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微信用順手後,社交看似變得容易了起來。有時候八百年前加的人突然跳出來,明明大家聊天記錄一片空白,掃一眼朋友圈就能馬上營業。實在不會說話的,發幾個有趣的表情包,雖然本質和淘寶客服口裡的「親」有一拼,至少顯得態度好。
但是有一種感覺,年輕人的社交能力整體上在退步。90、00幾乎都是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一起長大,父母一輩趕上國家經濟大發展,很少有空陪伴孩子,社交是一樣需要長期鍛鍊的能力,我們先天在環境上就有缺失。
昨天看浙江衛視的新綜藝《各位遊客請注意》我就深刻的感受到,社交困難在年輕人里也太普遍了吧!
這檔節目的主題是明星和素人一起參加跟團游,每個嘉賓帶一條旅遊線路。其中一條是陳學冬帶領的香港線,團員們彼此不認識,參加節目前拉了一個群,群里特別熱鬧,但陳學冬一上旅遊車就說了一句神預言——群里那麼熱絡,見面時一定非常尷尬。
陳學冬好懂哦,這句話是我見過太多遍的人間真實,隔著網絡大家都是交際花,一見面個頂個的大啞巴。
往後看我發現,他之所以這麼懂,因為他自己就有一定程度的社交恐懼症,他自述假如一個局裡有超過三個陌生人他就一定不會去,明星這麼內向還是挺少見的。
節目裡他第一個到達錄製現場,一上車就熟練地選擇了靠走道的位置,並且在裡面的座位放上包,這樣就沒有人會坐在他旁邊了。
放包這個操作是精髓,面對陌生人局,大多數年輕人的第一想法不是展開交流,而是先為自己劃出一個安全距離。
素人挨個上車,陳學冬的預言果然實現,大家平靜而尷尬地打完招呼後,不是假裝四處看風景,就是獨自呼吸冰凍的空氣。
看他們不自然的身體狀態,明明注意力都在車廂內的氣氛上,卻不知道能說些什麼來打破僵局,隱隱約約甚至有種看相親的感覺。
一幫年輕人始終沒話可聊,最後兩個年過六十、仍有著滿滿活力的阿姨上車,氣氛才活絡了起來。
我特別喜歡其中一位阿姨說「三十年前張藝謀看到我,我也會是明星」的自信,後面陳學冬團隊的溝通主要在由這兩位阿姨帶動,正因為她們始終敢於和樂於表達自己。
但敢開口只是社交的第一步,第二步還要顧及表達帶給別人的感受,否則也會給溝通帶來困境。
張雨綺團隊有一位劍橋大學在讀的女博士,因為她平時話多,總是嘰嘰喳喳的,大家叫她「小麻雀」。她就是非常敢於表達,卻無法收穫正面效果的例子。
小麻雀話密得和大老師有一拼,相處不過幾天大家就發現,不管和她說什麼都只有一個後果——聽著她喋喋不休再也插不上話。於是,大家開始有意無意的避開不和她搭話,她卻沒有察覺。
直到團隊中的所有人都對她抱有怨言,旅途的車上隊友們嘗試想要提醒她,「一味的輸出也不是好事,一個電腦總不能永遠下載」。
可小麻雀認為話多是出頭、表現的性質,並沒有感受到他人的不耐煩。
她的表達太自我了,缺了一些察顏觀色的能力。節目裡她引爆其他人不滿的一個點是在張雨綺讓辛苦了一天的攝像大哥休息一會兒時,她插了一句「你們不用假裝敬業的」。
小麻雀自以為俏皮的在開玩笑,但全車人都被震驚了。
張雨綺連忙也用玩笑的語氣說她情商低,人家都累成這樣了,怎麼能這麼說話?
