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負面情緒更可怕的,是你消極的心態,和錯誤的應對方式 | 別怕

2019-12-18     書語人間

書語人間:每天10分鐘,陪你讀懂1本好書,點擊文章右邊的「關注」,一起成長


大家好呀~


今天,靈遙將繼續為你帶來《我們與生俱來的七情》一書的共讀。


上一篇文章里,我們聊到了什麼是情緒,以及藏在憤怒、羨慕、喜悅背後的東西。(更多內容,請戳:情緒失控不是真性情,戒掉情緒也不好事兒,這些都是病,得治!)


比如,一個人在表達「我很憤怒」的時候,常常是因為Ta主觀認為這件有違Ta心意的事情,是你故意做出來的,而,一個人在表達羨慕時,既有可能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欣賞,也有可能是一種敵意和迴避。



當然,除了這些情緒,我們有可能會感受到悲傷、羞恥、嫉妒和恐懼這四種情緒。那麼,它們的出現又是為了告訴我們什麼?我們又該如何去回應它們呢?


01.

悲傷,缺失


有別於指向別人的憤怒,悲傷更像是一種指向自身的情緒的。


比如,我們會因為在一場重要考試中失利感到悲傷,會因為與戀人分手感到悲傷,會因為至親至愛去世感到悲傷,等等。


雖說悲傷的起因有所不同,但是,它們都與「缺失」有關,同時會因為這件事物在你眼裡的價值,決定這段傷感持續的時間。



我舉個例子,在和戀人分手後,絕大多數人都會悲傷一段時間。


一方面,分手意味著對方再也不屬於你了,你不再能夠光明正大地牽著對方的手走在街頭,也沒有辦法和對方一起完成你們曾經說好的事情。


另一方面,分手後往往意味著人財兩空,你不僅失去了一個你愛的人,還失去了你曾經對Ta付出的時間、感情和金錢,這無疑會加深你心中的創傷。



但是,即便如此,悲傷也同樣值得我們的感恩。


首先,悲傷,與痛苦一樣,會讓你明白什麼樣的情形對你是不利的,於是,你便會從中得到經驗,在未來保護自己免受類似的傷害。


其次,悲傷使你停止行動,反思自身過錯。


比如,一個因為反覆作被男友提了分手的女生,往往會在與下一個男友相處時,學會去控制自己的情緒,尊重男友的感受。



最後,悲傷會吸引他人的注意,引發同情心。


有的人會覺察到你的失落,來到你的身邊,向你提供幫助。你們也會藉此機會建立起親密無間的友誼,可以說的上是「上帝關上了一扇門,卻又替你打開了一扇窗」。



但是,即便如此,你也要學著去面對和化解悲傷,從悲傷里吸取能量,在逆境里重生,而不是任由悲傷吞噬你,或是化作怒火,攻擊你周圍的人。


在書里,作者為我們提供了四個建議,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第一個,是接受悲傷的事實。


雖然在不少文化里,悲傷是脆弱的表現,但是,坦然接受它卻能夠幫助你思考、銘記、認識四周的世界,避免再次犯錯。


因此,你不妨接受悲傷的事實,就是像接受太陽東升西落一樣。



第二個,是謹慎地表達悲傷。


雖說表達悲傷會吸引他人的同情和注意,並且,有助於與傾聽和安慰你的人加深關係,但是,像一個祥林嫂一樣反覆地和他人訴說你的悲傷,有可能會引起對方的迴避與不滿。


因此,表達悲傷也要有限度呀~



第三個,是繼續保持行動力。


退縮、不作為、自省是伴隨著悲傷的常見反應。在被公司辭退後,有的人會選擇把自己關在家裡,頭不梳,臉不洗,一日三餐也全靠著外賣來湊合。


但是,長期沉浸在這樣的狀態里,對你的好轉是沒有任何幫助的,因為,孤獨與缺乏變化的環境,往往會加劇你的痛苦,讓你覺得自己是一個「沒有用」的人。


因此,即便是無法避免一段時期的退縮,也要對此保持警惕,在必要時候採取行動,用行動來療愈悲傷。



第四個,是重拾你喜愛的活動或是事業。


除非你處在嚴重的抑鬱中,否則你的悲傷是可以通過你喜愛的活動來調整的。


雖說去逛公園、看電影、看小說、吃甜品、旅行……沒有辦法倒轉時間,讓悲傷不發生,但是卻能夠減輕悲傷帶給你的傷害,帶你走出困境。



因此,請不要害怕,至暗的時刻終將會過去,你也將迎來一個更加光明美好的未來。


02.

