出於對沙畫的迷戀和熱愛,赴阿拉善拜師學習了幾個月的製作沙畫技術。回來後,他結合自己所學的技術,利用身邊的資源——渾善達克沙地里的沙粒,開始了他的沙畫生涯。
從相框里的大型沙畫,到方便攜帶的木板沙畫,再到精美剔透的沙瓶畫……隨著創作經驗的不斷積累,烏斯尼勒圖的技術也日漸嫻熟,他的作品逐漸受到了市場的認可和人們的喜愛。
烏日尼勒圖製作的沙瓶畫是將天然顏色沙子灌入形態各異的透明玻璃瓶中,利用沙子的可塑性,不使用任何粘合劑,在瓶中堆砌出遊牧文化主題圖案的手工藝術品。此類沙瓶畫具有不褪色、色澤柔和、圖案和色彩均富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風格,可以現場製作供遊客觀賞,也是一種環保的旅遊藝術產品。
除了沙畫藝人,烏日尼勒圖的另一個身份是錫林浩特市特殊教育學校的一名志願者教師,他並不是一名專業美術老師,但是出於對這些特殊孩子們的愛,從2015年開始至今,他已經堅持支教四年,他將自己的這門手藝傳授給這些孩子們,希望這些孩子們能有一技之長。
他將流動的沙凝固成最美的風景,這些美麗的風景又化作一股股暖流,湧入孩子們的心田。
來源丨喜羊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