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Kevin
隨著 DeFi 發展 & Layer2 技術的演化,流動性分割將極大地影響 DeFi 最強之矛——「可組合性」。目前,加密市場也不缺乏基於 Layer2 的 DeFi 解決方案的項目。
其中,致力於以鏈下擴容技術為基石,構建網際網路規模的區塊鏈應用入口平台的 Celer Network,於近日正式推出了 Layer2.finance, 對現有 DeFi 生 態進行「原地擴容」:在確保 DeFi 協議流動性不被分散的同時,還能保證其可組合性,讓所有人(而不僅僅局限於少數鯨金大戶和資本巨鱷)都能夠在參與和享受去中心化金融服務帶來的普惠性。
幾何級擴張的 DeFi 與緩慢增長的新用戶
DeFi 自誕生之初就蘊含著區塊鏈技術的可組合性和無許可性質,其巨大的金融包容性使得它 2021 年出現了爆髮式的增長,總鎖定價值(TVL)從 2020 年千萬美元級別增加到了當前 1170 億美元(截止 5 月 9 日)。但受限於以太坊主網資源與架構, DeFi 在資金層面上的大量增長卻慢慢與緩慢增長的用戶成反比走向:隨著 Gas 費不斷突然上限,在 DeFi 上進行快速和小額交易漸漸成為一個較高的門檻,將絕大部分的普通用戶拒之門外。
另一方面鏈上數據卻顯示, DeFi 的增長在最近已經明顯放緩,尤其是在去年年中的高速增長之後,以太坊主網的 DeFi 生態整體增速已經放緩,每日新增用戶回落,並且在一些常見 DeFi 項目如 MakerDAO、Uniswap、Curve 上,其增速放緩趨勢更加明顯。此外數據顯示,以太坊上的 DeFi 日活沒有跟隨鎖倉資金呈現大幅增長。
DeFi ,一個本應是去中心化、無需許可、人人都能參與的創新開放金融,慢慢變成了大型機構、巨鯨用戶的專屬領地,普通用戶正站在這個通往未來金融世界高高的門檻前,難以邁步。
以太坊主網高額的交易費用,在阻止小散用戶 / 新用戶加入的同時,也促進了以低交易費、效率高為特色的各種以太坊 Fork 區塊鏈的發展:目前總鎖倉量最高的 DeFi 應用並不來自於以太坊,反而是後來者幣安智能鏈(BSC)上的 PancakeSwap,它以 150 億美元 TVL 超越以太坊鏈上的老牌 DeFi 應用 Compound 和 Uniswap,這也側面說明了高昂的手續費已經成為了一個攔路石,阻礙以太坊進行擴張的最大難題之一。
但是出於以太坊的歷史積累、市場共識和資金安全性等方面的考慮,在可預見的時期內它仍然是主流 DeFi 應用之地,大量巨鯨依然選擇棲居在以太坊大本營。在該契機下,專注於克服 Gas 費和交易速度的各種 Layer2 方案被給予厚望,它們各有特色和優勢,側重點也不盡相同,其中較為典型的方案包括 Starkware 提出的 DeFi Pooling,DeFi 聚合器 InstaDAPP,以及致力於以鏈下擴容技術的 Celer Network 近期推出的 Layer2.Finance。
讓 DeFi「原地擴容」 的 Celer Network
在眾多方案中,Celer Network 致力於以鏈下擴容技術為基石構建匹配網際網路規模的區塊鏈應用入口平台,讓所有人都能夠在該平台上便捷快速地開發、運行與使用高性能的分布式區塊鏈應用。
Celer Network 和區塊鏈的頭部公鏈和社區都建立了密切的戰略合作,如 Celer Network 已與由 Vitalik 擔任研究顧問,以太坊基金會注資支持的頂級投研機構 L4 聯合宣布展開戰略合作,旨在共同領導建立以太坊鏈下擴容的行業標準;Celer 與 DFINITY 卓有成效的戰略合作已初步實現將 DFINITY 接入 Celer Network 鏈下擴容網絡。近期,Celer 宣布與 StarkWare 達成合作,雙方將利用 StarkWare 的 StarkEx 服務和 Cairo 程式語言為 Celer 的最新擴容方案 Layer2.finance 開發基於零知識證明 (ZK Rollup) 版本。
根據資料,Celer 具備以下幾個核心優勢:
- 狀態通道(Celer 是狀態通道標準提出者)
- 降低區塊鏈交易交互最終性延遲 X10,000 倍;
- 零鏈下智能合約運行費;
- 同時加速簡單支付和複雜智能合約;
- 為小額支付降低成本 X100 倍;
- 隨著更多節點加入,速度會越快;
- 與多種區塊鏈兼容,能支持所有基於 EVM 執行原理的公鏈(如以太坊、Thunder Token、 Oasis Lab),同時能支持 DFINITY 和波卡。
在核心擴容方案上,Celer 選擇了狀態通道,發布了世界上第一個廣義狀態通道網絡的主網,基於該狀態通道技術的生態項目 CelerX 也實現了大規模的落地應用。去年,Celer 團隊提出了混合 Rollup 概念,近期推出的 Layer2.finance 主要使用的擴容方案是一個創新的 optimistic Rollup 架構,它不需要任何 DeFi 協議遷移到別的鏈,就可以對已有的整個 DeFi 協議進行擴容——即現有 DeFi 生態進行「原地擴容」。
跨 Layer2 的 DeFi 解決方案一覽
以太坊 Layer1 的資產池有效地擴展了 DeFi ,但也受制於其底層限制,用戶提幣、存款和交易等操作會產生高昂的 Gas 費。以 YFI 為例,從資產池中存入和提取資金,以及再平衡基金,每一次操作都需要花費不小的費用。尤其在網絡擁堵的情況,這個費用甚至可能產生接近或超過 1 ETH 的「天文數字」。
