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我們迎來了新的翻車。
素人改造綜藝《你怎麼這麼好看》才上線沒多久就遭遇了滑鐵盧。又是抄襲美國真人秀,又是價值觀扭曲,槽點橫飛。
截至目前,《好看》的豆瓣評分,已經跌破及格線。
節目被直指抄襲網飛爆紅的綜藝《粉雄救兵》。
我們先來說說這個節目的原版——《粉雄救兵》。《粉雄》連出4季,最低分也有9.2,可謂是神仙改造節目。
五位救兵都是「Queer」(科普說得會比較具體一些),這個團叫「閃亮五人組」。
他們分別是某個專業領域的達人,利用各自的專業來改造素人(和他們的生活),歷時7天。改造的目標無一例外地是幫助訴求者找尋到自己的價值,從而自信起來,讓他們活出真正的自我。
這節目另一個存在的意義在於希望讓人們進一步了解LGBT群體,有助於大眾接納他們。所以整個改造,是一個queer跟訴求者雙向了解的過程。
訴求者在跟他們相處的7天裡,會像朋友般相處。他們會很自然地問某一個Queer,你在伴侶關係里扮演的是男還是女。
喬納森就說得非常好,伴侶雙方各自具有各自的力量。而非固定的角色以及相對應的作用。
所以跟正主一對比,這個山寨版本一上線,就顯示出了抄都抄不對的弱雞水準。
《好看》承受輿論壓力的同時,經歷的最大的危機,就是上周,被《粉雄》成員Bobby Berk 狠狠撕了一把。
其一,《好看》是山寨,「好看團」里沒有一個是公開的同志。
其二,沒有能反映出這節目會讓觀眾對LGBT群體有所了解的細節,更不要說接受了。
第三,這個綜藝完全背離了原版節目的初衷,「好看團」不斷地在強化社會對於女性的刻板印象。
【改造團的專業能力對比】
為什麼說原版讓人覺得更有信服力呢?歸功於每位成員都有著自己的專業領域。
1,鮑比·伯克,專業室內設計。也就是公開吐槽的這一位。
鮑比的設計生涯長達17年,03年開始接觸行業,06年就創立了自己的品牌「Bobby Berk Home」。
2,卡拉莫·布朗,負責文化薰陶。
3,譚·法郎士,專業穿搭。
他祖父母經營一家服裝工廠,自小對服裝跟時尚感興趣,大學在DoncasterCollege念的服裝設計專業,後來成為一名服裝設計師,2011年終於建立了自己的品牌「Kingdom & State.」。
圖左-譚
譚會根據訴求者本身的基礎條件,給一些意見。如果肉太多,可以選擇疊穿的方式,來調整。
而不是雙手一插,來一句「你需要減肥」的廢話。
4,最好認的是長發的喬納森·凡·奈斯,專業美容美髮。
是非常可愛的tony老師,他在LA跟紐約都有自己的髮廊。
這裡要插個嘴,年輕時候的喬納森,也是長著一副可出道的臉。
5,安東尼·波羅夫斯基,專業美食紅酒。
除了是美食品酒方面的行家之外,安東尼倒也沒有辜負自己惹人愛的外表,學過表演,出演過一些小角色。他大學學的心理學,在跟素人拉近心裡距離方面,有自己的一套。
-----
《好看》里套用了以上的人設分工。
固定的5人改造團+素人1枚,從美容、穿搭、飲食調整、家居改造跟「美好」這幾方面,進行改造。
事實上這五個人里,可能就韓火火跟黃吉會相對靠譜一些。
韓火火07年開始做時尚雜誌,跟不少女神有造型方面的合作。
江疏影跟娜扎在《花少》里的造型,是韓火火工作室事先配好做成圖的。
黃吉大學念的是天津美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畢業已經13年了。他的作品上過央視的《交換空間》節目,還有不少被收錄進了知名家居雜誌。他有自己的品牌,叫黃吉·空間設計。
而其他三位的專業能力,就有待考證了。
