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黃金周帶動萬億消費,哪些股票要漲飛?

2019-10-08   新浪理財師

恰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今年的國慶黃金周可以說亮點頻出。

總體來看,國慶長假期間,國內消費熱情爆棚,電影、餐飲、旅遊等消費領域大放異彩,多項相關數據創出歷史新高,

同時,從整體消費趨勢來看,中老年消費能力正不斷升級,下沉市場的消費能力也得到體現。


旅遊向來是假期消費的最大亮點之一,目前國內的旅遊市場已突破5萬億元大關。

今年五月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2018年文化和旅遊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全年國內旅遊人數55.39億人次,收入為5.97萬億元。而在2009年,國內旅遊收入僅1.02萬億元;出遊人數19億人次。

而作為一年一度的出遊旺季,國慶黃金周期間居民出遊熱情依舊高漲。

官方統計,黃金周期間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7.82億人次,同比增長7.81%;實現國內旅遊收入6497.1億元,同比增長8.47%。

對此,文化和旅遊部將其歸因於「景區降價、高速免費、文旅融合和監管有力」等積極因素影響。但反之,對於景區來說,「降價」等長期政策因素,或對其收益產生負面影響。

10月8日開盤後,旅遊板塊集體下挫。

與此同時,旅遊業的發展也帶動了國內的免稅行業。

數據顯示,2013年國內免稅店銷售額為33億元,2018年免稅銷售額突破百億大關,2019年前5個月銷售額為58.67億元,同比增長24.3%。



離島免稅是當前中央支出海南建設的創新性政策。今年以來,在原來僅有的三亞、海口兩個免稅店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海口日月廣場免稅店和博鰲免稅店,離島免稅形成了四店齊發的布局。

其中,三亞免稅店在國慶假期首日的進店總人數1.77萬人次,同比增長31.8%,銷售額1035萬元,同比增長24.1%;第三天進店總人數2.48萬人次,同比增長28.33%,銷售額4065萬元,同比增長47.98%。

當前A股市場的免稅板塊可關注中國國旅。10月8日開盤後,該股盤中創下上市以來歷史新高98.27元,最終收報97.1元,上漲4.34%,有望躋身百元股行列。


中國國旅股價近一年 日線走勢







「吃」作為剛性需求,持續保持快速增長。據商務部監測,10月1日至7日,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1.52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5%。中國銀聯發布的數據顯示,在餐飲消費方面,今年「十一」黃金周前6天,餐飲類消費金額同比增長40.3%。

另據美團發布的《十一外賣消費大數據》顯示,2019年國慶期間,全國外賣訂單同比增長43%,其中旅行外賣訂單同比增長47%。

此外就城市而言,黃金周期間,重慶、青海、湖北、四川、江蘇等地重點監測餐飲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7.0%、16.3%、15.7%、14.0%和11.3%。



而除了吃飯,從礦泉水、啤酒到感冒靈、水果、充電寶,越來越多的用戶通過外賣「買一切」。美團數據顯示,國慶期間美團閃購的訂單同比增長了60%,其中增幅最快的品類是藥品,同比漲幅達到249%。

有趣的是,今年國慶節有上萬分外賣訂單備註「為祖國慶生」。餓了麼數據顯示,國慶前三天,全國一共有1.1萬單訂單備註了「國慶快樂」。外賣儼然已經成為國人日常消費的重要方式。

此外,據天貓數據顯示,10月1日至3日,超過300萬人次在天貓超市搶購茅台酒,十一黃金周期間的白酒成交額比去年增長了12倍。

盒馬鮮生數據顯示,10月1日至3日,線下消費增幅近三成,買的最多的前十種商品全部是海鮮,帝王蟹銷量同比上漲3000%;北京十里堡店十一當天賣出700多隻陽澄湖大閘蟹。




雖然上半年中國電影市場表現相對低迷,但下半年受強勢大片推動,電影整體票房持續回暖,特別是國慶檔掀起了新一輪觀影潮。

國家電影資金辦數據顯示,截至10月3日晚20:30,今年國內票房累計金額突破500億元,達到500.31億,用時276天創造年票房最快破500億元紀錄,比去年提前了一天。

