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38歲浙大學霸跳樓,讓我看到中年男人的三幅面孔

2019-09-26     良大師

作者 | 徐大維

來源 | 良大師(ID:liang_da_shi)

個人微信號:liangshujiushiwo(不閒聊)

前兩天,有一則扎心的新聞:

一位38歲的華人工程師在臉書(Facebook)總部跳樓身亡。

這名工程師叫陳勤,畢業於浙江大學,是曾經的高考狀元,且取得了南加里福尼亞大學計算機專業的碩士。

畢業後,陳勤去了自己嚮往已久的矽谷,並加盟臉書(Facebook),成為一名軟體工程師。這一切似乎正在按照既定路線發展。

半年前,陳勤接到一個爛尾項目。他使出渾身解數,幾乎天天加班到半夜,想要力挽狂瀾。

然而,9月18日在部門會議上,上司認為項目進度過緩,公開批評他,並將他從項目組調離。

據在臉書工作過的人稱,如果一個項目沒做完就被調走,代表工作能力被組織否定。以後幾乎沒有被重用的可能,甚至被邊緣化,最終被擠出公司......

也許是想要挽回局面,第二天,陳勤到總監辦公室與之溝通,但卻激烈爭吵起來。

半個小時後,陳勤便從臉書總部大樓一躍而下,當場身亡。

有人評論,表示不可理解。說陳勤比很多人都強,怎麼會想不開呢?

然而,同樣作為一個中年男人,良叔懂得中年男人的那份獨有苦衷。一次爆髮式的自我毀滅,其實是積累的結果。

中年男人,往往有三幅面孔:遇事隱忍、獨自頹廢、瞬間崩潰

它們看似沒有關聯,卻是一個「熵增」的過程。讓中年男人在混沌邊緣遊走,一不小心就墜入深淵了。

1、遇事隱忍中年男

前段時間,看到朋友圈有個帖子。

兩個男同事打架,違反了紀律,領導一生氣,下令要麼離職,要麼兩人手牽手站一下午。

兩個大老爺們不約而同,都選擇了手牽手......

這個帖子,被多人點贊,也被各種調侃。可是,不知為何,我心中有種說不出的淒涼。

也許同為中年男,才能體會那種無奈。 在中年這個階段,由不得你耍半點性子。

你要和你的仇人牽手,你要對討厭的人笑臉相迎。受了委屈,沒地方訴說,只能在角落自己舔傷。

知乎上有人問:

如果男人在年輕時是孫悟空,那麼到了中年會變成誰?

有人說變成了豬八戒,比喻中年男人的油膩;

也有人說變成了唐僧,形容中年男人的佛系;

還有人說變成了沙僧,刻畫中年男人的髮型......

得贊最高的回答是,變成了白龍馬

你腳踏滾滾砂礫,頭頂炎炎烈日,只能默默承受。

你沒有戲份,沒有台詞,更無人喝彩。這才是中年男人的真實寫照。

大蔣是我的髮小,曾經的街頭霸王。

十幾歲時,手拿一把菜刀,和幾個小混混對劈,名噪一時。

後來走了正道,開了個五金店,娶了媳婦,還有了一對雙胞胎女兒,小日子過的美美滿滿。

一日,大蔣開著小麵包車,去接幼兒園的女兒,回來的路上被另一台車追尾。

那個車主,飛揚跋扈,直接給過來理論的大蔣,一記耳光。

大蔣頓時血脈噴張,腎上腺飆升,返回麵包車,準備抄傢伙。

打開車門的一瞬間,看到兩個女兒含著淚水看著他,臉上充滿了恐懼的表情。那一刻,大蔣徹底慫了,默默關上了車門......

後來和他吃飯,說到這段時,我問他是什麼感受?

本以為他要說什麼「想當年」之類的話,誰知他卻平淡地說:「只要倆妞能好好長大,比啥都強。」 歲月和家庭混合成一劑催產素,讓性子乖張的男人變得溫順,所有的暴戾和激情都不復存在。

就像姜文在《狗日的中年》中所說:

