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90後

2019-09-26     良大師

作者:徐大維

首發:公眾號良大師(ID:liang_da_shi)

一位新晉升的管理者,在後台給良叔留言。

他說團隊都是90後,而他是70後,不太了解這些人,想讓良叔談談90後的特點。

我在平安時,做過幾個部門的總監,手下有不少90後。後來,我自己創業,也有很多90後員工。

在和他們的接觸中,有一點了解。

但也許不算全面,所以僅供這位讀者參考。

我總結了90後可能有的三大特點:快、變、頹

先說說「快」。

很多90後,沒有太多耐心,當然這個和年紀有關。然而,也應該和成長環境有關,尤其是富裕家庭的90後。他們多半是獨生子女,需求都能得到及時回應。

其次,和社會發展也有關係。無論是電子遊戲的及時反饋,還是外賣的快速到家,或者知識付費,其實都起到了提速的作用。

從底層來看,這是城鎮化發展以及移動網際網路共同造就的。前者讓任何事,都變得更有效率,後者更迎合人性,給人提供及時反饋的滿足感。

再說說「變」。

一個90後,往往具有兩副面孔:一副線上,一副線下。而且,很有可能是兩副差異極大的面孔。

比如線上,他們可能在某個論壇里的留言是:「你這個臭不要臉的,信不信老子砍掉你的狗頭?」

但如果在地鐵里,他們表現的則是:「不好意思,麻煩你讓一讓」。

這種分裂性,我的一位自媒體朋友和我聊過。

一次他發表了一篇有爭議的文章,引起了不小轟動。一個網友多次語言暴力威脅他。他選擇了報警。

後來發現是一個非常單純的90後。他們單位的領導,都不相信是他乾的。

這個現象其實很好理解。其實,就是網絡世界帶來的變化,造成了現實和虛擬世界的並存。這對領導者也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

說說「頹」。

我們那個年代的人,很怕簡歷有斷檔。如果你拿這樣的簡歷去面試,面試官會特別懷疑你這段沒有記錄的歲月。

但是,這種情況對90後卻很正常。我面試時發現經常有90後,有一年半載的空閒期。

當我問他們這段時間在幹嘛時,得到的回答是:「也沒幹嘛,就是在家歇著。」

你看這挺有意思的。他們不擔心沒飯吃,有恃無恐。

很多管理者會有一個共同的問題:他們認為90後缺乏鬥志,很難激勵,也沒有什麼雄心壯志,更沉迷於自己的小確幸。

這是什麼原因呢?我覺得主要來自於人口流動帶來的社會普遍繁榮。

中國知名社會學家鄭也夫,曾分析過這種情況,他得出一個結論:「中國面臨著一個幾萬年,未曾有過的局面:溫飽問題大體解決了。

「生存是嚴酷而艱難的」,這個上帝制定的通用法則,被打破了。

也就是說,無論你幹什麼,總有口飯吃,不會餓死。這讓人們對向下滑落的恐懼感,蕩然無存。

那麼向上攀爬的動力,為什麼也減弱了呢?也是人口流動的原因。

早期階層固化還沒形成,大家擁有更強的拼搏意識,就像70後那樣。

但90後成長起來時發現,早期發跡的階層人士,通過財富已經打造了厚實的壁壘。

比如學區房打造了教育壁壘,不動產投資打造了財富增值的壁壘,所以擺在他們面前的出路,並不多。

而這代人,又是移動網際網路的原著民,通過各種信息早已覺察到這點。因此,與其寄望於渺茫的未來,不如擁抱實實在在的當下。

這就是「頹」的問題根源。

當然,以上只是我很片面的分析,不代表全部的90後。也僅僅是與70、80後對照的結果。

但假如這三點成立,那我們應該怎樣管理90後呢?這個答案,我想留給我90後的讀者們。你們喜歡什麼樣的領導,歡迎留言告訴我。

良叔小隨筆,天天相見,再堅持71天。

-END-

運動一下 ——攝於2019年9月25日圖片描述(最多50字)

本文作者簡介:徐大維,暢銷書《超級個體:打造你的多維競爭力》作者,公眾號良大師主筆,原平安集團渠道總監,香港理工大學管理碩士,知名培訓顧問,簡書籤約作者。歡迎關注公眾號良大師(ID:liang_da_shi)。

點擊了解更多,跟良叔學多維競爭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BkxcG0BJleJMoPM6z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