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台傳統建築飾物多面觀:簡素而不張揚,簡潔而不簡單

2020-01-17     天下新鮮事


屋脊六獸

銘 記

  近代,煙台傳統四合院、小洋樓和中西合璧建築多種風格並存,裝飾各異,其中傳統建築的裝飾簡素而不張揚,簡潔而不簡單,形式多樣,突出莊重、實用和吉祥。建築飾物既有助建築質量,又為建築錦上添花。筆者介紹傳統建築的幾種主要飾物,以便讀者加深對煙台歷史建築文化的印象。

門當戶對



  煙台傳統建築裝飾的重點部位是大門。「門當」與「戶對」,是古建築中四合院大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家庭功名和社會地位的象徵。古近代,煙台民間凡是能蓋起四合院大瓦房的經濟殷實戶,蓋房時大門口都要做「門當戶對」。「門當」,是門枕石的一部分,民間俗稱門墩。「門當」用優質石材雕琢而成,形狀有圓形和方形兩種,本意圓形為武官,象徵戰鼓,方形為文官,象徵硯台。有的把「門當」直接做成石鼓,因鼓聲宏闊威嚴,以為其能起「避鬼推祟」的作用。「門當」立面多浮雕「梅蘭竹菊」或「仙鶴」等圖案,展示家庭的文化底蘊與期盼,昭示人壽年豐。「門當」有大有小,一則與大門的尺寸相吻合,再則與家庭社會地位相關聯。「戶對」,即是鑲嵌在大門門楣上的菱形、方形或圓形木,民間俗稱門簪。「戶對」的形狀代表了民眾重男丁的觀念,意在祈求家族人氣旺盛,世代永續。「戶對」一般雕有萬字紋和壽字紋,寓意福壽康寧。「戶對」一般按2、4、8之數,與宅第主人官員品級相稱,2個「戶對」對應5—7品官,4個「戶對」對應4品以上官員。煙台民間四合院大門多是2個或4個「戶對」,與家庭是否有官員和官員品級不相關聯,即使清朝家族出過一品官的福山古現王懿榮古宅和清朝工部尚書萊山西解甲莊李永紹家宅等,大門也是2個「戶對」。有「門當」的宅院必有「戶對」,這是傳統建築遵循的美學原理——和諧之美。所以,「門當」、「戶對」通常同呼並稱。

  現今保存完好的近代建築棲霞馬陵冢李氏莊園、福山鹽場王氏莊園、芝罘傅家傅懋凱宅院和牟平邵家塂張彥山宅院等大批近代四合院,均「門當戶對」齊全。「門當戶對」不僅是裝飾美化建築的飾物、宅第主人身份地位的標誌,還成為民間男女婚嫁衡量條件的常用語,並在實際中體現了這個觀念:雙方「門當戶對」,即社會地位和經濟條件相當,則宜通婚結親,門不當戶不對則反之。古近代一脈相承,現代門戶觀念則得以破除。

屋脊六獸

  古近代,煙台傳統四合院的正廳和倒廳多為兩面坡陰陽合瓦屋面(少數畚箕瓦屋面),屋脊一條正脊、4條垂脊(也稱副脊)。裝飾的重點是屋脊,其造型有龍吻脊、魚龍吻脊、哺雞脊、趕宕脊和一般游脊多種。一般游脊的正脊包括翹頭脊、圓脊、平脊、鏤空脊和彩繪脊等,使用「瓦細」,裝飾的重點是兩頭和中間。祠堂和少數民居宅院正廳或大門樓的前兩條垂脊上(廟宇4條垂脊),安裝有6個陶制小獸。小獸為虛擬動物,形狀各異,栩栩如生,民間俗稱「屋脊六獸」。具體名稱曰:「走投無路」、「傍子望月」、「隨風打旗」、「為虎作倀」、「趕盡殺絕」和「鴟吻」。「屋脊六獸」的作用主要是美化屋頂,體現宅院的高大與威嚴,也用於鎮宅辟邪,昭示平安吉祥。「屋脊六獸」成年累月在屋頂上,一動不動,所以民間就有一句戲謔懶人的話:「看你整天閒得跟『屋脊六獸』似的!」至今保存完好的傳統建築屋脊上「屋脊六獸」赫然醒目的,除幾座廟宇以外,民居四合院當屬棲霞牟氏莊園為最佳。



瓦當

  「瓦當」即是瓦頭,指的是與屋面瓦同質的陶制瓦頂端下垂的特定部分。古近代煙台傳統房屋建築小青瓦屋面有兩種,即陰陽合瓦屋面(俗稱大瓦房)和單層仰瓦屋面(俗稱翻毛雞小瓦房),陰陽合瓦屋面上「瓦當」為「夠檐」,下「瓦當」為「滴水」,單層仰瓦屋面「瓦當」只有「滴水」,沒有「夠檐」。「瓦當」主要功能是防水、排水,保護木結構的屋架,如果屋頂漏水,能起到保護檐頭的作用,還增加了建築物的美觀程度。「瓦當」的形狀有圓形、半圓形和三角形多種,市區芝罘、福山等地的「滴水」為三角形,俗稱「小舌頭」,萊山、牟平的「滴水」為半圓形,無「小舌頭」。「瓦當」圖案設計優美,有雲頭紋、文字紋、幾何紋、饕餮紋和動物紋等,畫面有禽鳥鹿獾、翼虎昆蟲及蝙蝠等,象徵著家有神靈保護,幸福平安吉祥。




