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3+1+2模式下,這4科將由冷轉熱!考生究竟該如何選科?

2019-08-22     免費下載站1

今年2月,教育部正式發文,確定了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等8省市啟動高考綜合改革,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

這8個省內目前也已經有多所高中讓學生進行了預選科。而今年被熱議的不僅是新高考,更是新高考「3+3」模式中衍生出了「3+1+2」的模式,尤其值得新高考省份高中生和家長注意的是,今年啟動的新高考改革省份中已有3省市採用「3+1+2」模式,雖然官方正式的改革方案還沒有最終公布,但是已經大機率確定會採用「3+1+2」的新高考改革方案了。

在增強選擇性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避免棄難就易,造成物理等科學素養的下降。「3+3」設計在較大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選擇權,但也帶來了等級賦分制所導致的學生避考物理的現象。

因此,專家提出在選考學科中,將物理、歷史作為必選科目,學生必須至少選擇其中一門報考,這等於給偏文、偏理的考生一個選擇的自由。同時,對物理、歷史兩門限選科目計120分,採用原始分計分。

「3」,指語文、數學、外語三門必考科目;

「1」,指物理、歷史兩門限選科目;

「2」,指在化學、生物、政治、地理以及除了必選一門以外的科目中任選2門。

原來「6選3」選科的20種組合,銳減成為12種組合,物理、歷史分道揚鑣。對於高一的學生和家長來說,由20種選擇變成12種選擇,難度顯著降低,但是根據已經實行新高考改革省份的經驗來看,12種組合全部開班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因此在進行預選科的時候,避免成為小眾選科組合而被迫重新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1.選科,有哪些重要參考指標

(1)能力:按自己最擅長的科目選擇;

(2)興趣:根據個人興趣,選擇最喜歡、最適合自己的學科。

(3)專業傾向:按目標專業對學科的要求來選;或根據專業覆蓋面積,選擇路徑較寬的學科

2.選科與未來選專業

選科前必然要考慮未來就讀的專業。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選科其實就是把高三的高考志願選擇提前到高一來考慮了。因為高校錄取專業將與選考科目密切相關,現在選科就需要考慮未來就讀的專業。

選科並不是任意選擇的,因為高校在錄取不同的專業時,是有專業必選的科目要求的。選擇科目要注意目標大學的目標專業類對高中所選科目的具體要求,這種要求大概分為下面幾種:有3 門科目要求、有2 門科目要求、有1 門科目要求、不限制選考科目。

以下收集了所有新高考改革相關的選科數據,為大家整理了3+1+2模式12種選科組合可報專業、不可報專業的的簡要信息,以供高一學生和家長在預選科時進行參考。

從以上數據不難看出,物理、化學、地理三科的組合,將來大學裡99.4%的專業都可以報考,但是如果選擇政治、歷史、地理三門科目的組合,可以填報的專業只有52.9%。其他的學科組合可以填報的專業基本都在80%以上,所以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只要不選政治、歷史、地理三門科目的組合,在大學專業選擇範圍上都不會太受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LotvWwBJleJMoPMzEN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