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怕黑,要陪睡還不准關燈?這裡有完美解決方案

2019-12-01     家長社區

晚上,一個小男孩在洗手間刷牙,媽媽路過時不小心關掉了燈,小男孩立即從洗手間衝出來,粘著滿嘴牙膏泡泡哭著說:「媽媽,你為什麼要關燈?我害怕!


小男孩哭了很久。


第二天晚上刷牙時,孩子還忐忑不安地問媽媽:「媽媽,你不會再關燈了吧?要不我不要刷牙了……」


然後就一直拒絕刷牙,讓媽媽很無奈。



「為什麼孩子那麼怕黑呢 」

「怎麼做才能讓孩子不怕黑」

「有什麼好用的方法」

……


孩子為什麼會怕黑?父母們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克服黑暗恐懼?今天,小豌豆就和爸爸媽媽們一起聊聊「黑暗恐懼」那些事。

01

為什麼孩子會怕黑?


首先,我們有必要知道孩子為什麼怕黑。很多家長都誤認為怕黑是與生俱來的,其實並不是這樣。


幼兒期獨有的「泛靈心理」是孩子怕黑的根源


根據瑞士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傑的理論:幼兒期的孩子,特別是兩三歲的孩子普遍存在一種獨特的心理現象 —— 泛靈心理,處於這個時期的孩子會把所有的事物都視為有生命和有意義的東西。


比如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些年幼的孩子把娃娃看成是有生命的個體,有什么小秘密也願意和自己的小娃娃說。


泛靈心理有很積極的作用,能有效地開發孩子的大腦潛能,能提高孩子的情商……但是它也有消極的作用,就是讓孩子在面對黑暗的時候,充滿想像力,這就造成了孩子害怕黑暗。


對未知的恐懼造成孩子害怕黑暗


孩子到了兩三歲,他已經接觸過很多的事物了,可以說對世界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所有孩子見過的事物中,總會存在一些讓他害怕的東西。比如某種聲音,或者某一種蟲子。


當孩子面對黑暗的時候,他不知道黑暗中有什麼,一切都是未知的,會不會有讓他害怕的聲音?或者他害怕的那種蟲子從黑暗中鑽出來?孩子會害怕黑暗帶來的這種不確定性,而黑暗的環境則增加了孩子的恐懼。


孩子接受的外部信息存在恐懼元素


現代社會的傳播媒體高度發達,孩子能接觸信息的渠道變多了。孩子獨自看電視或者玩電腦的時候,很容易就會看到一些具有恐懼元素的信息。


有媽媽就分享過,自己小時候和父母觀看過老版的《封神榜》、《聊齋》之類的片子,其中有些可怕的場景現在都能回想起來,當時也嚇得不敢關燈睡覺。


02

怕黑就開燈睡覺對孩子好嗎?


很多孩子因為怕黑,常常喜歡開燈睡覺。


其實這樣不僅會影響孩子的睡眠質量,還對我們的身體、眼睛等有著很大的負面影響

比如:

增加孩子患近視眼和白內障的風險、影響孩子生長發育、提高患癌風險等。

對於孩子來說,有「怕黑」心理再正常不過。曾有心理研究專家通過對 176 位年齡在 4 - 12 周歲兒童進行訪談調查,結果發現,有 73.3% 的孩子存在「怕黑」現象。


雖然這種心理是正常的,但如果父母們能採取有效的措施,就可以讓孩子少承受些內心的掙扎和折磨,健康愉悅地度過這個特殊的時期。

03

解決孩子怕黑的小妙招


不要給孩子貼上「膽小鬼」的標籤


之所以把這個放在第一項,是因為很多父母在遇到孩子怕黑之類的問題時,第一反應就是孩子膽子小。因此常常會用膽小鬼之類的語言去訓斥孩子,或者試圖用這種反面激勵的方法去激發孩子勇敢面對黑暗。