在實際改造過程中,確實遇到過質疑。
陳阿姨想要赫本的造型,吳昕準備上手,阿姨下意識就在閃躲,愣是沒讓她剪。
最後還是要搬救兵,找個專業髮型師來做頭髮。
粉雄改造的男性相對多一些,這意味著喬納森小可愛除了頭髮之外,還要負責把鬍子也打理好。這一切都沒有幫手,都是親力親為。
在訴求者覺得改變的不錯的時候,加以稱讚鼓勵,穩固他們的自信。
剛剛接觸改造的時候他對自己的評價很糟糕。
可大家不約而同地反對道,你這麼想,才是糟糕的事。粉雄用鼓勵讓大叔覺得自己並不是自己以為的那麼不堪。他很風趣,他有興趣愛好,他可以好好地收拾自己的打扮,可以更合理地改善一部分飲食習慣。
你們看57歲的大叔,陽光多了,並且對接下來約前妻出來充滿了期待。
粉雄的改造,是基於對訴求者的尊重。如果你不喜歡,那我們就不要這麼干。並且,我絕不否定你的生活方式。
大叔從30歲就開始不斷地重複重複,吃一樣的食物,喝自己調製的瑪格麗特,不社交,他過夠了枯燥單一的生活。
安東尼告訴他的是,你不一定非得一直喝這種碳水飲料。而不是,你可別再喝了。
解讀報名者訴求的角度與能力
看完訴求者的小片,「好看團」基本處於困惑。
「怎麼會有一個女人,三十年都讓自己不變呢?」(不變指的是造型)
可是這個改造對象是名副主任醫師,光是一個上午就要接待8、90位病人,有這個時間精力,休息休息好不好???我看不到「好看團」對訴求者的體恤以及關懷的具體的點。
阿姨看起來很年輕,皮膚超好,吳昕去討教如何保養,阿姨就直接說少折騰。你看,終極護膚跟化妝是相悖的,想要皮膚好少化妝。你說這個改造要怎麼改法?
第一集,他們改造了一位女博士,爭議頗多。引發了按頭認領扭曲價值觀的爭論。
首先,好看團看素人小片。整個過程是很玩味的,嘉賓們開始揪毛病,什麼毛孔好大。
微信好友少,每日用微信時間短,都要給個表情特寫。總是一臉難以置信的表情。
34歲的神經信息學博士,有過8年的德國留學經歷。回國之後,每天兩點一線地過了10年,沒有社交。訴求是生活能有一點改變。
而好看團跟方靜之間的溝通,不太順暢。
吳昕想要她塗口紅,但在方靜的認知體系里,塗口紅是沒有必要以及浪費時間的事情。她不認為化妝會令她變得更好。
誰要那些東西了???老子是生活乏味,你告訴我化妝就能改善了??當我傻嗎?
在好看團的眼裡,方靜對於他們提出的所有建議都是「不好看」,「不要」,「不不不」。
可事實上,這種溝通本身就有問題。好看團甚至沒有問詢一下方靜自身的喜好,一味的打擊人家的偏好,強調自己說得對罷了。方靜一再吐槽好看團在整她,表明了討厭被擺弄的感覺。
事實上,方靜自己不那麼喜歡獨居生活,另外也對無法陪伴父母感到遺憾。可這兩個她真正在意的點,好看團無能為力。
好看團只能在自己可控的方向,換個造型上下功夫,並且,給方靜預設了條件,不能say no。
好看團覺得方靜需要女人味,那麼韓火火就要給她加高跟鞋。
方靜自己想過這事兒,思考的結果是高跟鞋穿起來很不舒服。她對鞋子的要求,就是舒適度。
好看團繼續加碼想要說服方靜,「加了這個你就對了」。方靜滿臉的抗拒,好看團卻在無視她的態度。
女人味如何定義呢?真的就是口紅高跟鞋嗎??
粉雄有更人性化的答案。起碼這個答案會讓訴求者更舒服。
包括美好的部分,也是好看團眼中的「美好」。方靜表明過自己抗拒婚姻,但是好看團送了她一套婚紗。
整個改造的過程,看起來已經變成方靜為了配合錄製完成一再妥協。
昆凌的卡片反而喧賓奪主地成為了真正打動方靜的禮物。寫的是對方靜人生一些溫暖善意的祝福。
有一期的主角是一個四胞胎的媽媽慧茹,報名的她的丈夫。
好看團的第一反應,「好老公」。四胞胎的爸爸,報名就棒了???只是做了這麼一點點事???
