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疫情加劇世界轉向亞洲大趨勢

2020-04-20     歐洲時報

圖為歐元紙幣。(圖片來源:新華社)

【歐洲時報4月20日秋狸編譯】法媒評論,新冠肺炎疫情將成為全世界的關鍵節點,這場全球性危機加劇了世界轉向亞洲、美國不斷封閉以及歐洲分裂的大趨勢。如果歐洲持續現在的「不團結」狀態,後果將是「致命性」的。

亞洲更好應對了疫情

新冠病毒到來時,歐盟已經在危機中掙扎了10年,所有成員都很脆弱。法國記者Alain Salles在《世界報》專欄中這樣寫道,剛滿63歲的歐盟在近十年接連遭遇了希臘債務危機(2010年),移民潮(2015年),英國脫歐等事件,加上歐洲極右翼以及被非自由派把持的波蘭和匈牙利的不斷破壞,這一切都嚴重影響了其法治狀態。

與另一個飽受「民主疲勞綜合徵」困擾的國家——美國一樣,歐洲遠遠地觀察到了病毒在中國肆虐的狀態,卻沒有實行防治措施——無論是進行檢測、獲取口罩還是監測從疫區來的飛機並跟進重點人員——歐洲最終也成為了疫情中心,並付出了死亡人數超10萬的最慘重代價。

Salles寫道,這些接連發生在貝加莫、馬德里、米盧斯或紐約的死亡景象對一向展現出安全現代形象的西方國家造成了災難性的影響。面對病毒,西方國家似乎無能為力,只能延長隔離狀態,停止經濟活動以阻止其蔓延,並束手無策地等待著口罩與試劑盒,如同等待戈多。

與此同時,韓國恢復了選舉,中國疫情的「震中」城市武漢重新開放了大門。無可爭議的是,與被病毒解除武裝的歐洲與美國相比,亞洲面對疫情做出了更好的應對。

不團結將對歐洲造成「致命危險」

病毒的到來加劇了現有的趨勢:世界轉向亞洲,美國自我封閉,歐洲逐步分裂。近日,面對歐洲領導人各自為政、分歧不斷的景象,94歲高齡、被稱為「歐盟之父」的法國前財長雅克·德洛爾(Jacques Delors)沉寂許久重新發聲,表示國家間缺乏團結將對歐洲造成「致命危險」。

Salles寫道,在應對新冠疫情時,南北歐之間的衝突場面重現,一如2010年以及2015年希臘債務危機時的那樣:包括法國在內的9個國家希望分擔債務負擔,而德國和荷蘭則不願意為此買單。但實際上,南北歐國家並沒有那樣涇渭分明。在面對疫情時,雖然南邊的西班牙和義大利受影響最大,北邊的德國表現良好。但同時,北邊的英國、比利時和荷蘭則同樣遭到嚴重打擊,而南邊的希臘與葡萄牙在應對疫情時則表現出色。而在希望歐洲發行債券提供援助的國家中,比利時與盧森堡兩國同樣來自北部。

同樣,在應對難民與非法移民危機時,歐洲多年來也展現出了無能為力的形象。Salles說,系統應對的時間總是太少、太晚,且總是臨時變卦。

歐洲深陷「多重危機」

歐委會「捍衛歐洲生活方式」專員馬加里蒂斯·斯希納斯(Margaritis Schinas)曾帶著阿Q式的笑容說:「我堅信歐洲將在這場危機中變得更強大。」但問題是,深陷「多重危機」的歐洲真的能實現這番老調重彈的願景嗎?

經濟史學家亞當·圖茲(Adam Tooze)對此表示懷疑:「這場危機會留下持久的傷疤,不僅會留下表面的傷痕,還將留下多年後依然會劇烈疼痛的隱疾。」圖茲寫道:「歐元區的危機已經成了一種歐洲內戰,一場在史書上會被記載為不可調和的矛盾。」

待美國從衰退中恢復、中國成為人工智慧領域的冠軍時,歐洲能否克服延續了10年、標誌性的「不團結」問題,並真正做好準備,履行歐洲央行前行長德拉吉在2012年就知道該怎麼做的任務:不惜一切保護歐元?Salles最後寫道,在疫情到來時,繼續這場「戰爭」可能是致命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rxxl3EBrZ4kL1ViOOBu.html

疫情下的英國

20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