我們前面說到,2 - 6 歲的孩子怕黑是正常的,跟膽子大小沒有關係。給孩子貼標籤是一種很強的心理暗示,很多時候你給孩子貼什麼樣的標籤,孩子往往就會按照你所貼的標籤表現出相應的行為。


也許你說某個大人是膽小鬼,還能激發他的某種潛能面對問題。但是對於幼兒期的孩子而言,他們的心智還不夠成熟,用這種方式激勵孩子只會適得其反。


抱著孩子聊聊,他究竟害怕什麼


/ 為什麼讓孩子說出害怕的事物是什麼?/


讓孩子說出他恐懼的事物,是幫助孩子克服恐懼最好的方法。因為這種方式會讓孩子明白兩點:


- 無論遇到任何害怕的事情都要和父母講,而不是自己獨自承受,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利。


- 當孩子願意說出他害怕的東西的時候,他就已經邁開步伐,開始走在解決問題的道路上了,這也是培養孩子勇敢面對問題的品質。


/ 如何引導孩子說出害怕什麼? /


想讓孩子說出他內心的真實感受,就需要給孩子營造一個讓他感覺安全的環境。比如選擇父母都在的場合,一般孩子快睡覺之前比較合適。這個時候一方父母可以讓孩子坐在腿上,這些都會使孩子感受到十足的安全感。


剛開始可以和孩子談些他感興趣的話題,也可以引入一個小故事,比如:


《托馬斯小火車》里有一集是某個小火車晚上不敢開出去,因為他害怕聽到奇怪的聲音,最後在托馬斯的幫助下發現這種奇怪的聲音是風聲。



藉由這個故事告訴孩子,很多害怕的東西我們把它搞清楚了就一點都不可怕了。然後再讓孩子說出為什麼怕黑,這個過程中孩子可能會為難和恐懼。爸爸媽媽可以說些鼓勵性的語言,也可以摸摸頭、抱抱他,用這些肢體語言傳遞你給他的能量。


用正確的方式化解孩子的恐懼


當孩子說出某種他害怕的東西的時候,這些東西在父母的眼裡可能是不值得一提的,因此父母們千萬不要表現出輕視的態度,比如說這有什麼可怕的?如果你的態度和表情表現出了輕視和不屑,那麼當孩子下次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就會變得不願意和你溝通。


這個時候首先要給予孩子鼓勵,因為他很信任爸爸媽媽,願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感受,同時爸爸媽媽也很理解他怕黑的心理。然後要告訴孩子:「爸爸媽媽都是大人,能解決很多的問題,即使非常可怕的東西也不害怕。爸爸媽媽都在你的身邊,會保護你的。」



幼兒期的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感是非常強的,他們會覺得自己的爸爸媽媽像個超人,無所不能。因此陪著孩子尋找害怕的東西,會讓孩子立馬變得更加勇敢。


和孩子一起探索黑暗,尋找黑暗中的樂趣


黑暗有讓人感到害怕的一面,同樣黑暗也有可愛有趣的一面。比如可以晚上帶著孩子在小區附近轉轉,看看月亮,看看閃耀的星星,這樣美麗的景色只有到了晚上才會出現,因此黑暗也有美麗的一面。


晚上快睡覺的時候,給孩子插上一個溫馨的小夜燈,燈光微弱柔和,黑暗中的一點光也能緩解黑暗帶來的恐懼。


另外也可以讓孩子把喜歡的玩具擺在床邊,擺成一排。告訴孩子,玩具就像小勇士一樣,會幫爸爸媽媽在黑暗中守護你。


減少孩子接收外界的恐怖元素


給孩子講故事時,應有選擇性地挑選故事內容,對於和妖魔鬼怪有關的故事最好還是不要多講;給予孩子積極正面的能量,而非有負面影響的恐嚇與威脅(比如:你再不乖乖睡覺,晚上就會有老鼠來咬你)。


當觀看自己喜歡看的節目的時候,也要考慮一下自己看的內容是否適合孩子一起觀看。不要給孩子看恐怖、怪異的電視節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yupwG4BMH2_cNUgVpN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