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那些曾經因自殺而離開我們的名人,為何功成名就還會選擇自殺

2019-10-16     關河南望

作者:漢宣團隊(小明同學)無授權禁止轉載

14日下午,韓國女明星雪莉在家中被確認死亡,年僅25歲,死亡原因成了網友關注的話題。從目前的報道中得知,是自殺的。這位有著韓國鄭爽之稱的女明星,自從放飛自我之後,就一直備受爭議,如今突然去世也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其實名人自殺,我們當然並非第一次聽說,也絕非鮮少聽聞。但每一次當我們聽到名人自殺的消息,還都是會非常震驚。我們震驚的原因,也是包含著一種不理解和困惑:他們已經如此功成名就了,為什麼還要自殺呢?

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那些曾經因為自殺而離開我們的名人,他們的人生都值得被銘記,銘記那些花樣年華,銘記那些似水流年。

不同時期總有不同的遺憾與惋惜,作為在課本上被我們熟知的作家老舍來說,他的離開無疑讓人唏噓不已。他是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他的作品《駱駝樣子》、《四世同堂》,還有劇本《茶館》,都是中國文學界非常經典的作品。但奈何命運無常,在特殊時期被攻擊和迫害,在1966年8月24日,老舍先生含冤自沉北京太平湖,甚至沒有留下一字一句的遺言。

對於很多熱愛文學和旅遊的人來說,三毛這個名字自然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幾乎就是文藝青年的代表。三毛一生創作了許多非常優秀的作品:《夢裡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來》、《撒哈拉的故事》。但在事業上收穫成功的她,在感情生活上卻屢屢受到挫折。從三毛的作品和她從小的經歷來看,她確實是一個很敏感很脆弱的人。最終三毛死了,而且她的死因也成了迷,到底是自殺還是另有原因,至今也不得而知。

曾經寫下過「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詩人海子也會選擇自殺,至今都有很多人不能理解。在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關臥軌自殺,年僅25歲。在海子的遺言中他寫道「我是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教師,我叫查海生,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在一個風華正茂的年紀結束自己的生命,真的是讓人惋惜。

2003年的4月1日,愚人節,但香港藝人張國榮就好似跟世人開玩笑一般,從24樓縱身跳下。這個特殊的日子,人們的語言,行動,都好像顯得有那麼一點不大可信,但這件事卻真實發生了。很多人都知道,張國榮是因為抑鬱症病情失控而自殺的,在張國榮的遺書中他自己寫道「這一年來好辛苦,不能再忍受了」,「我一生無做壞事,為何會這樣」,許多影迷看到這些話,就瞬間淚奔了。

這些名人為何要自殺呢?這實際上是大眾自身的一種思想困惑,我們經常會將「出名」與幸福划上等號,認為擁有財富和高人一等的生活,就一定是活得有尊嚴,一定會快樂。其實快樂的方法有很多,擁有財富肯定是其中之一的辦法,但也並不是唯一的方法。

成名是為了獲益,獲益是為了過上物質富足的生活,那麼物質富足之後呢?這個問題很多人都不能解釋清楚,因為大多數人都沒有獲得過巨大的財富。那為什麼大家還要拚命去追求呢,人們總是批判現代社會的膚淺,但換個角度想一想,所有人在追求成名和物質,也許正是因為相比其他獲得尊嚴的方式,成名和物質是最容易下定決心去追求的。

當大家都在拚命追求名利,而已經擁有名利的人卻因種種困惑自殺了,這就是大眾每次都很震驚和不解的原因之一。名人也是人,也是要有生活的,也會有自己的困惑和痛苦,可能有些困惑是大眾能看得到的,有些是看不到的,不要妄加評判,是對死者最好的尊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KDf1m0BMH2_cNUgAlk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