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菜之困:菜庫變成垃圾場,10年治理成效不彰

2019-09-05     平安嘉定

導讀

近年來,快速發展的蔬菜產業產生了大量廢菜爛葉,累積傾倒的尾菜腐爛變質,令人作嘔。由於蔬菜流通環節的尾菜量大且集中,並且資源化利用難度大、處理成本高,甘肅尾菜治理已有10餘年,至今未有明顯成效.

在蘭州市榆中縣三角城鄉尾菜資源化利用示範區,由於生產線停工,用於堆放尾菜處理殘渣的貨場堆滿了腐爛的尾菜 王朋 攝

菜庫變成垃圾場, 隨意傾倒隱患大

甘肅省蘭州市是我國高原夏菜主產區,也是「北菜南運、西菜東調」集散中心。

每到蔬菜產銷旺季,沿著G312國道或G22高速途經蘭州高新區定遠鎮時,空氣中總是瀰漫著一股刺鼻的酸臭味。當地居民告訴半月談記者,這是堆積的尾菜腐爛後散發的臭味。蔬菜在運往各大消費市場前,在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必須去掉的菜葉就是尾菜。

半月談記者在蘭州市高新區定遠鎮、榆中縣三角城鄉等蔬菜集散中心看到,滿載蔬菜的貨車隨處可見,幾乎每個蔬菜保鮮庫里都堆滿了廢菜爛葉,部分腐敗尾菜堆滲出黃綠色水體四處橫流,滋生出一群群蚊蠅。

在定遠鎮全順產銷專業合作社的菜庫,工人們正忙著分揀蔬菜。一棵娃娃菜被剝得只剩白色的菜心,一根芹菜要去掉近2/3的莖葉,幾名工人不一會兒就被堆積的尾菜包圍。

蘭州市農產品產銷協會會長蔣建偉告訴半月談記者,大部分蔬菜在包裝前至少會去掉1/3的菜葉,並且蔬菜產銷季節集中,尾菜量大難處理,很多菜庫企業只能暫時把尾菜堆放在菜庫的院子裡。「僅定遠鎮就有40多家菜庫企業,每天產生的尾菜超過3000噸。」

據了解,過去定遠鎮的尾菜都集中傾倒在定遠鎮蔣家營村胡家溝。去年6月份,當地投入資金2600多萬元整治胡家溝,並禁止在胡家溝傾倒尾菜。

半月談記者看到,有執法車輛在胡家溝附近巡查,但是仍有部分菜庫企業偷偷地找其他地方傾倒尾菜。蔣家營村東山一處山坡,多了幾個機械挖掘的深約4米、長約20米、寬約5米的深坑,坑體中填滿腐敗的尾菜,部分坑體的尾菜已發黑並滲出黑水,形成一個個大小不一的黑水坑。

據司機介紹,這是部分菜庫企業租用的專門用於傾倒尾菜的土地,隨意傾倒尾菜的現象在當地仍然較為普遍。

探索尾菜治理,10餘年成效不彰

高原夏菜產業已成為蘭州市特色品牌產業。近年來當地雖然探索了尾菜生物發酵、工廠化處理等資源化利用方式,但仍無法破解尾菜之困,主要卡在兩個方面。

一是尾菜量太大,產生期集中。甘肅農業大學研究員晉小軍跟蹤調查尾菜問題10年有餘。他介紹,尾菜主要在蔬菜的生產和流通環節產生,生產環節產生的尾菜通過生物菌劑堆肥、漚肥等方式,可以就地處理、直接還田。但是流通環節的尾菜量大、集中,現有尾菜資源化利用企業無法消納,處理難度大。

每年6月至9月,除了蘭州本地蔬菜外,來自永昌、臨洮等省內多地和寧夏、青海等省區的蔬菜,都會在蘭州包裝為成品,經過冷藏處理後,再銷往外地。蘭州市農業農村局數據顯示,2018年蘭州市僅流通環節產生的尾菜就超過90萬噸。目前蘭州現存的工廠化處理生產線,年處理尾菜只在10萬噸左右。

二是尾菜處理成本高。2018年浙江華慶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榆中縣三角城鄉一家菜庫企業合作,投入1200萬元建成運營了一條工廠化處理生產線,日處理尾菜400噸。華慶元公司蘭州分公司負責人張文俊介紹,生產線採取機械壓榨、固液分離的處理方式,處理一噸尾菜的成本達到106元。由於很多菜庫企業拖欠尾菜處理費用,生產線現在基本處於停工狀態。

據了解,蘭州市政府曾引進廣西來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尾菜生產有機肥,這是一個省級尾菜處理利用專項資金扶持項目,但由於成本、融資等多種原因,企業運行不久就停工停產。

8月6日,在蘭州市高新區定遠鎮蔣家營村的一處山坡,一輛貨車正在傾倒尾菜 王朋 攝

甘肅省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呂文軍介紹,蘭州高原夏菜以娃娃菜、菜花、芹菜等葉菜為主,尾菜含水率超過90%,乾物質非常少,有機肥、飼料產出率低、成本高,並且尾菜易腐爛變質,尾菜資源化利用項目缺乏吸引力。

呂文軍說,過去他們曾嘗試發展沼氣、養殖麵包蟲等方式處理尾菜,但是尾菜水分太大,產氣量太低,並且尾菜量太大,靠養殖麵包蟲根本無法消納產生的尾菜。10多年下來,推薦和試用的方法有多種,但都難以解決尾菜之困。

綜合施治方可避免治理「爛尾」

高原夏菜產業是甘肅扶持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特色優勢產業。近年來,甘肅鼓勵適宜蔬菜種植地區農民發展蔬菜產業,全省蔬菜種植面積由2014年的750萬畝增長至2018年的980萬畝。隨著蔬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尾菜量也急劇攀升。呂文軍、晉小軍等人認為,在國家環保政策收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背景下,尾菜亟須綜合施治。

不少蔬菜種植大戶和菜庫企業環保意識淡薄,寄希望於政府解決尾菜難題,不願承擔尾菜治理費用。「要徹底解決蘭州尾菜難題,必須落實『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呂文軍說,現有很多尾菜處理技術均已成熟,通過政府引導,吸引社會力量開辦尾菜處理工廠,菜庫企業強制性繳納尾菜治理費用,以補貼尾菜處理成本,形成「政府引導+企業付費」的綜合治理機制,方能解開死結,形成良性循環。

同時,要加強職能部門的協同監督管理。呂文軍、晉小軍等人認為,尾菜治理是一項綜合系統性工程,需要國土、環保等部門協同發力。相關職能部門要進一步明確監管、污染懲治等責任,強化對隨意傾倒尾菜等行為的監管和懲治。

此外,還應進一步加大財政補貼。據了解,甘肅省自2011年起,每年省級財政補貼1000萬元用於治理全省尾菜難題。這1000萬元的補貼主要用於全省蔬菜生產環節的尾菜處理,流通環節的尾菜處理補貼僅有100萬元。一些蔬菜企業和尾菜處理企業建議,可通過「以獎代補」等方式,鼓勵企業按照環保要求處理尾菜。

轉自半月談,https://www.toutiao.com/i6730394437047812619/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H5NAm0BJleJMoPM_V7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