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好孟子故里抗擊疫情戰線的「掃雷兵」

2020-03-10   東方聖城網

在孟子故里新冠肺炎戰「疫」一線,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穿著厚重的防護服,拎著沉重的採樣箱,奔走於各個醫院和隔離區,也被譽為離病毒最近的人,他們就是鄒城市疾控中心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的採樣組工作人員。

「張嘴,啊。。。因為它刺激的是深處喉部和扁桃腺兩側,如果說採集的時候一不小心,患者就會嘔吐,他就會直接吐到你的身上、臉上,對我們來說也是很危險,再一個是採集深部痰液,這個主要是侵犯下呼吸道的病毒,深部痰液他咳的時候,會產生很多的飛沫出來,氣溶膠傳播、飛沫傳播,這些都會對被採樣人員一個很大的威脅。」市疾控中心檢驗質管科科長孔燕說道。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陽性,是確診新冠肺炎的「金標準」之一。作為從事這項實驗室檢測的醫學檢驗人員,就如同與病毒「直接對話」,揪出辨別出病毒「真偽」。

鄒城市疾控中心主任王振前介紹說:「從準備到結果,都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而且核酸檢測必須在專業的實驗室檢測痰、咽拭子等標本,工作空間狹小,檢驗人員必須採取三級防護措施,每一次檢測需要嚴格經過多項步驟,時間長達五六個小時。」

「最大的感受就是老胳膊老腿了,脫防護服的時候,胳膊背到後面去,胳膊一下就抻著了,那個能疼半天,這個就是我最困難的地方。」已經連續加班了數天的市疾控中心檢驗科科員張貽慶疲憊的說到。

咽拭子採樣、送檢,是排除疑似病例的重要環節,也是距離病毒最近的戰鬥前沿陣地。核酸檢測實驗室採樣組的醫務人員每次採集咽拭子時,都需要穿上隔離衣、防護服,戴上N95口罩、護目鏡和面罩,再套上鞋套和兩層醫用手套。採樣工作不僅要求嚴格規範,還有一定的感染風險,緊張而繁重,往往幾個小時,等待實驗室檢測結果出來,才算完成整個採集任務。

由於樣本量逐漸增多,工作量和工作壓力越來越大,每一批次的核酸檢測,都是對檢驗人員體力、耐力的巨大考驗。五個小時不能喝水、不能吃飯、不能上衛生間,只能像機器人一樣連續工作。而這樣的工作,一天要開展兩批次,兩個班次的人員要在實驗室工作12個小時,經常忙碌到凌晨一兩點鐘,只為第一時間能夠將核酸檢測結果儘快送到臨床大夫手中。

「我們要當好抗擊疫情戰線的『掃雷兵』,以準確無誤的監測信息,保障後續的疫情防控工作的有效開展,所以就憑這一點,再累再苦也是值得的!」孔燕道出了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全體人員的心聲。

(張長青 鄭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