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付利飛:渭南小學教師。一級教師,陝西省教學新秀,渭南市教學能手,多次獲臨渭區優秀班主任、優秀教師,優秀學科教師並榮獲臨渭區教研先進個人、書香教師、社團負責人、名師工作室優秀成員等。參與並主持多項省市級課題並已順利結題。
線上教學已經進行了兩個月了。在這段時間每位教師都經歷了從茫然無措到進入佳境的過程。隨著教學不斷深入,開學日漸漸接近,為了讓線上與線下教學達到無縫銜接,我準備這樣做:
一、交流溝通是前提
導:線上教學兩個月來,從平時電話微信聊天中,從領書和個別家長交談中,家長愁苦、無奈,處於六年級的孩子,逆反情緒很大,在家學習缺乏主動性、參與性。我們班本來就特殊,多半是男生,難管理。有好多學生還趁機沉迷網絡遊戲,難以自拔。再加上超長版的假期,學生長時間呆在家不出門,天天面對的是和自己沒有共同語言的家長,返校後,他們定會激動不已、開心無比。課堂教學秩序難以把控。這一系列的問題,勢必會成為開展線下教學的障礙。所以,複課後,我不會因為學習周期短,學習任務重而急於新課教學,疏於學生行為習慣的糾正、思想方面的教育,我會及時召開第一次班會課,疏通交流,正確引導,進行生命教育、規則教育,讓學生們暢談居家感受,交流目前學習困惑......通過溝通疏導,改變學生們居家各種陋習,增強學習信心,重建學習規則,以最佳的狀態投入到學習中。
二、摸底排查是關鍵
查—: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筆記記在書上,這樣方便查找,也不容易丟失,更容易複習。線上課堂教學中,每節課的重難點知識,我都會停3到5分鐘提示在書上哪頁讓學生做筆記,剛開始沒有書本時,在課堂筆記上做。學生們都會一一回覆:已完。但隔著冰冷的螢幕,不能像在課堂上隨意走動檢查,如實掌握學習狀況,了解知識是否掌握。努力可以假裝,結果不會陪你演戲。因此,通過查學生的課堂筆記,是摸底掌握線上教學效果的前提條件。
測——檢測是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也是教學效果的反饋。自線上教學以來,我每天在練習檢測環節中都會採取拍照題進行當堂所學知識的鞏固和消化。但學生習題的100分和完美的背誦、默寫任務真的不能保證是自己真實的作業。一直以來,我對知識掌握情況不能做到心中有數。所以,開學後,就要根據學情,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一次線上教學內容的梳理與回顧,全面評估知識的掌握情況。並做到嚴監考、嚴閱卷,讓學生線上學習的真實水平展現於老師面前。所以,線下知識檢測非常關鍵。
析—分析是測試後對試卷進行的綜合分析,是調整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檢測完後,我會認真分析線上學習的得失,幫助學生找出學習的薄弱或疏漏環節。診斷癥結所在,及時採取補救措施。對學困生進行心理疏導、轉化教學,確保班級里每一個學生不掉隊。
訂—心中有計劃,前行才有方向。檢測、分析完學生的成績後,我會及時和同級老師研究、根據檢測結果和線上教學的弊端重新調整教學內容,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制訂後半學期可行並有效的線下教學計劃。在教學計劃制訂中要注重「說」「寫」的實踐訓練,重點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以確保教學最大優化。
三、具體實施是保證
溫故—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習舊知,是學習新知的前提。雖然兩個多月的線上教學,每天早讀,孩子們群中熱火朝天、積極踴躍的背誦。但是個個都自律,是真的在背誦嗎?我茫然不知。網絡教學環境下,這些看似紮實的教學結果,失去了面對面的執行力,落實力度大大減輕了。所以,開學後,我會利用兩周時間進行舊知回顧。早讀:每天利用早讀時間檢查要求背誦的古詩文、日積月累,聽寫課後生字詞等。採取一對一小組制形式逐人過關畫勾的形式,做到不漏一人;上課時,我會對學過四個單元的內容進行一周兩個單元複習。根據單元語文要素,採取單元制形式,字詞聽寫、內容回顧、學法梳理、課內外閱讀結合等進行紮實有效複習,每周末進行單元周周測習題訓練,落實基礎知識和綜合能力的雙提升。
結對—「大手拉小手」學習一起走。由於本班級的特殊性,後進生較多,自從接班以來,每學期我都採用「大手拉小手」結對學習活動。學生一起交流學習,共同進步,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線上教學,檢驗的是孩子的自律性。班級里有兩個月來斷斷續續交作業,打電話催促偶爾能上課的幾個同學,自律性差,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不強,再加上父母上班、缺乏家長看管及教師面對面指導,學習效率大打折扣。線下教學後,我一定會給這些「小手」們安排班級里各個方面比較優秀的「大手」,每天給他們擬定每日任務單的形式,去督促管理他們的學習,促使他們慢慢跟上班級教學步伐。
分層—線上教學,這對學生來說完全是一場自律能力的考驗。優秀學生自控性強,守紀律,講規則,聽老師的話,緊跟老師的教學節奏;學困生自控性差,「人在家裡心在外」,等開學後,學生會出現兩極分化,優秀學生越來越優秀,學困生會越來越差。開學後我會對線上所學內容進行測試、分析後,如果發現有的知識,絕大部分學生掌握了,只是個別學生還沒學會,那就可以進行個別輔導,即C輔導;如果有的知識大部分學生還沒掌握,那這部分知識就可以用一節課進行知識梳理鞏固輔導—B輔導;如果有的知識全班茫然不知,也由於網絡授課障礙,就採用零起點輔導—A輔導。
以往的教學,布置作業「一刀切」,往往學困生「吃不消」,優等生「吃不飽」, 線上兩個月來,學生學習水平更是參差不齊,作業布置中,我會進行分層布置作業。確定為基礎作業(生字詞、古詩句、日積月累的鞏固)、發展作業(優化設計習題及拍照題進行習題鞏固作業)、創新作業(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進行自主作業,有創新,如編寫詩歌、續寫故事等)三級目標,對學困生適當降低教學起點,要求學會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識,掌握基本方法,會做基礎題,發展基本能力;對中等生要求在閱讀練習上下功夫,發展綜合能力,逐步轉變為優等生;對優等生要求深刻理解,熟練掌握和靈活運用知識,啟迪思維,培養創造能力,發展個性特長。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完成作業中,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品嘗屬於自己的勞動果實。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只要我們考慮成熟,確立目標,制定計劃,相信線上線下教學銜接定會實施起來得心應手,成竹在胸。
編輯:張高琦
初審:賈偉宏
終審:賀維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oTfXEBiuFnsJQVY20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