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水產前沿 賀志義 李靜
2019年12月10號,是江蘇省高郵永順特種水產合作社(簡稱「永順水產」)成立十周年的日子,也是永順水產董事長曹文明四十歲的生日。
江蘇省高郵永順特種水產合作社董事長 曹文明
曹文明告訴筆者,他二十幾歲到上海打工,後來2003年回到家鄉揚州高郵開始進入水產行業,最開始主要是從事水車運輸,從江蘇拉鱖魚到北京,與鱖魚結下緣分,一做就是五六年。這五六年的水車運輸工作讓他從一個門外漢慢慢地對水產和鱖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對他後來成立永順水產奠定了基礎。
2010年,三十歲的曹文明想為高郵當地養殖戶打造一個良好的交易平台,解決賣魚的問題,成立了永順水產。永順水產最初的定位就是做鱖魚流通,推動本地鱖魚養殖的發展。當時高郵地區是以羅氏沼蝦的養殖為主,鱖魚的養殖量並不大,年產量大概在150萬斤左右。後來,有了永順水產這個專業合作社助力,高郵地區每年鱖魚養殖量增長都非常大,到現在為止保守估計年產量在3000萬斤左右,大概翻了20倍,鱖魚的養殖面積大概在4萬畝左右。這些年養殖戶的養殖技術也有很大提升,10年前鱖魚畝產約1300斤,現在畝產普遍3000多斤,有些養殖高手能達到4000多斤(4畝左右的小塘口)。
說起高郵地區養殖鱖魚的主要優勢,曹文明表示,我們這裡的養殖成本比廣東低,而且離消費市場近。高郵的塘租大概1000-1500元/畝,以前不到1000元/畝。餌料魚今年才漲起來,主要是因為今年高郵鱖魚養殖量大,現在麥鯪4.5元/斤左右,以前只要3元/斤多一點。雖然今年養殖成本高,鱖魚行情低迷,我們這裡的養殖戶還是有2元/斤的利潤。
除了做鱖魚流通,永順水產還打造了鱖魚養殖一條龍服務,為養殖戶提供種苗、餌料、養殖技術等,負責成魚收購。2019年永順水產為當地養殖戶提供了4000萬尾左右的鱖魚苗,回收成魚預計1000萬斤,市場占有率40%左右。
筆者在永順水產十周年慶典的現場隨機採訪了兩個鱖魚養殖戶,請他們談談他們的鱖魚養殖情況。
高郵鱖魚養殖戶 朱榮才
朱榮才:
我已經養殖鱖魚九年了,從我開始養鱖魚就和永順水產打交道。一般我都是跟著永順水產去廣東拿苗的,包括鯪魚苗也是。養成之後也是永順水產幫我們進行銷售,在永順的帶領下,我們的膽子越來越大了,養殖規模逐漸擴張。從開始的一兩萬尾,到現在養十幾萬尾。跟著永順我覺得方便、放心,魚養出來不愁賣,這些年的養殖效益還是很不錯的。
高郵鱖魚養殖戶 高兆喜(右)
高兆喜:
我已經養殖鱖魚八年多了,現在養殖面積有60畝,還養了100多畝的餌料魚。我的整個養殖過程還是比較順利的,因為預防工作和調水工作做的比較好,所以基本上每年我都可以盈利。我也是通過永順水產購買魚苗,養成之後再由他們進行銷售,一直合作得比較順利。現在的價格不是很理想,打算再等等價格。明年還是繼續養殖鱖魚和餌料魚。
當問到本地鱖魚流通行業是否存在同行競爭時,曹文明表示,競爭是必然的,我們只能是做得更好。目前主要的競爭在同行塘頭收購價格和外地流通商進入兩個方面。「但是我們也有自己的優勢:1、養殖戶的穩定,多年來80%以上都是老客戶,對我們非常信任,就像兄弟一樣;2、我們的銷售渠道更加廣闊,流通量更大;3、跟外來流通商相比,我們更加熟悉市場,基本上可以掌握當地90%以上的資源,他們需要中介進行對接,成本會更高。」
曹文明表示,接下來,永順水產的發展將更加多元化。目前,高郵地區黃顙魚產量800萬斤左右,養殖面積3000多畝左右;鱸魚200萬斤左右,養殖面積1000多畝左右。「我個人是非常看好這兩條魚在高郵地區的發展,也計劃增加它們的流通量,和提供苗種、飼料、收購一條龍服務,並且加大養殖的推廣力度。因為利用我們現有的場地,如果再增加流通品種,成本不會增加很多,但是盈利應該是非常可觀的。例如黃顙魚,高郵之前沒有黃顙魚流通商,養殖戶直接對接批發市場,我們要打破這種格局,做好服務。此外,還要涉足加工方面,在本地建立臭鱖魚加工廠,在主產區做加工,成本相對來說也是比較低,後期也可能會考慮鱸魚的加工,我們要做到不受制於人。水產行業在不斷發展,如果我們不發展、不改變,就可能面臨淘汰。」
花絮
【關鍵字】:鱖魚流通種苗水產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