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波動速讀1分鐘看完10萬字:坑娃的背後是父母藏不住的焦慮

2019-10-18     家學寶

關注「家學寶」每天收穫專業家庭教育知識

(圖片來自網絡)

家學寶主筆團 | 心海一隅



1

最近,北京某教育機構舉辦的「量子波動速讀比賽」引髮網絡熱議,現場每個孩子手裡拿著一本厚厚的書,正在「嘩啦嘩啦」地快速翻動。

(圖片來自網絡)


他們這是在幹什麼?是嫌熱在用書給自己扇風嗎?


非也非也!孩子們在運用HSP高感知力在進行量子波動速讀,1到5分鐘內可以看完一本10萬字的書。


重點是孩子們不僅能把書的內容完整地複述出來,甚至閉著眼睛就能和書發生感應,戴上眼罩也能知道作者傳達的情緒和內容。


而培訓機構牆上掛著的「給孩子補習功課,不如補習方法」,更是給廣大想要提高孩子成績的父母們打了一劑強有力的「雞血」。

(圖片來自網絡)


誰不想自己的孩子領先一步?3萬到5萬的學費眼都不眨地交,只要能讓孩子快速地掌握學習方法,砸鍋賣鐵也心甘情願呀!


可是確定這不是在開玩笑?這麼明顯的騙局也有人信?


難怪有網友評論說:

「給孩子補課,不如給家長補補腦。」


為什麼大家都能看得出來這事兒不靠譜,還有那麼多的父母趨之若鶩,花高價送孩子去學習呢?


這背後掩藏不住的是父母那顆焦慮的心。

這一代的父母們普遍更焦慮,他們不僅想方設法提高孩子的成績,還要費盡心思為孩子的未來鋪路,只為孩子能夠出人頭地。


李嘉誠說過,要克服生活的焦慮和沮喪,得先學會做自己的主人。


父母們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養育焦慮,不僅會把生活搞得一團糟,更嚴重的是影響孩子的成長,甚至產生不可逆轉的負面後果。



2

焦慮的父母有多可怕?


媽媽一邊推搡女兒的頭盔,一邊拍打女兒說:

「你有什麼臉好哭?全程在那遛彎,最後一個彎道你還讓人給超了!你想什麼呢?想什麼呢?」

(圖片來自網絡)


女兒大哭著說:

「我下次好好跑!」


這一幕發生在河南鄭州一場平衡車比賽的現場,這個被媽媽狠狠訓斥的女孩才2歲!


媽媽持續訓斥了十多分鐘,隨後還把女兒晾在一邊不理不睬,路人都看不下去,趕緊上前安慰一直在哭的小女孩。


只是一次無關緊要的平衡車比賽而已,況且孩子才2歲,父母就這樣強勢要求孩子一定要贏,心裡到底是有多焦慮呢?


父母就不能心態放輕鬆一些,讓孩子輕鬆長大嗎?可惜很多父母真的做不到,我家樓上的這對父母就是如此。


他家兒子從上初中開始,每天的課程排得滿滿當當,學校放學直接到補習班上課, 直到晚上十點才能進家門。


然後很快就會傳來媽媽的吼聲:

「你能不能快點?五分鐘吃飯,五分鐘洗澡,趕緊再做一套試卷再睡覺!快點快點,別磨蹭了!」


大部分時間,我都只聽到媽媽的吼聲,那天卻聽到兒子聲嘶力竭地喊道:

「你到底想怎麼樣?我發會兒呆都不行嗎?」


媽媽更大聲地吼道

「你以為我不想讓你輕鬆一點嗎?可是你輕鬆了,成績就下降了,你還怎麼考重點高中?怎麼考好大學?」


多麼可怕的父母!孩子已經用盡了所有的力氣在努力,可是父母卻看不到,只是一味要求孩子再進步,如此焦慮的心態只會讓孩子招架不住呀!


正如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所說:人性中最深切的渴望,就是擁有他人的賞識。


父母無處不在的焦慮感會讓孩子越發懷疑自己,父母越焦慮孩子越容易放棄自己。



3

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焦慮


心理諮詢專家葉斌說,每個教育焦慮的媽媽,很可能教出一個焦慮的孩子,而孩子在他成長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得到適當的修復,那麼他為人父母后,仍會把焦慮的情緒帶給他的後代。


有位媽媽跟葉斌說,她的孩子有一個壞習慣,如果考試考得不好就會發火、失眠,甚至有一次把考卷撕碎吃掉。


不久前,孩子對媽媽說:

「我天天都很累,是不是死了就可以不要那麼辛苦了?」


這句話觸動了媽媽的神經,她開始反省自己。


這位媽媽是家中唯一的孩子,父母每天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她身上。現在想她成了她媽媽的化身,想的都是怎麼讓孩子多學一點。


這就是典型的焦慮「家族遺傳」,父母的焦慮會轉嫁到孩子身上,影響再下一代人的成長,不利於代際傳承。

(圖片來自網絡)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兒童中心的研究人員,分析了66名焦慮的父母,和他們的66名7至12歲的孩子之間的互動。


研究發現,被診斷為社交焦慮的父母,對他們的孩子表現出較少的熱情和關愛,批評他們越來越多,對孩子執行任務的能力表示懷疑。


父母在孩子面前表現得越是焦慮,就容易影響孩子的情緒,不自覺地傳承父母的行事作風,變得越發焦慮,就越發不相信自己的能力。


如果不想孩子的人生被焦慮包圍,讓孩子擁有更輕鬆的成長氛圍,父母一定要克制自己的焦慮情緒,才能為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4

父母不焦慮,孩子更優秀


心理學研究認為,焦慮來源於對不確定性的恐懼。而育兒焦慮,則是父母對孩子成長不確定性的擔憂。

其實孩子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父母想要輕鬆地養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應該放過自己並且相信孩子,彼此接納才能取得共贏。


首先,父母放鬆心態。


培養出三個史丹福學霸兒子的原香港歌手陳美齡,在談到如何教育孩子的方法時,就強調父母不要給孩子制定每天的時刻表。


很多父母總是事無巨細地為孩子操碎了心,只有把孩子每天的學習和生活安排得滿滿當當,焦慮感才稍微得到疏解。


殊不知父母最應該做的是放鬆心情,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合理地規劃學習,並且做到勞逸結合,才能讓孩子學得有勁頭。


父母更不要過度催促孩子,說話口氣要溫和,少發脾氣多理解孩子,只要父母心態放鬆了,才會給孩子更大的成長空間。

其次,父母相信孩子。


相信大家都讀過這一首小詩: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

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蝸牛已經盡力爬,

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

我催它,

我唬它,

我責備它,

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

仿佛說:

「人家已經盡力了嘛!」


如果孩子就是一隻慢吞吞的蝸牛,你能做到相信他會一直超前爬嗎?很多父母可能做不到,但這其實是父母最應該做的地方。


父母要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有他的「花期」,父母只管耐心地澆水、剪枝,相信這朵花兒終究會有開放的那一天。


父母與其焦慮,不如放寬心,相信孩子自有他的未來,反倒能收穫更多的驚喜。



家學寶編輯團隊以專業的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理論為支撐,原創圖文、音頻、視頻和測評內容,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養支持。家學寶——您手邊的家庭教育專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LZa4m0BMH2_cNUgCMn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