羞恥,格格不入


與喜怒哀樂不同,羞恥是一個備受人們牴觸的情緒。


也就是說,雖說我們常常會因為自己或是身邊人與周圍環境的格格不入感到尷尬,但是,我們卻很難直接告訴對方,「你這樣做,讓我很難堪」。



比如,在知乎上,便出現過一個「去一家高檔西餐廳里吃飯,女友要了一份8成熟的牛排,自己該說些什麼?」的問題,看似稀鬆平常,卻得到了上萬名網友的關注。


牛排os:我是做錯了什麼?


這個問題的提出,也足以反映在大多數人的心裡,遵從一定的社會準則規範是很重要的,一旦沒能按照這套規矩來辦事,便是可恥的。


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想法,人們也會在日常生活中,學著去規範自己的行為,避免在公共場合里出醜。



由此可見,羞恥本身是一種有用的情緒,只要妥善管理它,不讓它跳出來干涉到我們的生活,不讓我們感到自卑,反倒能夠提高我們的社會表現。


那麼,如何管理羞恥情緒呢?書里,作者同樣為我們提出了4個建議。


第一個,是說出你的羞恥。


有時,鼓起勇氣向值得信任的人,說出自己最「不為人知」的那一面,本身是具有療愈作用的。因為,來自他人的支持和鼓勵,往往會讓你更加坦誠地面對自己的困擾,不再為其所困。


甚至,有時你會發現,被困擾的不僅僅是你一個人。



不過,請注意,在選擇分享對象時,你一定要選擇那些能夠守口如瓶的,真心待你的,值得你信任的人。


第二個,是反思你內在的信念。


一般來說,你羞恥的背後,往往是因為你渴望加入一個群體,但卻擔心自己因為行為不良無法得到別人的接納。


比如,西餐廳吃牛排的故事裡,題主會感到不適,多半是在擔心女友說出牛排要八分熟時,侍者對他和女友另眼相看。


但是,真正受過良好訓練的侍者,會因為一塊八分熟的牛排,低看他們一眼呢?靈遙覺得,這反倒是題主應該反思的。


第三個,是回到「案發現場」。


你也許曾經因為被一個女孩狠狠地拒絕過,不敢相信你值得被愛,但是,你往往越在意這件事,越會強化你心中不被愛的信念,以至於錯過別的好女孩。



因此,你若是曾經對某些事情感到過羞恥,不妨直接回到「案發現場」,向她問個明白,或是,先假設自己值得被愛,再帶著這樣的心態去接觸別的女孩,驗證自己到底值不得被愛。


如果你足夠幸運的話,相信過不了多久,你便會發現,你所謂的「不值得被愛」不過是一個無稽之談罷了~



最後一個,是主動遠離對你不懷好意的人。


不得不承認,激起他人的羞恥感,也是一種控制他人的好法子。尤其是在你抓到的「小辮子」夠勁爆時,你也就有了威脅對方的砝碼。


但是,你也要知道的是,「得饒人處且饒人」,羞辱,然後激怒對方,對你來說沒有任何好處。一旦有人對你這麼做了,你也對對方進行反擊,或是直接遠離,以行為來制止這種惡意的對待。





03.

嫉妒,擔憂


或許,在你過往的生活里,曾經因為別人比你工作能力更好,更加有錢,更討人喜歡,對別人產生過「嫉妒」的情緒,進而做出了不理智的行為。


又或許,你曾經在另一半談起Ta的前任時,對Ta的前任心生不滿,甚至暗自地把自己和對方的前任做比較,要求對方更愛你。



那麼,嫉妒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情緒?我們又該如何去管理這種情緒呢?


首先,在人類的進化里,正是因為有了嫉妒這一情緒,我們才能夠很好地確保自己在親密關係里得到應有的權力,成功地繁衍後代。


畢竟,無論你是一位男士,還是一位女士,任由另外一位男士或是女士,與你的妻子/丈夫勾勾搭搭,都有可能會導致一段關係的崩盤。



其次,嫉妒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但是,對那些缺乏安全感,或是情緒化的人來說,想要激起他們的嫉妒往往會更加地容易。


比如,同樣是在一段關係里,始終覺得自己不如另一半的人,會更加容易感受到嫉妒的情緒,進而採取一系列措施,如,翻對方手機、反覆地詢問對方愛不愛自己等等,來確保關係的穩定性。



最後,嫉妒是一種強烈的情緒,一旦管理不慎,便會破壞自己和周圍人的正常生活。比如,一個善妒的人,可能會為了戰勝對方,在社交場合里惡意散播流言,中傷對方。



因此,你也需要採取下面的兩種方式,來管理你的的嫉妒情緒。


第一個,是審視你的猜忌心。


前面已經說了,每個人都有嫉妒心,只是,那些缺乏安全感,容易情緒化的人,往往會對另一半有更強烈的控制欲和占有欲。


因此,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嫉妒已經超出了正常的範圍,甚至已經對你的伴侶造成了約束,那麼,不妨思考一下下面這兩個問題:


  1. 你是否認為自己不夠重要,缺乏吸引力,無法長期拴住一個人的心?
  2. 你是否對異性的忠誠度存在普遍的偏見?這種偏見又是從何而來?



