惦記,比牽掛更濃,比思念更深

2019-10-12     心成一閱

被人放在心裡惦記是什麼樣的感覺呢?

是無助時,有人在背後默默支持你;

是有難時,有人會用行動幫助你;

是無論你走到哪,都會有這麼一個人在心裡為你保留位置。

人生有一大幸事,就是能被別人放在心裡惦記。

1

惦記,是把你放在心上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請求朋友幫忙做一件事,他當時答應會幫助,可過後你發現他根本就沒有去做,當你去問其原因時,他卻輕描淡寫地說忘記了。

這種感受比起失望,更令人寒心,因為他根本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在人生際遇中,擦肩而過的有很多,為你駐足停留的卻不多,能把你放在心上惦記就更少了。

俗話說:「千金難買,一個在乎你的人;一生難求,一顆惦記你的心。」

惦記你的人,一定是在乎你的。

你會被他放在心上,有時他還會把你看得比自己還重要。

晏子有個好友叫北郭騷,為人孝順,但家境窘困,曾受過晏子的幫助,因此結交為好友。

後來晏子被齊景公猜忌,四處流亡。

路過北郭騷家時,晏子進去和北郭騷告別,並告知自己的處境後便走了。

晏子走後,北郭騷十分惦記著晏子的安危,並努力想辦法為他解圍。

他對家人說:「我仰慕晏子道義,與之相交。如今晏子被無端猜忌,我將用生命為他洗清冤屈。」

於是北郭騷換好衣服,前往王宮拜見齊景公。

北郭騷對齊景公慷慨激昂地說:「晏嬰是名聞天下的賢相,因他在,其他國家畏懼才不敢侵犯。如果他不在了,齊國必遭侵犯。我不想看見國家生靈塗炭,我願用我的生命為晏子洗清冤屈。」

說完,便自刎身亡。

景公見此非常後悔,親自駕車去邊境追回了晏子。

晏子知曉北郭騷的舉止後,感慨道:「我何德何能,被人如此惦記呀!」

人們常說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可惦記你的人會盡他們的全力去理解你、支持你。

惦記你的人,你的事,他會盡全力去幫助;你的難,他會看在眼裡;你的累,他會想著替你分擔。

因為在乎你,所以把你放在心上。

2

惦記,是真心實意的關心

鈴木健二說:「所謂關心,就是對別人的惦記之心。惦記不是煞有介事的,而是細微的,不露聲色的。」

一個人惦不惦記你,就看他關不關心你,那種關心是真心實意的。

1918年,林語堂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了兩篇文章大火,引起了胡適的注意。

胡適十分關心林語堂的去向,也想把林語堂「挖」進北大。

當胡適知道林語堂要出國留學時,特意去了解了情況。

得知林語堂遇到資金困難時,便聯繫他,北大會支持他繼續深造,但這是北大工資的預付款,畢業後他要留在北大工作。

其實北大並沒有這條申請,那留學的資金是胡適自掏腰包來的。

胡適每個月準時給林語堂匯款過去,並非常關心林語堂的近況,時常對他噓寒問暖。

林語堂學成歸來後,便到北大就職,就職儀式上發言時,特地感謝了胡適這些年的照顧和關心。

可當他向北大還錢時,卻被告知那筆錢不是北大出資的,而是胡適自己省吃儉用攢給他的。

惦記我們的人,或許在我們身邊的存在感並不強,可當我們有難時,他們卻是第一個出現來幫助我們。

有句話說:「朋友幫你,是情誼,不幫你,是他們的本分。」

要知道,人在有難時,是最考驗身邊人的人性,能經過人性洗禮留下來的人,才是我們真正該珍惜的人。

在這個世界上,能夠得到他人的關愛,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惦記一個人,是裝不出來的,因為惦記要真心實意,才能讓人感受到溫暖。

3

惦記,是無時無刻的牽掛

惦記你的人,不會在乎你的成就有多少,你的價值有多高。

他們只會擔心你是否會餓著,是否會累著,是否會快樂。

世界上最惦記你的人,應該就是父母。

因為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孩子離開了他們,就會無盡地牽掛著孩子。

有個年輕人,因厭倦了枯燥的生活和父母的管束,在和父母大吵了一架後離家出走了,想做出一些成績證明自己。

可離家後不久,他經歷了很多挫折,日漸沉淪,每天渾渾噩噩地過著,他無顏面對父母,所以不敢回家。

多年後,他的父親去世了,母親也老了,可他依舊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

而他的母親則四處打聽兒子的下落,每到一個收容所,她都哀求別人把把一張畫像貼在那裡。

畫里是一位面帶微笑、滿頭白髮的母親,下面有一行手寫的字:「兒子,你在外面過得好嗎?我一直在等你回家。」

幾個月後的一天,流浪漢懶洋洋地晃進一家收容所,正排隊等待一份免費的午餐。

他心不在焉地四處張望,在目光掃過告示欄的瞬間,看到一張熟悉的臉自語道:「那會是我的母親嗎?」

他上前觀看,確實是他母親!他站在母親的畫像前,泣不成聲……

於是,他朝著家的方向一路狂奔,可當他趕到家時,已經是凌晨了。

站在門口,他遲疑了一下,該不該進去?

最終,他決定敲門,手剛碰到門,門就自己開了,他想著為什麼門沒鎖,家裡進賊了嗎?

他急忙衝進臥室,卻發現母親睡著了。

他輕輕地喚醒母親說:「媽媽,我回來了!」

母親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她揉了揉眼睛,眼前的人確實是自己的兒子。

娘倆緊緊抱在一起,兒子問:「門怎麼沒有鎖?我還以為有賊闖了進來。」

母親柔柔地說:「自打你離家後,怕你回來進不了家門,那扇門就沒有上鎖過。」

因為惦記兒子,所以母親一直為孩子留一扇門。

孩子永遠是父母的牽掛,儘管知道孩子已經長大,還是忍不住地去擔心孩子在外是否受了委屈,是否過得好。

所以世界上最惦記我們的,應該就是父母了吧!

他們會支持你的決定,理解你的想法,即使所有人針對你,他們也會毫不猶豫站在身前張開羽翼保護你。

惦記,是真情流露,是真心在乎,惦記比牽掛更濃,惦記比思念更深。

在生命歷程中,能被人惦記是多麼的幸運,所以好好珍惜惦記你的人吧!

因為惦記,千金難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HlEwW0BMH2_cNUgGI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