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寶寶可以添加輔食了,該如何吃肉的話題就從未停止過討論。加上很多城市都有「百日吃葷」的習俗,寓意著生活將富足,但你也要知道肉類添加的不當也可能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
根據瘦肉的顏色,可以分為紅肉和白肉。紅肉(豬牛羊)富含鐵,是最佳的補鐵神器;而白肉(雞魚蝦)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點,對寶寶健康也很有好處。
1、寶寶添加輔食之後就可以吃肉了
寶寶在出生後的4-6個月就會開始添加輔食,此時就應該儘快引入肉類。在六個月之後寶寶就需要通過輔食來補充鐵,紅肉泥和高鐵米粉都是不錯的選擇。有些家長因為擔心肉類不好消化,就會推遲添加的時間。但過晚添加紅肉類的食物,容易造成寶寶鐵元素攝入的不足,嚴重的還會導致缺鐵性貧血。
2、由少到多、由稀到稠
初期為寶寶添加的食物可以選擇泥糊狀,慢慢從肉泥、肉末到肉粒。每次只添加一種新的事物,觀察2-3天後寶寶反應良好再添加另一種食物。
3、不同月齡的寶寶食用量不同
等到寶寶7-9個月的時候,肉類的添加量可以增加到50克,大概有成年女性半個手掌那麼大;1歲-2歲的時候增加50-75克。
在添加輔食的過程中,禽類、畜類和海鮮類的食物要換著給寶寶吃,這樣可以保證營養的多方面攝入。如果在添加輔食的過程中,發現寶寶對雞蛋過敏,那就應該在迴避雞蛋的同時多添加30克的肉類。
4、寶寶見肉就躲怎麼辦?
寶寶接受一種新食物可能需要嘗試7-8次才可以,所以寶寶把肉泥吐出來並不代表他不愛吃,爸爸媽媽要多努力嘗試幾次。比如巧妙的去除肉味,發揮葷菜做法的多樣性。
科學添加肉類輔食對寶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可以說是寶寶第一次接觸到真正意義上的成人食物,對他以後的飲食習慣建立和喜好都有著重要的決定作用。所以,爸爸媽媽要按時、有原則的為寶寶添加肉類輔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