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已確認!新型冠肺炎病毒來自野生動物

2020-01-24     龍廣電新聞

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最新消息,截至1月23日24時,國家衛生健康委收到29個省(區、市)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830例,其中重症177例,死亡25例。自23日10時起,武漢全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關閉,窮盡一切方法切斷病毒傳播途徑,這說明防疫形勢已經非常嚴峻。

專家:證據確鑿!新型冠肺炎病毒來自野生動物

在昨天的《新聞1+1》節目中,國家衛健委專家高福表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之後,很快就找到了源頭,病毒不光在感染的人體內看到了,在華南海鮮市場非法銷售野生動物的這些攤位也分離到了病毒,應該說是證據確鑿!近年來,國內各地的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鏈條並未被完全切斷。相反,有些人仍抱著僥倖心理,一次次地打開這個潘多拉盒子,又一次次經歷慘痛教訓。面對「野味」,我們還能如此健忘嗎?

熱評

發展到如此地步,讓人無比痛心,某些人管不住自己的嘴,對野味的痴迷和貪婪,釀下了如此大的惡果,讓一座城市、一個國家甚至整個人類付出如此沉重的代價,目前還沒有看到惡果的下限。不知道那些愛吃、經營、捕捉野味的人,此時此刻有沒有受到觸動,良心會不會痛,心靈會不會懺悔?

面對「野味」 健忘的人們需要如影隨形的提醒病毒源頭還在調查,專家表態一向嚴謹而保守,但這次專家很快把矛頭指向了野味。比如鍾南山院士說,目前,對於病毒的源頭是什麼動物,我們還不清楚。但通過初步的流行病學分析,通過野生動物傳染給人的可能性比較大,比如竹鼠、獾。其他專家也多次提及「野生動物」與「野味」。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的野味價目表,在不明肺炎肆虐的背景下尤其刺眼。還記得17年前的非典,病毒源頭也是「野味」,科學家從市場上的果子狸體內分離和檢測到了和SARS病毒完全一樣的病毒。
對這一次讓人們色變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有網民建議可以將其命名為「野味病毒肺炎」,以這種固化的標籤讓人類長記性,讓那些不見棺材不掉淚的野味愛好者們有一點兒敬畏,也避免社會在好了傷疤之後迅速忘了疼。

這是一個好建議。易於健忘的人們,確實需要這種如影隨形的提醒。很多人一定還記得當年非典發生的時候,也形成過一波對濫殺濫吃野味的反思潮。當時的反思不可謂不深刻,行動不可謂不堅決,發了緊急通知,開展了執法行動,進行了聯合檢查。可那陣風過後,野味被禁住了嗎?一些饕餮之徒的嘴被管住了嗎?從這一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出現和蔓延來看,並沒有。經歷過17年前非典的鐘南山院士痛心地說:武漢當地的海鮮市場,實際上交易的不只是海鮮,而是有相當多的「野味」。
教訓並沒有被吸取,悲劇再次重演。一些地方,越是嚴禁,野味越不可得,就越抬高著野味的價格,刺激著一些人的胃口和占有欲。如果用「野味病毒肺炎」這樣的名字命名此次疫情,去對抗這種可怕、可恥的健忘,就好像在香煙上印上「吸煙有害健康」和警示符號一樣,是一種不斷的提醒:不要忘了這場疫情危機,不要忘了冠狀病毒之害。

嚴管嚴控過後 還需用常態化制度對抗行政權力的懈怠危機之下,必有重典。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下發緊急通知:加強野生動物市場監管,積極做好疫情防控。可想而知,這段時間肯定會依法嚴管嚴控,該抓的抓,該判的判,但過後呢?需要時時記住濫殺濫吃野味導致的我們正在經歷的這場疫情,還有17年前那場非典疫情。這都警示我們,需要用常態化的制度去對抗行政權力的懈怠。
用「野味病毒肺炎」來命名當下肆虐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是網友的一個建議。當然,病毒有它科學的命名方式,不一定非要用這樣的名字,但關鍵是人們要長記性。如果拒絕野味成為每一個人的認知常識和記憶符號,深深刻在人們心中,那將不僅是經歷過不幸之後人們的萬幸,也是各種野生動物之大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5rK3m8Bgx9BqZZIrE7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