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錦旗、一封感謝信在大連市民王先生家中放置多日仍然沒有送出去,每次打電話和好心人溝通,對方始終表示"我是軍人,受黨教育多年,這是我應該做的"。在這面送不出去的錦旗背後是一段有關拾金不昧的故事,7 月 14 日深夜,當王先生追到旅順汽車站時,看見一家三口正在門口"守株待兔",手中提的正是他愛人遺落在 2002 公交車上的提包,包內有 10 多萬元的現金。
10 萬元現金遺落公交車
王先生家住大連市高新園區龍王塘街道,他的愛人小馬在萬達廣場(高新園區)工作。
時間退回到 7 月 14 日,這是一個周末,當晚 9 點左右,小馬結束工作準備回家。和往日不同的是,當天她多了一個提包,而包里有 10 多萬的現金貨款還有證件及十幾張銀行卡、信用卡。小馬在公交車站坐上了 2002 路公交車,這是從大連北站始發終到旅順的公交車,由於是最後一班,當時車裡有不少人。小馬在龍王塘站點下車後,徑直往家走。按照往日的習慣,她都是從包里掏出鑰匙自行開門。而當晚,在準備開門的時候,小馬才意識到,裝鑰匙的包落在公交車上了,而那 10 多萬現金碰巧在那個包里。
東拼西湊準備的貨款
從公交站點到家,需要步行十多分鐘,也就是說當小馬意識到背包遺落時,2002 路公交車已經開出去十多分鐘,小馬一下子就慌了。家裡沒車,王先生找到鄰居,對方開著車拉著他倆去追 2002 路公交車,此時已經是深夜 10 點。鄰居把車開的很快,而王先生和小馬的心一直忐忑不安。10 萬元,對於一年能掙 5 萬元的小馬來說,這相當於她兩年的工資,而這 10 萬元是她東拼西湊準備的兼職微商的貨款。 一路上,各種想法在他們腦海中閃過,而隨著距離終點越來越近,卻始終不見 2002 公交車的身影,夫妻倆越發擔憂。
深夜一家三口在終點站"守株待兔"
當追到旅順汽車站時,2002 路公交車已經收車。突然,他們在汽車站門口看到站著的一家三口,而小馬一眼就看到了男的手中的提包——那正是自己的。核對包內物品,核實證件信息,大約三五分鐘後,王先生就從對方手中拿回了背包,一路上各種不好的想法都從他們腦海中閃過,唯獨沒有想到會這麼容易失而復得。王先生當即從現金里抓出一把往對方手裡塞,但是對方斷然拒絕,甚至對於姓甚名誰都不透露,只是說"應該做的",在追問中,對方女子在上車的間隙才說了一句"基地的"。 原來是遇到了軍人,王先生又慶幸又感動。時間已經是晚上 10 點半,看著對方孩子明顯睏了,王先生覺得不好再"糾纏"下去,在對方開私家車離開時,他記下了車牌號碼。
送不出去的錦旗成了心結
第二天,王先生輾轉通過車牌號找到車主的信息,原來他叫巴清山。王先生打算再次當面向其表示感謝,但電話打過去對方仍然表示"應該做的"。王先生依舊不死心,他決定去找他。經查詢,巴清山確實是這裡的現役軍人,但並不在此工作。確定之後,他寫了一封感謝信並製作了一面錦旗。在王先生樸素的理解中,自己需要誠摯的表達感謝,而這種拾金不昧且做好事不留名的行為也應該得到肯定和頌揚。然而第一次去送錦旗"失敗"了,他再次聯繫巴清山說明自己的心意,對方仍然表示"不用",說到最後巴清山表示"我是軍人,受黨教育多年,這是應該的"。感謝信和錦旗就這樣擱置在了王先生的家中,十多天過去了,始終沒能給自己的感激之情找個出口,也成了王先生和愛人未了的心愿。
"我是軍人,受黨教育多年,應該做的"
7 月 26 日,根據王先生提供的聯繫方式,記者聯繫上了巴清山,對於記者的來電他有點意外也有點緊張,依然表示"我是軍人,受黨教育多年,這是我應該做的"。在記者的追問中,巴清山表示,當天他和妻子帶著孩子去大連市內的岳母家,當晚 9 點多他們在河口地鐵站換乘上 2002 路公交車回家。由於車上人多,孩子也有點鬧,所以並未在意小馬何時下的車,直到終點站他才發現妻子的座位旁邊有個遺失的包。 "當時已經收車了,本來想打開看看有沒有電話可以聯繫失主,結果打開一看裡面有很多很多現金。"巴清山說。如此多的現金,讓巴清山意識到這個包的重要性,和妻子商議之後,他們決定就用最笨的辦法——在車站門口等。在他們看來,如此多的現金,失主肯定會著急,肯定會來找。果不其然,在等了大約 20 分鐘後,失主追來了。
對於王先生的感謝,巴清山說,心意已經領了,但是真的沒什麼,他依然強調"我是軍人,受黨教育多年,這是應該做的"。另外,巴清山說,當時孩子就在身邊,從一個父親的角度,這是一個現身教育的好機會,也應該給孩子做個榜樣。半島晨報、39 度視頻首席記者於雅坤 圖片由王先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