這都要歸功於國慶檔上映的三大主旋律電影。根據各大票房數據網站統計,截至10月7日晚,《我和我的祖國》票房達22.12億元,《中國機長》為19.65億元,《攀登者》為8.20億元,三部主旋律大片票房共計已達49.97億元。成為史上最強「十一」檔。

目前三部主旋律影片的整體勢頭依舊強勁,票房持續走高,各項指標有望再創新高。據貓眼電影預測,這三部電影的最終票房或將分別達到33.07億、26.46億、9.96億,總票房突破70億人民幣。

近幾年來國慶檔電影票房基數低,2016年-2018年國慶檔票房(剔除服務費)分別為17.8億元、25.5億元、20.2億元,全年票房占比分別為3.9%、4.9%、3.6%,觀影人次分別為5686萬、7980萬、6149萬人。

而作為國慶檔電影的參與者,相關上市公司有望藉此實現可觀收益。

《我和我的祖國》主出品方包括博納影業、阿里影業;聯合出品方涉及的上市公司包括光線傳媒、萬達電影、華誼兄弟、華策影視、文投控股、橫店影視、金逸影視、人民網等。

其中,文投控股在前幾日發布公告表示,截至2019年10月6日24時,公司投資於《我和我的祖國》所產生的票房分帳收益暫為185萬元至205萬元之間。

《中國機長》則由博納影業主出品,阿里影業、萬達電影子公司萬達影視等聯合出品。

電影《攀登者》的第一齣品方為上影集團,其授權上海電影總體負責該片的宣傳、發行工作。聯合出品方包括北京文化、華誼兄弟、萬達影視、文投控股、阿里影業。

10月7日,上海電影公告稱,截至2019年10月6日,公司來源於該影片的綜合收益預計暫為700萬元至1700萬元。

不過,由於《攀登者》票房不及預期影響,上海電影在10月8日開盤跌停。此外,其他影視股也集體大跌。


上海電影10月8日開盤跌停


其實,票房大賣但股價狂跌的現象,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主要還是由於影視公司自身的基本面薄弱。

近兩年來,政府不斷對影視行業收緊監管,部分資金也開始逐漸撤離影視行業,影視公司面臨的壓力及其巨大。而根據此前的一系列財報數據,不少影視公司因為併購標的的業績承諾不達標而導致大額計提了商譽減值損失,從而出現嚴重虧損。

目前,多家機構預計影視行業的監管將持續嚴格,行業前景依舊不明朗。




十一黃金周消費總體趨勢來看,下沉市場和中老年消費潛力不斷凸顯。

首先是消費年齡層方面,根據京東數據,十一期間,16-35歲的年輕用戶在休閒旅遊總消費人群中的占比達66%以上,其中以25歲以下的用戶增長最為迅猛。

同時,36-55歲用戶增長接近六成,可以看出年紀較大的消費者正逐步釋放消費需求。

另據阿里數據顯示,10月1日至3日,體檢機構消費者中,40歲以上的消費者數量同比增長了近2倍。醫療美容機構的中老年人消費者也同比增長了近2倍。

此外,消費市場也在整體下沉。京東數據顯示,國慶長假前四天,3-6線城市下單金額平均增長20%,超過一二線城市漲幅,其中以六線城市消費最為迅猛。




另據阿里巴巴黃金周消費數據報告顯示,10月1日-3日,支付寶三線以下城市消費頻次增幅全部高於50%,縣城消費頻次猛增近90%。




國慶假期消費數據總體平穩,景氣結構與年初以來基本一致,以吃為代表的剛性消費持續穩健,此外,免稅板塊上行趨勢明確。影視以及旅遊板塊,由於政策方面的因素,從長期來看,不確定性極大。另從總體趨勢來看,下沉市場和中老年消費潛力不斷凸顯。

因此,結合中國當前消費結構和特徵,可重點配置餐飲產業鏈、免稅等相關板塊。

免責聲明

本文由投資顧問:張檳(執業編號:A0740618100005)進行編輯整理,僅代表個人觀點,任何投資建議不作為您投資的依據,您須獨立作出投資決策,風險自擔。請您確認自己具有相應的權利能力、行為能力、風險識別能力及風險承受能力,能夠獨立承擔法律責任。所涉及個股僅作案例分析和學習交流,不作為買賣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