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看過這麼一個帖子:一個不為偶像買專輯、看演唱會的粉絲和路人有什麼區別?
「這都捨不得,追星幹嘛?」
說實話,這段話看得我都有點羞愧了,我果然不配追星啊。
看看現在的追星族,當然,夕陽團們為了爭一口氣,在今年夏天為周董搞的那一波操作不算,事關尊嚴……
嗯,看看現在的追星族都能為了偶像付出多少金錢?
7月26日上午,蔡徐坤發行全新EP《YOUNG》,截至下午18時,《YOUNG》已登上QQ音樂數字專輯榜首,總銷量已突破500萬張。再點開土豪榜,可以看到,排名第一位的盆友一口氣買了6萬張,共計30萬元。再往下看,買10000張以上的粉絲竟然有12名之多。
EP啊,說好聽點是專輯,認真說起來就是專輯小樣吧。
實體的也還感覺頗有收藏價值,問題是數字EP,買6萬張做什麼用呢?
而就在最近,波姐再次被粉絲們的「實誠」所震撼:為了給愛豆捧場,粉絲「貸款」20萬買專輯?
前幾天,1993年出生的韓國女藝人李知恩在擁有80萬粉絲的粉絲站@IU-恩騎守護站 宣布休站。
不過休站的決定似乎並未得到所有粉絲的同意,在爭吵聲中,我們發現:休站原因是為了給IU新專輯沖銷量,疑似幾位組織者「貸款」了20萬。
雖然還有網友辯解說貸款只是墊付的圈內用語,不過看看別家說墊付就是墊付,沒見過說貸款的。
反正咱們先不說到底是墊付還是貸款,反正這幾十萬砸下去,IU新專輯僅僅發行兩周,專輯銷量就已累計16萬張,其中中國粉絲「幫」了11萬又3525張,那總成績可是槓槓滴~
想一想,我們甚至我們父輩曾經追過的明星,當年他們出專輯,我們只有買不到的份,鬼知道「沖銷量」是什麼玩意?
如今的年輕人,真的不好用:不過幾個零花錢追星,來形容啦。
說實話,我第一次因為參加活動收到來自粉絲的伴手禮時,驚到半天都沒反應過來。我一度以為是商家贊助,後來才知道是粉絲自發行為,掏的是他們自己的腰包。
一開始還是為了讓自家愛豆在媒體或者商家面前更有面子,到後來就是為了送愛豆直接上青天的派髮式徵集了。
記得今年夏天,有人因為沒買到規定數量的EP退圈了……
所以自己省下飯錢給愛豆沖銷量,還要為了愛豆的面子給媒體準備禮物,花錢上雜誌,嗯,還有買星星的……你我本無緣,全靠我花錢?不知道是不是我有什麼誤解?
只要出錢,愛豆的專輯就可以成為「殿堂史詩」級的存在。
愛豆們都史詩級了,卻沒有一首出圈的歌讓我們聽到……
這麼捧的目的何在呢?
這位盆友解釋的蠻清楚的:養豬人為了爭得「最胖豬」的稱號,玩命花錢買飼料,最後屠夫選擇長的最胖的豬宰了……不過仔細想想,養豬人好歹有肉吃啊……
其實,要說粉絲們愛花錢,倒不如說是如今的商人們越來越會賺錢了。
再轉過頭來想一想,也實在是因為粉絲們太「實誠」……我一直都想知道96瓶真果粒是分多久喝下去的呢?
《創造101》的時候,某商家宣布選了5個成員作為品牌代言人。但簽約前提條件是該成員的粉絲砸錢買產品:孟美岐家粉絲需要買夠30w提奶,集資5430000元;紫寧家需要集資3510000元;yamy需要4056000元;段奧娟需要買夠1625000元.....。
還有專門針對粉絲的借貸工具
54%的年利率,不能提前還款?這……
因為粉絲們的錢真的有點好掙呢……
花了錢有效果還好說,最怕一開始就別有目的的
對偶像來說,銷量當然重要啊,代表了很多東西,自己的熱度,自己的未來……但是現在的「明星實力」真的讓我看不懂,而「粉絲的消費能力」更是讓我吃鯨,誰沒有個心意蕩漾的時候呢,不過決定「干大事」之前,還是先摸摸自己的口袋看看自己住的房子,想想午飯都能吃點什麼再決定好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4PQiW8BMH2_cNUgBWv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