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鋪車站,一個建站八十多年的老火車站,如今只剩下殘磚斷垣,只留下永遠的記憶。
站在小水老火車站的舊址,看著飛速馳過的列車,看到兩條軌道輔就的鐵路,看著曾經紅綠燈閃爍的地方,油然湧出一種莫名的感慨:時代的步伐太匆匆了,仿佛瞬然之間,一個熟悉的東西便不復存在,只有歷歷在目的回憶和若即若離的惆悵!小水鋪車站的整體撤離,讓曾經人流熙攘,耒陽境內四大火車站之一的小水鋪車站,一下變成一段京廣鐵路再普通不過的區間,一段只有雙軌鐵路的行車區域。
沒有了喧譁,沒有了哨響,沒有了愰動的旗幟,更沒有了紅綠燈光,如果一個不熟悉歷史的人走進這裡,絕對不會想到,這裡過去曾經是耒陽客流量排名前三的老火車站。
舊貌切割得是那麼徹底,再熟悉的人,哪怕是住在附近的人,今天來到這裡,也看不出老小水鋪車站任何過去的一絲印痕,一絲馬跡。
隨著高鐵的發展,今天的京廣鐵路,除了貨運,客運已銳減至一半,而曾經面向大眾的慢速列車,早已不復存在,綠皮車廂更是難尋蹤影。
曾經穿梭於公平圩、李家村、小水鋪、浪石坪、灶市、田園、哲橋、瓦園這些耒陽境內的慢速列車,早在十多年前就已停開,沒有了客運,李家村、浪石坪、田園、段家莊、瓦園這些耒陽境內的小站,便沒有存在的必要,而小水站雖然沒有了客運,但仍然承擔了貨運任務,因此一直存在到了上幾年。如今,隨著高速公路貨運的增強,鐵路貨運也逐步減少,於是,類似於小水鋪這樣的老車站,也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退出舞台。小水鋪車站撤除後,今天的耒陽境內,只剩下公平圩、灶市和哲橋車站。
始建於1935年的小水鋪車站,也成為耒陽境內京廣鐵路四大老車站唯一退出歷史舞台的車站,八十多年的歷史,濃縮成二條軌道,一條往南,一條往北,把時代的變遷,演變成一段故事,一段往事,當然,有些記憶是永遠無法抹去的。
小水鋪車站因建於小水鋪而得名,最早為兩股道,京廣鐵路複線修通後,變成三條,從民國開始到解放後,小水鋪和公平圩、灶市、哲橋站一樣,均為四等小站。客運方面,小水鋪車站由解放前的一對,到解放後的二對,再到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四對,年發送旅客一萬多人次,最多二萬多人次。貨運方面,小水鋪車站以發運煤炭為主,年運送貨物十多萬噸,多時二十多萬噸。上了年紀的人都知道,小水鋪車站最輝煌的歷史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隨著改革開放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小水鋪及周邊鄉鎮個體商販增多,客流量增大,四對列車過境停靠這裡,人流熙攘,好生熱鬧。那時候的小水鋪站,站長有近千米,建著主站台、售票大廳、乘客休息室、鐵路貨運倉庫、鐵路職工家屬區、生活區,還有工棚、服務區、更有道釵、紅綠燈設施。光車站工作人員就有幾十個,他們穿著鐵路制服,拿著信號旗或信號燈,吹著哨子,好不神氣。小水鋪車站的繁華,也帶來了小水鋪的整體繁榮。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小水鋪是耒陽紅薯粉皮集散地,是糧食交易主要區域,更是竹器、礦產品、農副產品集貿區。當時的小水供銷社,雖然是一個鄉社,但比一般區社貨物銷售量都多。由於名聲在外,當時小水鋪車站外來人員也非常之多,主要是從事商貿交易的商販,有的來自岳陽,有的來自衡陽,最遠的來自武漢,他們乘列車來到這裡,從小水鋪圩場進購紅薯粉皮,肩挑背扛,再擠上列車,那種盛況,如同電影畫面,定格在久遠的記憶中。可以說,小水鋪的紅薯粉皮,伴著小水鋪車站的興盛而走向外界,讓耒陽這一傳統產品,至今聲名遠揚。
今天的小水鋪譚鳴紅薯粉皮仍是耒陽在全國叫得最響的品牌,這和以往的沉澱,肯定有一定關聯,厚積才能簿發。小水鋪車站的客運高峰期,大抵都是冬末季節,寒風凜冽,卻有不少扛著大包小包的人,坐在候車室里,焦急等著列車的到來。當列車轟鳴著停在站台上,只見人流攢動,乘客蜂湧而上,有的從車門口,有的乾脆從車窗爬,那種景況,對今天的人來講,早已陌生,但在當時,卻再也正常不過。住在小水鋪車站附近的一譚姓中年人,至今仍記得這樣一件往事,上世紀八十年代,幾個外地來小水鋪做生意的人,由於沒有乘到車,夜裡就坐在車站候車室里,互相擠著取暖,渡過漫長的冬夜,直到第二天才乘車離去。
那時候的人都很淳樸,捨不得花錢住旅社,寧肯在車站挨凍挨餓,當時沒有空調,熱天一身汗,冬天打哆嗦,在車站這類人到處都是,習以為常。隨著時代的發展,特別是交通的飛速發展,公路,特別是高速公路的增多,小水鋪車站這種人流擁擠的盛況,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衰落,列車銳減,人流銳減。
進入二十一世紀,高鐵的開通,更是把小水鋪站這種小車站,擠兌成列車不停,沒有任何客流的小站。如今,小水鋪車站結束了它過去的繁榮,撤除了所有設施,成為一段歷史,成為京廣線上成百上千壓縮撤除的車站之一。時代在前進,小水鋪車站記載著耒陽鐵路的往事,當我們回眸這座車站的歷史,驟然發現,武廣耒陽車站,正以微笑的姿態,揮揮手,把新的故事寫在耒陽人眼前。這將是更加恢宏的故事,更加令人自豪的耒陽明天!
小水鋪車站因建於小水鋪而得名,最早為兩股道,京廣鐵路複線修通後,變成三條,從民國開始到解放後,小水鋪和公平圩、灶市、哲橋站一樣,均為四等小站。客運方面,小水鋪車站由解放前的一對,到解放後的二對,再到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四對,年發送旅客一萬多人次,最多二萬多人次。貨運方面,小水鋪車站以發運煤炭為主,年運送貨物十多萬噸,多時二十多萬噸。上了年紀的人都知道,小水鋪車站最輝煌的歷史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隨著改革開放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小水鋪及周邊鄉鎮個體商販增多,客流量增大,四對列車過境停靠這裡,人流熙攘,好生熱鬧。那時候的小水鋪站,站長有近千米,建著主站台、售票大廳、乘客休息室、鐵路貨運倉庫、鐵路職工家屬區、生活區,還有工棚、服務區、更有道釵、紅綠燈設施。光車站工作人員就有幾十個,他們穿著鐵路制服,拿著信號旗或信號燈,吹著哨子,好不神氣。小水鋪車站的繁華,也帶來了小水鋪的整體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