第二個,是留給對方空間。


雖然,每年都會有人在車禍里喪生,但是,這卻並不意味著你從此要放棄開車,或是坐車出門這樣的方式。


同樣,你即便會在網上看到,或是從周圍人口裡聽到的「花邊」新聞,但這也並不意味著,你要從此24小時盯著你的伴侶,嚴防對方與其他異性的正常接觸。



因此,請相信你的另一半,而不是用猜忌和控制,毀掉一段原本和諧的關係。


04.

恐懼,心魔


最後,我想和你談談「恐懼」這種情緒。


我們每一個人都曾感受過恐懼,無論是在遊樂園裡做過山車,突然被要求做一個即興演講,還是與伴侶發生了爭執後,對方一下子不理我們了。



毫無疑問,這是一種與威脅有關的情景,或是對危險情境的認知,而且,我們情緒往往會先於我們的理智感受到恐懼,接著做出一系列試圖消除恐懼的行為。


一般來說,恐懼突然降臨時,我們往往會採取攻擊、迴避、動彈不得等行為,比如,一個對社交心懷恐懼的人,可能會主動迴避一切可能的社交場景,躲在屋子裡不肯見人。



那麼,這些恐懼是如何產生的呢?


首先,大多數的恐懼普遍都符合 —— 或是曾經符合 —— 以狩獵採集為生的原始人所習以為常的危險處境。比如,我們的害怕毒蛇猛獸,害怕黑暗,害怕殺戮與戰爭等恐懼,都是利於我們的進化的。



其次,有的恐懼則與文化有關,比如,子女對父母的恐懼,學生對老師的恐懼,下屬與領導的恐懼等等。這些恐懼的出現往往利於規範我們的行為,避免社會的混亂。



最後,有的恐懼是來自我們頭腦里的錯誤暗示。


比如,一個在親密關係里沒有安全感的人,多半會因為得不到對方及時地回應,擔心對方出軌其他人,然後,再拉著對方,不依不饒,非要討一個說法不可。



而往往也是這種腦海里幻想出來的恐懼,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更多的、不必要的、糟糕的影響。


那麼,如何管理恐懼呢?這裡有3條建議,希望對你有幫助。


第一條,是承認你的恐懼。


在面對未知時,我們常常會因為不確定心生恐懼,這時,與其否認,不如大大方方地告訴別人,你需要幫助。


相信在理解了你的不安後,周圍人大多也會對你說,沒事兒,不要害怕,我們都在……這樣,恐懼也就不再可怕了。



第二條,是學習放鬆。


在感到恐懼時,呼吸加快是一個常見的身體反應,這時,你不妨閉上眼睛,把注意力放在你的呼吸上,一呼一吸中,回到當下,緩解恐懼帶來的面紅耳赤,手足無措。



第三條,是與恐懼對峙。


前面已經說過,生活里的很多恐懼,常常來自你對未知的亂想。


就拿我自己來說吧,我在來到縣城裡生活以前,一直都特別害怕這裡的生活很辛苦,無法很好地去適應它。


但是,真正來到這裡生活了4個月以後,我卻發現這裡是我最喜歡的地方,節奏很慢,生活成本很低,人與人的關係也很簡單。


如果有一天我離開了,我相信我一定會想念這裡。


因此,感到恐懼時,你不妨鼓起勇氣,再往前面走一步,伸出手去觸摸一下這股你心裡的擔憂,也許你便會發現,所謂的恐懼,不過是你自己在嚇自己。


以上,便是今天的內容。


這兩篇文章里,我們先後聊到了憤怒、羨慕、喜悅、悲傷、羞恥、嫉妒與恐懼這7種情緒。


相信,聰明的你,已經發現了:


這七種情緒的產生,其背後都是有原因的,既有可能是對生活的失望,也可能是對未來的不安,或是對自己與這個社會格格不入的擔憂等等。


一旦你看到了這個原因,然後告訴自己的情緒,「我看到你了」,便能夠自如地去應對它,而不是被情緒困擾。


因此,請不要再去強行壓抑自己的情緒,或是不顧時間場合地去發泄自己的情緒,你本可以與它們友好相處的,不是嗎?


祝好!


註: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文 | 武靈遙,一位踐行著「日讀書一本,日更文一篇」的職業讀書人,本文首發於個人公眾號:書語人間(syrjjy)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MqNW8BMH2_cNUguWk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