生小孩三年,連自己吃飯都顧不上,睡眠時間極度缺乏,夫妻沒有約會的機會。
四胞胎的爸爸希望自己老婆可以有自我,不再這麼焦慮。
在慧茹的闡述里,看得出她沒有時間做照顧孩子以外的事。
如果外婆沒能來幫忙,她一天只吃得上一頓飯。可照顧孩子,她井井有條,給孩子們買好的衣服穿。
人的精力是很有限的,她全身心投入地照顧孩子,就勢必沒有時間打理自己,沒有時間逛街,沒有時間買衣服,無法工作。
生孩子是一個好了傷疤忘了痛的過程,事實上,她整個孕期極其艱辛。她甚至無法躺下,只能以跪著的姿勢度日。
生產的危險性也很大,外婆甚至懊悔,應該早些勸女兒別要這四胞胎。
這是生單胎孩子媽媽難以想像的艱辛,更別說沒有過生育經驗的人。
好看團覺得這是為母則剛,可憑什麼啊???小主認為所有的「為母則剛」都是綁架我們一定要堅強,強迫一定要為孩子做犧牲!!!
對,絕大多數的母親都很愛很疼惜自己的孩子,並且她們很願意付出自己的愛。可這不是家庭其他成員撒手不管孩子的理由。
要知道一個母親,在照顧家庭孩子的方面能力有多強,意味著她面對多大的壓力。其中難辭其咎的就是當爸爸的放任自我,讓自己的老婆陷入了喪偶式帶娃的困境里。
而節目給出的字幕是覺得慧茹自己有育兒焦慮,是這個母親眼裡容不下沙。
可事實上是這樣嗎???節目組未免太武斷了吧?
將心比心一下,媽媽小心呵護四胞胎,爸爸一上來就隨便啦。憑什麼我花了這麼大代價,才有了小孩目前比較科學的養育方式,到你這兒就「怎麼舒服怎麼來」呢?
這跟在一鍋煲了5個小時的雞湯里,倒酸奶有什麼區別?反正吃不死人。這就是對這個母親付出的辛苦,最大的不尊重。
而好看團,除了幫忙慧茹提高喂養效率,提供了「量產食物」的廚具之外,其他的看起來更像是「救急不救窮」的招式。
我確實要承認,這個妝容很成功,因為慧茹自己是喜歡的。但是,以一個媽媽的身份來說,彩妝對孩子來說沒有任何好處。
所以這個改造基本就是做了個造型。買了兩套衣服而已,對於她本身的生活起到的作用並不大。
可實際上,慧茹缺的不是幾套衣服,她缺乏的是照料自己的時間,她的老公根本無法理解她的感受跟辛苦。
從老公的反饋,也的確印證了他的不理解。
好看團最後促成兩個人一次約會,也就是拉了把回憶殺。好好哭了一頓。
就連最後,丈夫的表白都非常無力。慧茹想聽到的根本不是「我愛你」,而是老公主動站出來的分擔。
譚就給過一些男士意見,好好打理自己不是主婦們的義務,如果她們願意,那男士們是不是也應該表現得得體,配得上你的伴侶一些呢?
「好看團」更像是做任務想要打通關,生搬硬套一些慣有的社會印象給訴求者。他們對「好看」的理解,還真的只是停留在自以為是的審美表象而已。他們給的建議幾乎改變不了訴求者的痛點。
女生就要化妝,要女人味就要穿高跟鞋,快退休的媽媽就應該學年輕人打扮得潮一些才會顯得年輕。這些恰巧就是當下社會的縮影,我們覺得女性就應該怎樣,給了好多條條框框,女性事業有成,就會被問如何兼顧事業和家庭。可事業有成的男士,卻坦坦蕩蕩不會被質疑。
想起來之前有個女生去說脫口秀,完美詮釋了這個社會衡量女生的標準固化又畸形。女生出門就要化妝打扮高跟鞋,可對男性卻極度寬容。
這麼自以為是的衡量標尺,放在公開播出的節目裡,基本就是在哄抬「你是女生,就該有個女生的樣」的及格線。
事實上,嘉賓們也知道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訴求。
吳昕在網上被diss,他媽就會忍不住用小號回家人。這種反擊在吳昕看來,是毫無意義,替她出氣這種事根本不是她想要的。而對媽媽來說,這是在保護你。
所有的嘉賓都覺「女兒嫌棄」得很在理。可媽媽的訴求,就是不想女兒被傷害,又有什麼錯呢?
儘管如此可小主依然認為,罵具體的成員嘉賓這種做法很不可取。
撕扯的根源,是節目的設定本身就很有問題,硬要明星們裝成專家的樣子給意見,本身就容易翻車。明星參與,也只是照著大綱走罷了,沒必要對具體的人進行攻擊。
無論是訴求者,還是應邀來做改造團成員的嘉賓,尊重每一個鮮活的個體,才是重中之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