  近代煙台傳統建築「瓦當」的使用比較廣泛,不僅用在房屋屋面的檐頭上,也用在四合院牆體、影壁等建築物頂部,使之與房屋檐頭成為一個有機整體,起到了裝飾美化建築物的很好作用。

鋪首

  「鋪首」,又叫門鋪,即四合院大門門環下面的一對環形基座,大多為冶金屬製作,呈獸首銜環之狀,用於大門裝飾和表示避禍求福。中國民間「鋪首」歷史悠久,商周時期的銅飾中就有冶銅獸首銜環之物鑲嵌在大門上,有虎、蠡、螭、龜、蛇等多種造型,嘴下銜一環。漢代鋪首多安裝在寺廟大門上,用作驅妖避邪,後來逐漸延用到民居門扉上,象徵著安全、堅固和保險。

鋪首

  古近代煙台建築把「鋪首」作為四合院大門和門樓大門不可或缺的內容,多為冶銅和冶鐵「鋪首」,代表著家庭經濟狀況,冶黃銅者較多,造型以虎、魑首為主,嘴下銜環,有的則是沒有造型圖案的門缽。更多的把門環和上門閂連在一起,一則方便人員進出管理,一般家庭白天不栓下門閂,來人扭動門環即開啟門閂進入;二則顯示家庭經濟實力和社會地位,尤其是深宅大院,來人用門環叩擊門缽或擰動門環敲打門扉,聲音清脆洪亮,令人聞聲生畏,也易於房屋的主人聽得到,知曉有人進門。遺憾的是,境內的絕大多數大門「鋪首」毀於「大煉鋼鐵」年代。20世紀50年代以後,境內新建民房多在門扉上門栓外部位鑲一鐵片,代替「鋪首」和門缽,使用鐵環,個別也有安裝塑料門缽的。

照壁

  「照壁」,又稱「影壁」,古代稱蕭薔,是中式建築中用於遮擋視線的牆壁。古時候人們認為,自家的宅院如果有鬼來訪,就會帶來災禍,建造一座「影壁」,鬼就會被嚇跑,家庭安然無恙。

照壁上的「紫氣東來」圖案

  近代,古煙台境內的「照壁」有三大功能:一是遮擋外人視線,即使大門敞開,外人也看不到宅內;二是烘托氣氛,增加住宅的氣勢;三是裝飾性強,美化建築。煙台傳統建築根據不同的區位和形制建造。民居的「照壁」多數位於院落大門內,坐北面南的四合院一般做在東廂房南山牆上,與大門相對,非四合院也在院中單獨建一「照壁」,推開大門迎面即是;也有建築於大門之外的,正面擋住大門,出門迎面即是,芝罘區傅家村傅氏祠堂的「照壁」就是這種;還有在胡同和夾道迎面牆上做「照壁」圖案的,芝罘區大馬路春德胡同內就有這種類型「照壁」。「照壁」具體分上中下三部分,下為基座,中為壁心,上為壁帽,仿佛一間房子的屋頂和檐頭。「照壁」基座一般用石頭和青磚砌築,壁帽和邊框用磚雕和「瓦細」,壁心做吉祥圖案,如福、壽、鴻禧、紫氣東來和招財進寶等等。

階戺

  「階戺」,即房屋大門台階兩側砌築的斜形料石。古近代煙台傳統房屋建築大門台階多為條石鋪築,少數有石塊拼接,殷實戶四合院大瓦房多為剁斧加工料石,既平整耐磨又防滑。台階按單數設置,民居、祠堂一般三級或五級,最高不超七級,根據家庭社會地位、經濟狀況和牆體基礎而定;官居不越九級,商業店鋪不越三級,廟宇建築可九級以上。「階戺」只是在高大的四合院民居、祠堂和廟宇台階兩側配套砌築,普通民居台階無「階戺」可言。「階戺」的作用是牢固台階、裝飾美化台階和與房屋整體建築相匹配,少數為普通料石拼接,多數精細打磨加工,光潔明亮,成為家庭社會地位和經濟狀況的標誌,正如古代張衡《西京賦》所云:「金戺玉階,彤庭輝輝」。

謝雋杭進士第大門台階階戺

  20世紀60年代以前,煙台民間安裝「階戺」的四合院大門口,最受五六歲頑童喜愛,經常有成群玩伴在那裡聚集,用台階玩杏核(俗稱蹦台兒),用「階戺」做滑板,上下玩耍甚歡,也常有因磨破了褲子而被打屁股的。


原文發表於《煙台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QBZs28BUQOea5OwrH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