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11月8日,
立冬節氣如期到來,
古人養生有云:「立冬進補,來年打虎」。
那麼,為什麼二十四節氣唯有立冬節氣有此一說?
立冬的本意蘊含養生之意
我們從「立冬」的本意理解:
立,建始也
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這裡是說冬季自此開始
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
此時
草木凋零、動物蟄伏
萬物都趨於休止,開始養精蓄銳
為春季的勃發做儲備,
因此,立冬往往是開始休養生息的養生好時機了,
立冬「三候」中的養生提示
也可以從古人說的「立冬三候」來理解,
立冬分三候:
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一候「水始冰」,是說水從這時起,就會漸漸結冰,尤其是北方地區。南方地區即使這時候水沒有結冰,也開始真正變冷,寒邪更容易侵襲人體,有健康的隱患;
二候「地始凍」,再五日,氣溫降到零度,土地表層開始凍結,這個時候的食物很多寒氣也重,更需要吃熟食,少吃冷菜;
三候「雉入大水為蜃」,其中雉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三候時,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了。
禽類尚如此,何況人類?這個時候提醒大家要注意在家休養,早晚鍛鍊已經不太合適,因為天冷易損陽氣,特別是沒有鍛鍊基礎的人,一定要等到太陽升起之後氣溫回升方可鍛鍊。
立冬習俗為什麼要吃餃子?
立冬有俗語說,「立冬節氣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在北方,立冬的規矩是吃餃子,因為水餃外形似耳朵,人們認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凍。此外,餃子諧音「交子」,意指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這個時候吃餃子也有提示注意冬季養生,謹防受涼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