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課堂滿意「四到位」,學生能力「看得見」

2019-10-18   談文化論教育

怎樣提升學生的課堂滿意度?如何獲得學生的教學好評?教師要盡心準備教學設計,精心製作教學課件,熱情開展教學活動,營造良好教學氛圍……以上的環節,缺一不可;上面的要素,必不可少。除此之外小編認為,要想打造滿意度高的教學,要想獲得評價好的課堂,我們還需做到以下四個「到位」。

學情調查「訪」到位。

學情是學生學習情況的總稱,它包括兩個層次的含義。從狹義來說,指的是學生單純的學習情況,包括學生什麼內容已經學會,哪些知識還未掌握,目前已經達到了何種學習水平等。從廣義來說,學情在單指學習情況之外,還包括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情緒等眾多方面。

《孫子兵法》有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對於課堂教學而言同樣適用。充分熟悉學生,是教學取得高效率的法寶;精準把握學情,是課堂獲得好成效的關鍵。但這個看似很簡單的小問題,卻往往成為制約課堂教學的大問題。在實際教學中,熟悉學生不充分,容易造成有些內容學生已經學會,教師卻依舊在大講特講的「誤會」;在課堂教學時,學情把握不準確,容易出現有些知識孩子還未學會,教師卻認為其已經掌握一帶而過的「誤解」。

怎樣巧妙避免這些誤會?必須做到充分熟悉學生。如何有效破除這些誤解?務必做到精準把握學情。說得更為通俗一點,就是要「訪」到位。「訪」到位,熟悉了學生,教學才能做到了如指掌;「訪」到家,把握了學情,課堂教學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點撥升華「講」到位。

現代教育理念倡導: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管理者和引導者。「引導」二字看似簡單明了,實則內涵豐富。指「引」學生探究學習的正確方向,是新形勢賦予教師的新角色;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是新時期賦予教學的新任務。指引,離不開教師的講解;指導,少不了教師的講授。教師的「講」和「說」,課堂的點撥與升華,是任何一堂課都不能少的。

雖說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可以放權給學生,但又不能完全放手給學生。一個睿智的教師,會在學生偏離課堂教學的主線時,悄悄地「拽一把」;一名聰明的教師,會在學生漫無目的地交流時,默默地「引一引」;一位智慧的教師,會在學生毫無感情地朗讀時,輕輕地「點一點」……點撥之中「講」到位,才能實現課堂的高效率;升華之間「說」到家,才能達到教學的高回報。

查缺補漏「防」到位。

課堂檢測練習,防止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教師查缺補漏,防止重點難點突破不徹底,是課堂教學不能缺少的步驟。

然而,在日常的實際教學中,就是這小小的課堂測驗,卻常常被省略了;就是這短短的查缺補漏,卻時常被忽略了。有些教學,為了追求教學活動的圓滿完成,幾乎沒有課堂檢測的設計;有些課堂,為了實現教學設計的順利進行,基本沒有查缺補漏的過程。「防」得松,可能會導致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最終教師卻渾然不知;「防」得散,可能會致使重點難點突破不徹底,最後教學卻功虧一簣。

課堂測驗「防」到家,才能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生學習才能獲得真收穫;查缺補漏「防」到位,才會打下堅固的根基,教師教學才能取得真實效。

拓展延伸「送」到位。

聽課之中,拓展延伸環節,教師通常的做法是,在臨近下課之時,急匆匆地向學生推薦幾本書籍,或者下課鈴聲已響,匆匆忙地投影幾本書的名字。殊不知,這樣的做法收效甚微。試問:有幾個學生能在吵吵嚷嚷的下課聲中聽清老師的推薦書目呢?又有幾個孩子真的會在課下去借閱或者購買推薦書目來閱讀呢?拓展延伸流於形式,「送」得不真誠;拓展延伸浮於表面,「送」得不實在,這是目前課堂教學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

如何實現拓展延伸「送」到位?首先,教師要明確:拓展的內容應是豐富多彩的,拓展的形式應是花樣繁多的。拓展不僅僅可以推薦書目,也可以推薦新聞電影等媒介;拓展不僅僅是展示搜集的相關資料,也可以開展專題學習之旅……其次,拓展延伸應是師生共同參與,不能僅僅是教師的拓展,還應是學生的拓展。教師何不放手,讓學生們自己去搜集資料相互交流呢?教師何不當甩手掌柜,讓孩子們自己進行拓展延讀呢?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是課堂的主人,他們自己的拓展,更符合他們的心意,更能討得他們的歡心。將課堂還給學生,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快樂,何樂而不為呢?

學情調查「訪」到位,教學才能充分準確了解自己的教育對象;點撥升華「講」到位,教師才能真正成功實現自己的教育價值;查缺補漏「防」到位,教書才能切實獲得理想期待的教學成效;拓展延伸「送」到位,教育才能真切做到提升學生的能力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