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寵物種類日益多元化的今天,為什麼大熊貓沒有被人當寵物來養?

2019-09-14     往裡美寵物

隨著寵物行業在我國的飛速發展,日常養寵儼然成為了一種時尚。

生活中我們比較常見的寵物主要是犬貓、魚類、烏龜、蜥蜴等等,當然也有一些另類的寵物,比如大白鵝、大公雞、土撥鼠、甚至是一些蛇類(這種動物小美光是想想就是毛骨悚然),在寵物種類選擇的道路上,似乎已經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愛寵人士的步伐,可是在寵物種類日益多元化的今天,為什麼沒有個人去養大熊貓當寵物呢?小美今天就跟大家一起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2019年上海亞寵展上把白蛇當寵物的二次元少女

一、實在是不敢養

熊貓總是以一副憨態可掬的蠢萌形象示人,但千萬不要被這貨所迷惑,它實實在在是一隻猛獸。

1、熊貓會攻擊人

有的人看到這一點會說,貓貓狗狗等一些其他動物都會攻擊人,況且動物園的那些飼養員整天把熊貓翻來滾去的也沒見它們發起攻擊,對於這一點小美只能說這部分小夥伴太天真。

首先,熊貓屬於大型動物,成年熊貓身長1.2-1.8米,體重最高可達180千克,同時它們的四肢還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以這種噸位和體量,即使人被它輕輕的撩一下,不殘也得重傷,這豈是普通貓貓狗狗的傷害所能比擬的。

其次,熊貓的成長一直都是飼養員在陪伴,熊貓自然會對這些人產生信賴感,但是飼養員也只是敢對那些未成年的小熊貓翻來滾去,即使這些熊貓想要攻擊他們,往往也不會造成多大的傷害,當面對成年大熊貓的時候,所有的動作都必須小心翼翼,就算是喂食,有時候也會是遠遠的扔給它們。

飼養員也只是對未成年的小熊貓敢使出這樣的手段

2、熊貓戰鬥力驚人

網上有這樣的一個段子,說的是熊貓在海拔2000米的山裡,奔跑速度可以超過平地上的劉翔,可以爬上20幾米高的大樹,能把三四頭狼當做坐墊玩,雖很少有人親眼見過這些景象,但是國人對熊貓的認識由來已久,早在文字產生初期就記載了熊貓的各種稱謂:《書經》中稱貔,《毛詩》中稱白羆(pi),《峨眉山志》中稱貔貅,《獸經》中稱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稱貘等等,因漢代東方朔在其《神異經》中對熊貓有過這樣的描述:「南方有獸,名曰齧鐵」,故人們也把熊貓稱為食鐵獸。僅從這些稱謂中,我們就可以看出熊貓是一種猛獸。

另一方面,熊貓的祖先是一種由擬熊類演變而來的肉食動物始熊貓,距今已經有超過800萬年的歷史,這也確立了其食肉目、熊科的歸屬。有研究表明,大熊貓咬合力犬齒約為1298.9磅 ,裂齒約為1851.9磅,咬合力僅次於北極熊,和棕熊齊平,比獅子老虎都厲害,倘若人被它咬一口,我想骨頭當場應該就會碎掉吧!

熊貓與部分猛獸咬合力對比

拓展資料:戰鬥民族也不能私人養熊了!

把熊當成寵物來飼養,在彪悍的戰鬥民族俄羅斯人眼中,可以說是一種司空見慣的行為,但是從2020年1月1日起,這種行為將從法律上被嚴格禁止!

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於今年的6月28日簽署了一項新法案,法案稱:為了人和動物的安全著想,禁止俄羅斯人把鱷魚、、獅子、眼鏡蛇和蠍子等大型食肉動物和有毒動物作為寵物

不過,該法案不意味著強行將人們與他們的寵物分開,報道稱:這項禁令將於2020年1月1日生效,此前已經獲得的寵物都將被允許留在主人身邊,直到它們死去。

啊~小美在想,趁著法案沒有實行之前,是不是會有一大批的俄羅斯人去瘋狂尋購熊類動物呢?

戰鬥民族的日常帶熊兜風

二、真心是養不起

養熊貓首先就要解決吃喝拉撒的問題。

假設個人允許飼養大熊貓當寵物,我們只從吃喝拉撒上來看,普通人是否能夠養得起它。幼年熊貓的飼養成本不做過多計算,因為飼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成年階段占據的時間最久,所以我們以成年熊貓舉例。

1、飯量驚人

雖然說大熊貓屬於食肉目的肉食動物,但是隨著不斷的進化,現在的熊貓(圈養和野生)基本上是以高纖維的竹類為主要食物,圈養大熊貓(有可能成為寵物的熊貓)常用的食用竹種類有巴山木竹、刺竹、白夾竹、箬葉竹、淡竹、苦竹、闊葉箬竹、毛竹、冷箭竹、拐棍竹、矢竹、三月竹筍、方竹筍等。

成年熊貓一天需要吃掉20kg左右的竹子,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小夥伴都能隨時隨地的搞到那麼多的新鮮竹子,所以用竹筍代替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目前國內某網購平台上竹筍的價格普遍在5kg/30元左右,也就是說,一隻成年熊貓,一天要吃掉120元的竹筍,這還不包括它的一些開胃食物,比如蘋果、牛奶、窩窩頭(非普通玉米面窩窩頭,需精心調配食材製作)等,這些怎麼著也值30塊錢吧,那麼一天光是吃就得150元,一個月4500元飯錢!

