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河人物|改革開放的踐行者——陸河張倉(最先修築深南大道)

2019-05-28     陸河熱線網

提起中國現代建築裝飾必須得提深圳建築裝飾,提深圳建築裝飾又必須得提陸河建築裝飾企業,而說到陸河建築裝飾企業又不得不說來自該縣螺溪鎮的建築裝飾企業。 因為,如果說陸河縣是「中國建築裝飾之鄉」,那螺溪鎮就是陸河縣「建築裝飾之鄉」,該鎮人創辦了許多全國知名的大型建築裝飾企業。

或許,許多朋友不了解,這些螺溪人之所以能在中國現代建築裝飾行業先行一步,創辦眾多建築裝飾企業,都與一個人有關。這個人就是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擔任螺溪公社黨委書記的張倉。

張倉,1924年出生,陸河縣河田鎮倉背村人,1995年逝世,享年71歲。1975年至1984年期間,其擔任螺溪公社黨委書記。其在該職任內,恰逢中國 結束「文化大革命」,開始「改革開放」,其審時度世,與時俱進,帶領螺溪人走出陸河,奔向草創肇始的深圳特區,在為特區建設作出貢獻的同時,也帶富了家鄉。

深南大道是深圳最為出名的一條標誌性道路。這條全長43公里的大道,差不多等於陸河到陸豐的距離。每天經過該路的深圳市民可能不會想到,當年正是張倉帶領 300多位來自陸河的土建工人,從家鄉帶來鐵鏟、板車等工具,揮下建設深南大道的第一把鋤頭,鏟起第一鏟土,陸河人是深圳深南大道最早的建設者。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沒有張倉,螺溪鎮就不會有後來的諸多建築裝飾企業,那麼陸河也就不會憑此獲得「中國建築裝飾之鄉」稱號。追根溯源,這一切都與這個名 叫張倉的公社幹部有關。當初,在改革開放初期,當全國其他絕大多數地區在長期「極左政策」高壓之下,尚不敢讓民眾流動遷移外出打工時,身為螺溪公社領導的 張倉卻甘冒政治風險,帶領螺溪乃至陸河人走出山門,沖向肇建伊始的深圳經濟特區,成為最早參與特區建設的一批人,為後來陸河人在深圳特區立足壯大打下了堅 實基礎。

需要指出的是,這裡並不是說螺溪人乃至陸河人創辦的每一家建築裝飾企業都與張倉有直接關係,甚至可能全部都沒有直接關係。而且,在這些建築裝飾企業的創辦人 之中,可能有些人根本就不認識張倉。然而,追根溯源的話,螺溪人乃至陸河人之所以會那麼早就到深圳經濟特區來打工,那麼早就從事建築裝飾行業,卻又與張倉 的開放態度和積極進取的精神有著各種千絲萬縷的間接關係。當年他大膽地帶領數百螺溪人率先來深圳打工,等於埋下了種子,為後來的爆發奠定了基礎。

回朔改革開放初期,當時許多新政策剛剛推出,因為長期受「極左」思想的影響,全國上下,大多數人尚處於觀望的階段,不敢輕易邁出第一步,怕政策有變化而受到 衝擊或被打倒。在這種歷史背景下,螺溪公社書記張倉敢於擔當,不怕政策有變會導致個人前途受影響,大膽地打開山門,帶領勤勞的(陸河)螺溪人衝出大山,走 向正處於草創階段的深圳經濟特區,並最終在競爭激烈的深圳經濟特區創出一片天地。

筆者認為,螺溪人乃至陸河人有今天,尤其是從事建築裝飾行業的螺溪乃至陸河人,一定不能忘記張倉前輩。如果沒有他當年大膽和正確的決策,以及勇於承擔的膽略 和過人的見識,就不會有今天的螺溪乃至陸河的建築裝飾企業。陸河能夠獲得「中國建築裝飾之鄉」的榮譽稱號,張倉功不可沒。而改革開放政策最終能夠落到實 處,並且能夠真正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進步,也離不開千千萬萬如張倉這樣的踐行者。是他們在最基層的推動和拓荒,才使改革開放從冰冷的文件變成熱火朝天的 現實。

(圖文/幽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OUdDGwBmyVoG_1ZKaQ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