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央視《新聞聯播》播發《插艾草 粽飄香 多彩活動迎端午》,其中報道了寧波鎮海九龍湖鎮舉行了熱鬧歡騰的舞龍表演。報道全文如下
明天就是端午節了,豐富多彩的端午民俗活動已經在各地展開,人們在活動中感受著端午豐厚悠遠的傳統文化。在寧波鎮海九龍湖鎮,熱鬧歡騰的舞龍表演引人入勝,70多位小朋友揮舞著小龍頭在橫溪村巡遊祈福。
寧波人端午習俗有多豐富?
吃的、玩的很精彩哦
賽龍舟
寧波是端午節龍舟競渡發祥地之一,1976年在鄞縣雲龍鎮甲村石禿頭出土的羽人競渡紋銅鉞,證實寧波早在2000多年前,就存在龍舟競渡活動。
掛「端午三友」
艾葉、菖蒲、蒜頭被稱為「端午三友」。一到端午,不少老寧波就要到附近田野采艾蒿,到河塘拔菖蒲,紮成艾束菖蒲劍掛在自家門楣及窗戶上;中午要燒蒼朮,讓中草藥的清香氣味持續均勻地飄浮在每個角落;有的還在艾旗下面掛一個大蒜頭。
佩香囊
婦女、兒童會佩戴艾葉、香袋、布虎等驅邪的東西,有的還會用草藥煮水浴身,目的在於辟邪攘毒、驅疾防病。
雄黃畫「王」
在寧波,家長喜歡在端午節那天,以小兒額頭塗抹雄黃為習俗,意在可驅避毒蟲。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
送端午擔
按照寧波舊俗,有對象的男青年還要在端午挑「端午擔」送女方家。端午擔,少者四色,多者八色,黃魚要成雙,一隻蹄膀、一隻雞、粽子、荸薺、粉乾等等,最重要還有一隻頭頸塗紅的戇大鵝,故也有「呆大」女婿一說。
吃鹼水粽
老寧波的端午節,很多人都會在家裡包粽子。寧波人包粽與別處不同,寧波箬殼粽用的是老黃箬殼(毛竹殼)或用青竹殼,寧波粽子是稠粘適口的鹼水糯米粽,包紮成稜角分明的四角枕頭形。吃的時候,蘸點白糖又香又糯。
端午節要來啦
無論各種習俗
最重要的是
放開肚子吃吧
祝各位,端午安康!
來源:央視《新聞聯播》、寧聚
編輯:沈曉燕
喜歡的請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