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梁園區王樓鄉,有一座清涼台。它古稱清泠台,是漢代梁孝王的行宮,更是三百里梁園的"七台八景"之一。隨著後來佛教的盛行,北魏時期開始在這裡建造皇家寺院。後來經過歷朝建設,終於變成了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千年古剎——清涼寺。
說起清涼寺的名字由來,就不得不提宋太祖趙匡胤。相傳他在任歸德節度使時,盛夏時節常到台上乘涼避暑。但夜裡的蚊子嗡嗡作響,吵得他心煩,他就喊道:"不能讓人清涼清涼嗎?"於是蚊子盡去,從此以後,清涼寺再沒有蚊子。
寺門口匾額上的"清涼寺"三個大字,是中國佛教界領軍人物、傑出的書法家趙朴初大師的墨寶,字體蒼勁,樸拙中透出非凡功力。一個小小的寺院,能讓聞名國際的大師題名,也更加反映了清涼寺的不凡。
站在山門前,向北一眼望去,整個寺院建築群落,青磚青瓦,斗拱飛檐,與鋼筋水泥的都市形成鮮明對比。走進清涼寺,寺如其名,涼爽之氣撲面而來。古樹盤繞,千姿百態的雕塑,讓寺廟更加幽靜肅穆。
進了山門依次是圓覺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兩側又建有觀音殿、地藏殿、羅漢堂、伽藍殿等,這些殿堂大多是歷代遺存建築,整體風格古樸典雅。大雄寶殿的屋脊上刻飾有龍鳳圖案,黃色琉璃瓦蓋頂,此為皇家寺院的顯著標誌。
有意思的是伽藍殿里的伽藍菩薩居然是關公。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關羽在民間一直名氣很盛,人們信仰關羽,願意將他奉為神靈,隨著佛教在中國的傳播,關羽也被納入佛家體系,成為護法菩薩,職位相當於佛教的警衛局局長。
而作為佛教聖地,清涼寺不僅有一整面小楷書寫的金剛經牆、收藏了佛門至寶金質小篆體《般泥洹經》三函,而且在正觀堂還有許多舍利子展出,許多尊佛崇佛的人,常常在這裡留連忘返。
除了佛寶之外,清涼寺的楹聯和書法也是一道美妙風景線,各種書法作品蒼勁有力、文采斐然,非常有趣。
而在在清涼寺的後院,有棵千年皂角樹,見證著寺院的興衰歷史。皂角樹的前面,還有兩棵緊緊挨著的相思樹,聽人說這叫連理枝,是自然界中極其罕見的現象,非常適合夫妻、戀人來這裡沾沾福氣。
因為清涼寺的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美麗的自然景觀,從去年起,商丘市政府還開始在清涼寺的基礎上,砸下12億打造一個占地500畝的清涼寺文化公園。
公園以漢梁文化為主題,按照園林與寺院共融的設計理念,園內包括奇石花木園、禪茶一味園、詩詞風雅園等多個園中園,盡力重現梁王行宮的風采。有機會來商丘的遊客們,一定要去看一看!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