大熊貓的愛心餐中就有心形的窩窩頭

2、排便量驚人

大熊貓體積龐大,每天需要的維持身體運作的能量就必須很充分,但是它們的主食竹子中營養低劣且不易消化,這就需要它們以減少運動量不斷進食來抵消這種不利。

大熊貓每天需要花費將近一半的時間(往往超過12小時)來進食,不斷的往肚子裡填充食物,必然會大量的排出糞便,據統計一隻成年熊貓一天的排便次數超過100次!(哦,天哪!)總不能就讓粑粑在那裡放著吧,畢竟都是小家小戶,放多了怎麼行?換句話也就是說普通家庭的熊貓主人每隔十幾分鐘就要清理一次糞便,什麼都不用乾了,就守在那鏟粑粑吧!這樣的話就相當於抵消掉一個成年人一天的薪資了,就按一天150元吧,一個月就是4500元的鏟粑粑費!

熊貓粑粑一坨的量也是很感人的

只從吃喝拉撒上計算,一隻熊貓一個月就要消耗掉9000元,殊不知大多數的國人,月薪也就3000-4000元,這還不算其他的費用,比如洗澡、生病等等,這樣算下來,一年下來,養一隻熊貓怎麼著也得十幾萬元,反正小美是沒有這個經濟實力養它!

拓展資料:熊貓在國外的土豪生活

熊貓是中國特有的異獸,外國人想養只能租借,而且還不一定能租到,所以熊貓在國外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下面我們就看看部分國家是怎麼對待我們的「國寶」的。

美國

必須給大熊貓投保一百萬美元的壽險。

日本

租借費:100萬美元/年;想到動物園看熊貓要抽籤,中籤率1/46。

荷蘭

租借費:200萬美元/年;花費700萬歐元給熊貓蓋了個「皇家宮殿」。

荷蘭的熊貓宮殿

英國

蘇格蘭為了熊貓寧願不獨立,兩隻熊貓阻止了英國的分裂。

英國的熊貓專機

三、瀕危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個人怎能說養就養

大熊貓被稱為「活化石」,距今已有800多萬年的歷史,是中國的國寶,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截止到2018年11月,全世界圈養大熊貓的數量僅有548隻,野生大熊貓數量1800多隻,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物種,這點數量真的是太少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棲息環境縮小

目前大熊貓的分布地點僅限於中國陝西秦嶺南坡,甘肅、四川交界的岷山,四川的邛崍山、大相嶺、小相嶺和大小涼山等彼此分割的6個分布區域,棲息于海拔為1400-3600米之間的落葉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亞高山針葉林帶的山地竹林中,總面積為29500平方公里。每個區域又由於高山、河流或公路、耕地等人為因素的影響,再被分離成更小的單位,所以棲息地實際面積不足總面積的20%,僅有約5900平方公里。支離破碎的棲息地和孤立分布的生存狀態對於大熊貓的繁殖和抵抗自然災害都是十分不利的

大熊貓的棲息地範圍越來越小

2、近親繁殖

大熊貓的棲息環境單一,面積狹小,絕大多數的熊貓個體都來自同一個野生環境,近親繁殖就變得不可避免,這就很容易導致幼仔在出生後出現畸型或者發育不良,種群難以得到維持和發展。

3、熊貓生育能力和育兒行為高度特殊化

熊貓不像普通的貓貓狗狗一樣,7、8個月就性成熟,圈養條件下雌性大熊貓4歲左右,雄性大熊貓6歲左右才進入性成熟,而野生大熊貓性成熟更晚,它們除了發情配種季節外,其他時候一般是單獨生活,這就在性成熟之前增加了很大的不確定性;

另一方面,雖然成年熊貓看著很高大威武,但是它的新生兒在出生時發育相當的不成熟,體重僅僅是它母親體重的0.1%,初生幼仔體重很輕,初生重平均為145克左右,約為成年大熊貓體重的千分之一,最輕的為51克,最重的為225克,同時照顧孩子對於雌性大熊貓來說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通常歷時18個月,有時甚至長達兩年,直到她的下一個孩子出生,這樣的幼崽如果得不到精心的呵護是很容易夭折的。

新出生的熊貓幼崽真的就那麼一點點

小美寄語:

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個人不能同時也是很難飼養的,但是有條件的話是可以認養的。

認養並不是把熊貓帶回家裡養,而是認養人通過出資讓大熊貓擁有更加舒適、健康的美好家園,被認養的熊貓依舊會放在園區里由專業人員照顧,認養人有探視的權利。

目前很多有實力的人比如成龍、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張永珍、桌球世界冠軍張怡寧、台灣企業家郭台銘、跳水皇后高敏等人都認養過熊貓,如果你也有實力,同時願意為大熊貓的保護及研究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相信也是有機會認養到可愛的熊貓寶寶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K5DNm0BJleJMoPMYYD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