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基因的力量,沒必要改變孩子,嘗試尊重和接納孩子的天性

2019-07-01     楊壹育兒經


文|楊壹育兒經(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記得曾經看過網上這樣一則雞湯,味道很是鮮美,但是嘗過了之後它卻是一碗徹徹底底的毒雞湯:

有這樣的一隻黃鼠狼,它每天都在琢磨著如何不費吹灰之力的把雞吃掉,然後它有一天終於想出了一個妙計,就是利用雞「異想天開,不自量力」的心理.。

它知道懸崖邊上有一個雞窩,裡面有很多隻雞,於是它就特意在雞窩旁邊立了一個牌子,並寫到「不振翅高飛,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是只雄鷹!」於是每一隻雞看到這樣的話語,都會信心滿滿的往懸崖下「飛」去,,黃鼠狼就這樣過上了不愁沒雞吃的日子。

​其實這個故事很貼近我們的生活,尤其適於家庭的家長與孩子的處境,孩子就像那一隻只摔落懸崖的雞,而父母的期許就是那牌子上的話。

其實說每一個孩子身上都會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缺點和不足,而每一個家長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變得更優秀,於是家長們便開始根據那些所謂的傳統好標準來努力的束縛並改正孩子,他們試圖能夠讓孩子「重歸正軌」,可是結果卻往往不盡人意,非但不能有所突破,反而還會變得一團糟,而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孩子的天性大部分還是由基因決定的

孩子害羞和膽小是基因決定的

我們時常聽到很多家長都會和周圍的人反映這樣的一個問題:「哎呀,我家的孩子真的是太讓人頭疼了。」
「你家孩子怎麼啦?不挺好的嗎?」
「好什麼呀!見了人連話都不敢說,直往後躲,我說你為什麼這樣啊?他說我害羞,也害怕,我就納悶了,有什麼怕的呢?這孩子,真不爭氣!和他爸爸一個樣。」
然後周圍的人要麼好心安慰幾句,要麼就是無可奈何的搖搖頭走掉了。

其實當孩子表現出這樣的特性時,家長就應該體會到這就是孩子最真實的樣子,也是孩子最舒服的狀態,而再追究根源來講,這就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性格特徵,說的通俗些,就是基因的力量,像爸爸這無可厚非。

都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而性格和表現就是本性,它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受到環境一定的影響,但是想徹底改變真的太難,所以家長們要了解到基因的力量,不要動用強大的外力去摧毀孩子原來的性格,這樣只能對孩子造成無限的傷害。

強行改變孩子性格的弊端

麗麗是一個特別內向和靦腆的小女孩,而她的媽媽又特別不喜歡孩子這樣,她覺得孩子如果長期這樣,之後的生活一定會受到影響。
於是她儘可能的讓孩子去參加課外活動;
報了孩子並不喜歡的口才訓練課;
而且家裡每次來客人的時候,她都刻意的讓孩子表演,就是為了孩子能夠把靦腆這個毛病改掉。
儘管孩子不喜歡,她也依然強制讓孩子完成,結果有一次麗麗直接在前面講著講著就委屈的哭了,後來媽媽發現麗麗也不怎麼理自己,甚至總是喜歡一個人默默地發獃。

01.孩子會對家長有敵對情緒

我們可以從中看到麗麗她的生性就是這樣一個內向女孩,這是她的天性,改變不了的。

就像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性一樣,這是自己最舒服的狀態,可是一旦有人去破壞你最舒服的狀態,並不顧你的感受一再的破除,儘管這個人是你最親近的爸爸媽媽,你也一定會對他們心有不悅,所以家長們最好不要去輕易觸碰這根弦,這只會讓孩子更加怨恨你。

02.孩子會變得鬱鬱寡歡

相信除了看見孩子對家長的態度有所改變,大家也一定感受到了麗麗個人的一些變化,她似乎變得比從前內向,更加沉默,更加不喜歡接近人。

而之所以產生這樣的現象,就是因為麗麗的媽媽不斷地在破壞孩子的舒適區不斷地讓孩子產生牴觸和反感,也不斷地在逼迫自己去達到媽媽想要的樣子,但是孩子內心真的是特別難受,所以她會變得越來越傷心,越來越鬱鬱寡歡。

而當家長發現孩子出現這種狀態以後,一定要趕快停止自己的行為,對好好自省一下,孩子想要的究竟是什麼

所以說家長們不管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孩子本身,都要去學會尊重孩子的天性,那麼具體該怎麼做呢?

家長如何尊重和接納孩子的天性

第一點,家長可以從自身出發地去理解孩子,即感同身受:

在面對孩子一些自己不喜歡的天性時,首先家長不要急於想著如何去反對他們,如何去讓他們改變,而要先看看自己做的是否合格

其實很多家長評定孩子的標準都是如一的,例如說:

你內向是不對的,你應該開朗;
你沉默是不對的,你應該健談;
你古靈精怪是不對的,應該穩重專注······

但是在改變他們的前一刻請想一想自己做到了改變自己所認為的性格上的劣勢了嗎?

相信大多數家長給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如果是這樣,我們就沒有資格去要求孩子,或者說我們才應該更大程度的去對孩子表示理解和認同。

例如說當孩子總是特別享受自己一個人在書房裡看書,寫字或者畫畫時,家長就不要總讓孩子出來和客人們談天說地,這並不是在幫助孩子變得健談,而是在破壞他們的專注和沉靜。

所以每當我們心中產生這樣的想法前,請在心裡問問自己,如果你是孩子本身,你希望我的家長怎樣做。

​第二點,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去創造適合他們天性的場景:

孩子既然有這個需求,有這個方向,那也就意味著他們需要更廣闊的空間去讓自己的天性得到真正的釋放和發展。

因此在這個時候,家長就應該拋棄掉那些雜念,攢足精力的為孩子去創造他們最為舒服的情感「天堂」,而不要去做那個可怕且邪惡的魔鬼,將孩子的舒適止於此。

例如說孩子本身就非常喜歡錶現自己,喜歡在大家面前唱歌,演講,你就不要太去打擊他,試想,當孩子興致勃勃的給其他人展現自己的時候,你突然呵斥一聲,把他拽回來,孩子的內心會作何感受?

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你能根據孩子想要的感覺儘量去給他創造合適的場景,好比說你可以在家裡來客人吃飯時,需要烘托氣氛,你就可以創造孩子登場的機會,當然,一切在合時宜的情況下,這樣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健康的。

家長要看見基因的力量,不要一味地想要去改變孩子,更不要因此去破壞孩子的天性,因為天性是一個孩子最為珍貴也是最為初始的財富,內向也好,外向也罷,都是有好有壞,家長要懂得去如何發揮孩子天性優秀的一面,而不是只看到不好的一面。

孩子就像家長的一個複製品,大家都希望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能夠避免出現家長同款的性格缺陷,但是基因這個事實沒辦法人為改變,建議家長適當的進行干預,但是不要用力過猛。逼孩子改變天性,就是逼自己接受自己天性的不完美,自己接受不完美,那就更沒有必要要求孩子改變了。

今日互動:家長們在要求孩子做出改變時會設身處地的替孩子著想嗎?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

孩子是我們一生的財富,如果你是新手爸媽,面對各種育兒難題不知如何下手解決,可以諮詢我。

關注【楊壹育兒經】,說寶媽聽得懂的話,普及科學的育兒知識,做你最好的育兒閨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rmPvGwBJleJMoPMIVO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