有點感慨,張雨綺不是以情商著稱的明星,在素人面前卻要靠她化解尷尬。
小麻雀笑了笑,還是沒太聽進去的樣子。她像一個天真的熊孩子,雖然沒犯什麼大錯,但不認錯,天天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不斷擾亂著社交的界限,攪得一車的大人很上火,總想好好提醒她一下。
但後面發生的事情讓我覺得其他人的社交能力同樣有限,他們和小麻雀一樣不知道如何去照顧他人情緒,導致場面一度失控。
晚間飯局上,幾個隊友暗渡陳倉式地遞話——該把不滿說出來了。接著,除了小麻雀以外的所有人都心照不宣,提出玩一個「說出自己最討厭的人」的遊戲。
小麻雀還沒反應過來,提出的人已經把她的名字說了出來,她沒意識到這個遊戲完全是針對自己,隨意敷衍了一個自己的答案。
接下來的一段看得我特別不適,每輪到一個人,他/她都會先夸幾句小麻雀,然後毫不猶豫的把票投給她。
一波連著一波,一刀接著一刀,這個時候氣氛的不對就連傻子都看得出來了,小麻雀也懂了,眼睛裡忍著淚。
我理解這些團員們不喜歡小麻雀的原因,但他們用了我認為最錯誤的方法去表達——在一個公共場合,用一個對方「不能生氣」的理由,以集體對個人的絕對優勢去不斷打擊對方的自尊心。
後采時小麻雀講到這裡時眼睛還是紅的,委屈和傷心掩蓋不住。
輪到和小麻雀住同一間房的室友發言時,飯桌上的火藥味達到了高峰,她連誇獎的話都不再鋪墊,直接說小麻雀話太多讓她沒有個人空間,很痛苦,難以忍受。
看這裡時我很生氣,室友說自己這番話是為了小麻雀好,但她明明可以在獨處的時候去說,不必當著眾人的面將「討厭」描述得那麼具體。這種表達同樣是超出了社交界限的,因此,她說完之後其他人都變得坐立難安。
張雨綺帶的這個團很年輕,這場「討厭大會」的指責對象小麻雀是95年生人,大家討厭她「不會社交」,卻不懂解決的方法,橫衝直撞式地把團隊的氣氛推到了冰點。
後來還是張雨綺出來解圍,從演員的職業出發去說每個人的優點和缺點都是真實而可愛的,而小麻雀的本心很單純,她的問題只是在行為方式上有偏差。
這些話給了小麻雀出口,她主動解釋說自己從小出國,上高中時被排擠,加上家庭不幸福,總是特別努力想要融入群體,所以才會用習慣性力過猛。
《各位遊客請注意》讓我看到了年輕一代普遍社交能力不足的現狀。節目裡出現了幾十個素人,目前為止幾乎每個人都暴露出了一定的社交問題,比如小麻雀出場時團隊里有一位男性拒絕把她稱為男性或女性。
或許這位男士覺得cue「女博士是第三種人」這個梗很風趣,但從小麻雀的表情來看她一點也不高興,強調一遍那個人人都應該知道的知識點:只有對方也感到好玩的玩笑才是玩笑。
相對來說,明星們反而讓我看到了更好的社交能力,比如張雨綺的及時解圍。她開朗的性格也為平日的旅途增色不少。
內向的陳學冬社交能力同樣在線,他只憑導演組的視頻介紹,就提前細心地根據不同隊友的特徵為他們準備了不一樣的禮物,打開眾人心防的同時也為進一步的溝通找到了話題。
兩位阿姨分別得到了優雅風的披肩和帽子,高興地夸陳學冬把禮物送進了每個人的心坎里。
明星們社交能力強有職業的因素,職業會驅動他們和許多人打交道,我們普通人如果小時候沒有很好的言傳身教機會,很容易缺失掉社交這門課,如果長大後再宅一點,連補課的機會都很少。
看《各位遊客請注意》我就時常有種補課的感覺,看節目裡的素人在陌生人環境中艱難社交的同時,也在悄悄反省自己,看能不能吸取一點經驗教訓。節目才播了一期,之後嘉賓們可能會變化和成長,希望到時候觀眾們也能從中學到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