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關統計,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6.57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6.4%。其中,出口3.33萬億元,下降11.4%;進口3.24萬億元,下降0.7%;貿易順差983.3億元,減少80.6%。
一季度進出口呈現以下六個特點:
- (1)3月當月進出口出現回升。
- (2)東協超過歐盟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
- (3)民營企業進出口降幅較小、比重提升。
- (4)一般貿易進出口比重達到6成。
- (5)機電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要出口商品。
(6)鐵礦砂、原油、煤等大宗商品和肉類等重點民生消費品進口較快增加。
3月當月進出口有所好轉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進出口雖然下降了6.4%,但降幅較前2個月明顯收窄3.1個百分點。
3月進出口實現「翹尾」。3月分外貿進出口2.45萬億元,同比下降0.8%,降幅較1-2月收窄8.7個百分點。
東協超歐盟成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
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對東協進出口9913.4億元,增長6.1%,占我國外貿總值的15.1%,東協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對歐盟進出口8759.3億元,下降10.4%;對美國進出口6680.1億元,下降18.3%;對日本進出口4656.8億元,下降8.1%。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分析,今年一季度,疊加英國「脫歐」因素,東協以1154.1億元的優勢取代歐盟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主要有4個原因:
一是今年一季度我國與東協集成電路進出口大幅增長,拉動我國與東協外貿整體增長了3.3個百分點。
二是我國與東協的能源合作與貿易提速,拉動我國與東協外貿整體增長1.7個百分點。
三是對越南、馬來西亞進出口發揮「龍頭」作用,拉動我對東協外貿整體增長5.6個百分點。
四是中國-東協自貿區升級《議定書》全面生效,也促進了對東協農產品出口的增長。
原油、醫藥產品等進口較快增加
其中,受疫情影響,我國進口醫藥材及藥品619.1億元,增長14.8%。
進口原油1.3億噸,增加5%;進口煤9577.8萬噸,增加28.4%;進口天然氣2465.6萬噸,增加1.8%。
此外,進口大豆1779.2萬噸,增加6.2%;進口豬肉95.1萬噸,增加1.7倍;進口牛肉51.3萬噸,增加64.9%。
全年外貿走勢如何?
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還在加快蔓延,對世界經濟發展造成了嚴重的衝擊。最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將發生衰退,世界貿易組織也預測今年全球貨物貿易下滑較大。
國際市場的需求萎縮必然會對我國外貿出口造成衝擊,外貿新訂單減少等問題開始逐步顯現,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困難不容低估。
商務部:打出政策「組合拳」 ,努力穩住外資外貿基本盤
4月1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穩外貿相關舉措舉行新聞發布會。
商務部部長助理任鴻斌表示,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外貿發展面臨多年未有的嚴峻挑戰。根據海關統計,1至2月份,以人民幣計,我國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分別下降9.6%、15.9%和2.4%。
從近期摸底調研情況來看,外貿企業普遍面臨在手訂單取消或延期、新訂單簽約困難、物流運輸不暢等諸多問題。對此,國務院也及時出台相關政策措施,努力穩住外資外貿基本盤。
「網上廣交會」將直播帶貨
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即廣交會,自1957年創辦以來從未間斷,是我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商品最全、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綜合性國際貿易盛會。
按慣例每年的春季廣交會於4月15日開幕。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4月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決定,第127屆廣交會將於6月中下旬在網上舉辦。
據商務部外貿司司長李興干介紹,廣交會從實體展館遷移到網上,不是簡單的複製,而是一個全新的結構設計和流程再造。在內容上將會呈現三大互動板塊,使展示對接、洽談、交易融為一體。
一是建立線上展示對接平台。
本屆廣交會將推動2.5萬家廣交會參展企業全部上線展示,分為出口展和進口展,分別設立相應展區,其中,出口展按照電子家電類、日用消費品類、紡織服裝類、醫藥保健類區分16大類商品,分別設置50個展區;進口展將設置電子家電、建材五金等6大題材,所有展品同時上線。
網上廣交會將優化查詢系統,完善多種語言的搜索功能,便利採購商尋找展商和展品。通過技術手段,重點宣介中國品牌企業和商品。同時,加強供采對接服務,在線舉辦專場對接活動,加大線上撮合力度,提升辦展成效。
二是設立跨境電商專區。
屆時將舉辦主題為「同步廣交會、環球享商機」的活動,通過建立交換連結,按照廣交會制定的統一名稱和形象,在統一時間開展線上經營活動,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是設立跨境電商綜試區專題,宣傳各綜試區工作,推介一批跨境電商品牌企業。二是擇優遴選一批跨境電商平台,突出「企業對企業」的貿易展特色。
三是提供直播營銷服務。
屆時將建立網上直播專欄與連結,為每一家參展企業單獨設立10×24小時全天候網上直播間。在展前將對企業進行專題培訓,提升企業直播銷售能力。此外,平台還將提供回看點播、視頻上傳、互動交流、分享等功能,來豐富展會的表現形式。
今年1至2月份,農產品進口額達到了234.5億美元,同比增長5.1%。在全球疫情蔓延的情況下,如何繼續發揮好農產品進口穩定市場的作用,引發普遍關注。對此,任鴻斌表示,我國三大主糧自給率高,儲備、庫存充裕,糧食進口只占國內消費量的2%左右,進口農產品和食品主要是為了調劑品種。
跨境電商綜試區企業品牌超3000
2015年3月,杭州建立第一個跨境電商綜試區。2019年,我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額達到了1862.1億元人民幣,是2015年的5倍,年均增速49.5%,綜試區在外貿發展中的作用也日益凸顯。
4月7日,國務院決定新設46個綜試區,加上已經批准的59個,全國將有105個綜試區,覆蓋30個省、市、自治區。綜試區將繼續通過開展先行先試,並適用跨境電商零售出口稅收、零售進口監管等政策措施。
減稅降本助加工貿易度過寒冬
當前,國際疫情嚴重衝擊世界經濟,加工貿易受疫情的影響更為快速直接。一方面,出口訂單在減少。另一方面,全球供應鏈受阻,進口原材料、零配件存在困難。
李興干表示,為了支持加工貿易發展,國務院常務會議出台了四項重要舉措:
一是暫停徵收內銷緩稅利息,暫免徵收至年底。
二是擴大內銷選擇性徵稅試點,範圍擴大至所有的綜合保稅區。利用該項政策,企業可以自主合理地降低稅賦。目前,這項政策已經在全國40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實施,其中24個是綜合保稅區,試點擴大至全國113個綜合保稅區,更多的企業將從中受益。
三是優化加工貿易結構,加快修訂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
四是調減禁止類商品目錄,將已不屬於「兩高一資」的產品從目錄中剔除。
李興干表示,下一步,將著力提升加工貿易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延長產業鏈,由加工組裝向技術、品牌營銷轉變,推動生產製造與服務貿易融合發展;支持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承接梯度轉移,實現區域協調發展;支持加工貿易企業開拓國內市場,加強產供銷對接,促進內外貿協同發展。
來源:江蘇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