「中年是個賣笑的年齡,既要討得老人歡心,也要做好兒女榜樣,還要時刻關注老婆臉色,不停迎合上司心思。

中年為了生計、臉面、房子、車子、票子不停周旋,後來發現激情對中年人是一種浪費。

夢想對於中年是一個牌坊,守得住忠烈,還要做得好婊子。」

2、獨自頹廢中年男

說起樂觀,我一直把大舅哥當成榜樣。

他做過幾次生意,都以失敗告終,欠了一屁股債,老婆留下孩子,跟別人跑了。

但他依然充滿「正能量」,尤其在孩子面前。

但凡孩子用了負能量的詞,他都要糾正。 按他自己的說法,這叫「具身認知」。

通過正能量的語言和行動,反塑自己的內心。

無論他說的有沒有道理,反正他自己做的挺好。 今年過年,他帶著孩子來我家住了幾天,確實也給我家帶來了不少歡樂。

大舅哥妙語如珠,玩笑扎堆。

我當時還挺羨慕他的這種活法,洒脫啊,什麼都不往心裡去。

有一天,我和太太帶兩個孩子去反斗樂園玩,大舅哥說他在家休息,就不去了。

下了樓,我才發現反斗樂園的卡沒帶,於是回家拿。

打開門的一瞬間,看到正對著門的客房裡,大舅哥靠在床頭,滿臉的淚水。

為避免尷尬,我只能假裝沒看到他,拿上卡,就走了。

也許我應該和他聊兩句,可這是一種揭露和拆穿。此後,我不確定能否正常面對他樂觀的一面。

似乎避免尷尬,才是最好的選擇。

而且,這本就是中年男人共同的苦衷:台上翩翩,台下淒淒,誰也不比誰強多少。

大家一邊流淚,一邊表演。只不過有人流在臉上,有人流在了心裡。

大舅哥總讓我想起一張老照片:一個小丑抽煙。我找了很久才找到,就是下面這張。

台下的小丑

這張照片叫《台下的小丑》,是美國著名攝影家布魯斯·戴維森,在1958年拍攝的。

一個春寒料峭的夜晚,一位中年小丑在演出間隙,來不及放下手中的道具,猛抽了幾口香煙。

這張照片,將他淡淡的憂傷與疲憊定格。

接下來的事,應該不難預測。

他應該會丟掉煙頭,跑入馬戲團大棚,面對觀眾,又一副興高采烈之態,「哈哈,小朋友們,我又回來了......」 又要登台了,他必須要與幾分鐘之前的自己,判若兩人,忘掉那些悲傷和疲憊,扮演另一個自己。

所有的中年男人,不都這德行嗎?

眾目睽睽之下,我們扮演各種角色,希望讓眾人看到,我們上天入地,騰雲駕霧,無所不能。我們把一切光輝,都留在了台上。

可當退回幕後,蜷縮到逼仄的空間,頹廢如爛泥,這時才能找到自我。無論是猛抽兩口煙,還是默默兩行淚,都是一種獨立存在的宣洩。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為什麼那麼多人開車回家,到了樓下還要在車裡坐好久。

有個高贊回答: 很多時候我也不想下車,因為那是一個分界點:

推開車門你就是柴米油鹽、是父親、是兒子,唯獨不是你自己;在車上,你可以靜靜,抽根煙,這個軀體屬於你自己。

3、瞬間崩潰中年男

前段時間,一位常州的讀者,給我發了一個新聞連結,說他們家不遠處,有一位保安在小樹林上吊自殺。

那保安是位中年男人,說是因為檢查身體時發現異常,所以選擇了自我了斷。

圖片來自常州新聞

讀者問我:「人為什麼會想自殺呢?一定有比他們更難的人,別人不都還照樣活著嗎?」

如果用這個問題,來追問陳勤的自殺,也許更讓人費解。畢竟比他不如的人,不計其數。

那為什麼不能選擇堅強地活著?

只能說,每個中年男人都有無法承受的東西:有時千斤壓頂,也挺得住;而有時一頁紙、一句話,就足以讓他們瞬間崩潰。

對於那位保安,壓垮他的也許只是一張輕飄飄的病情診斷書;

而對於陳勤,壓垮他的也許是一句無法講出口的話,「老婆,我可能要失業了......」

吳曉波在《中國工人階級的憂傷》一文中,曾講過一個故事。

2000年時,國企改革,兩千萬工人下崗。

吳曉波到瀋陽鐵西區,做下崗工人調研。

有一戶家庭,夫妻雙雙下崗,孩子還在讀書,就這麼熬了幾年。

一天,孩子放學回家說,學校要開運動會,老師讓大家必須穿運動鞋。

可那時候,他們連吃飯的錢都不夠,更別說用錢買鞋了。

吃飯時,妻子開始數落丈夫,說他沒錢,沒本事,鞋都買不起,跟著他,娘倆只能受苦。

丈夫埋頭,一言不發。吃完飯,丈夫放下碗筷,默默走向陽台,一躍而下。

是的,當一個男人有了家室,便擁有了無限責任。他們可以吞咽任何苦果,卻不忍讓家人受累。

倘若,苦難降臨家庭,他們會無比自責。

有些人甚至會選擇自我了斷,來避免看到這悲劇的一幕。

美國聯邦疾病防治中心的數據顯示:美國平均每天自殺死亡的人數達121人。其中93人是男性,且大多數的年齡在45歲到65歲之間。

專家說,他們之中有些人在接受心理治療時,常常無法毫無保留地陳述病情。

更多人在自殺前,不會表現出任何可疑跡象。

是的,他們都是在一瞬間崩潰,從而走向死亡。

4、魯伯特之淚

一次我收到某心理學組織的邀請,去做一次情緒管理的分享。

有一個環節是談中年人的情緒管理。我讓學員用一個動物或物品,來形容中年男人。

其中一位學員,畫了一個眼淚一樣的東西。

她說:每個中年男都是一顆「魯伯特之淚」。既是最堅硬的東西,也是最脆弱的東西。

我沒聽過這東西,於是回家上網查了「魯伯特之淚」。這是一種像蝌蚪一樣的神奇玻璃製品。

「魯伯特之淚」

「魯伯特之淚」的頭部無比堅硬,能扛住20噸的液壓機,甚至可以抵抗子彈。

然而,你只需輕輕鉗住它的尾部,它便會瞬間粉碎。

「魯伯特之淚」堅不可摧,卻又脆弱無比。

這兩種相互矛盾的性質在它身上完美結合。這也許就是對中年男人最好的形容。

為此,作為父母、妻子、以及子女的我們,應該去理解、心疼、寬容那個看似無堅不摧的中年男人。

也許,我們都欠他們一句話:「感謝你對家庭的付出,哪怕你是個小丑、慫包,我們依然愛你......

本文作者簡介:徐大維,暢銷書《超級個體:打造你的多維競爭力》作者,公眾號良大師主筆,原平安集團渠道總監,香港理工大學管理碩士,知名培訓顧問,簡書籤約作者。歡迎關注公眾號良大師(ID:liang_da_shi)。

點擊了解更多,跟良叔學多維競爭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RkxcG0BJleJMoPM6zD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