因此可以看到交易費用是 Layer2 解決方案的主要解決的問題之一,而資產效率以及可組合性也同樣重要,其中,較為知名的方案主要包括上文所述的:DeFi Pooling、InstaDAPP 以及 Layer2.Finance。
DeFi Pooling 是零知識證明研發機構 StarkWare 的產品 StarkEx 提出的一種解決方案,它可以讓流動性保留在以太坊主鏈,但同時大幅降低參與 DeFi 操作的 Gas 費成本。根據相關資料,DeFi Pooling 通過拆分 DeFi 中的存入、提取和重新平衡操作,將其引入二層擴容方案中,在二層提供倉位重新平衡,從而降低 Gas 費成本。目前 StarkEx 具有三個原生操作:轉移、有條件轉移和二層限價單。StarkWare 即將在 5 月發布 StarkExV3 版本,該版本將支持一層限價單,使一層上的智能合約可以在二層上提交交易。
另外一個 DeFi 聚合器 InstaDApp 則極大地簡化了去中心化金融領域中資產管理的體驗,InstaDApp 通過非託管的方式和利用智能合約來確保用戶擁有對其資產 100% 控制權和所有權,它在保留去中心化優點的同時,又通過為用戶提供給用戶無感的便利體驗。InstaDApp 的設計讓新用戶更容易嘗試去中心化產品,這不僅給它帶來了很有前景的未來,也讓 DeFi 生態系統的未來可期。
以太坊 Layer2 擴容項目 Celer Network 近期正式推出了 Layer2.finance,致力於降低 DeFi 使用門檻,讓普羅大眾再不必擔心高昂的交易手續費,能夠自由且方便地使用現有 DeFi 協議。Layer2.finance 不是一個新的 DeFi 協議,而是一個低門檻且無需信任中心化第三方的「 DeFi 世界總入口」。
眾所周知,現有的 Layer-2 擴容解決方案都需要將 DeFi 協議和生態進行整體遷移,這樣不僅會影響 DeFi 的可組合性,同時還會造成生態、用戶以及流動性的割裂。Layer2.finance 則實現了對現有 DeFi 生態進行「原地擴容」。由於不需要將 DeFi 遷移到 Layer2,在確保 DeFi 協議流動性不被分散的同時,還能保證其可組合性。
在技術實現上,Layer2.finance 讓多個用戶,原本需要多次,多帳戶,完成的資金分配交易,通過 Layer2 Rollup 聚合為單次交易。這個聚合過程是通過一個創新性的 Layer2 到 Layer1 的廣義函數調用來實現的,能夠在確保與 Layer1 同等安全性的情況下,不需要對任何中心化的第三方有額外信任。
無需將 DeFi 遷移至 Layer2,把 Layer2 帶到 DeFi
Celer「原地擴容」最新的成果是 Layer2.finance (簡稱 l2f),l2f 主網已於 4 月下旬正式上線,第一批支持的 DeFi 協議為 Compound、AAVE 和 Curve。其中,用戶從以太坊轉移資產到 l2f 後,即可享受低 Gas 費用、流暢的 DeFi 應用。
近期,l2f 還計劃增加對 Cream、Liquity、yEarn、DODO、Mirror、Alpha Finance、SushiSwap、Uniswap、BarnBridge 和 1Inch 等多個熱門應用的支持。同期開啟了「0 Gas Fee 無門檻暢玩 DeFi」活動。活動期間,用戶可享受 100% 免手續費使用 Layer2.finance 上的 DeFi 組合策略。此外,對於前 500 名符合條件的用戶,Celer 將額外報銷其從以太坊主網轉移到 Layer2.finance 的手續費。
在底層設計上,由於不需要將 DeFi 遷移到 Layer2,因此 l2f 能夠確保 DeFi 協議流動性不被分散,同時還能保證其可組合性。l2f 讓多個用戶,原本需要多次,多帳戶,完成的資金分配交易,通過 Layer2 Rollup 聚合為單次交易。這個聚合過程是通過一個創新性的 Layer2 到 Layer1 的廣義函數調用來實現的,能夠在確保與 Layer1 同等安全性的情況下,不需要對任何中心化的第三方有額外信任。該創新性解決方案好比 DeFi 世界裡的「公共運輸系統」,可以讓人們以極低的成本通過一個統一的介面訪問現有的所有 DeFi 協議。
Layer2.finance 構建了一個類似去中心化中介的模型:用戶將資金存在 Layer2 鏈上,並且通過特殊的 Layer2 交易形式,指明自己的資金希望被放在哪個 DeFi 協議中去,讓用戶自由選擇並在與不同協議相對應的不同策略之間移動資金。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點在於,Layer2.Finance 是完全無需信任的架構。其中,用戶只是把錢從一層區塊鏈傳到了 Layer2,並且一層和 Layer2 是存在交流的,他們依然時刻擁有對代幣的完全所有權。在 l2f 裡面,用戶可以指定比如把代幣放到 Compound 中,另外也有用戶進行同樣的操作,那麼就可以通過 Layer2 的交易聚合到一層,把一層的交易打包變成一個——整個過程不存在信任問題。
Layer2.finance 對廣大受眾的主要好處:
- 低成本。由於 Layer2.finance 將少量流動資金匯總在一起,因此為每個用戶分配資金和產生收益的成本要低得多。儘管存在一定的數據可用性成本,但越多的人使用它實際上越能將降低單個用戶與 DeFi 協議進行交互的成本;
- 保持可組合性,沒有流動性碎片,也無需遷移 DeFi 協議。 Layer2.finance 可原地擴容 DeFi 協議,因此它不會造成任何流動性分散,並將進一步提高 DeFi 協議的可組合性;
- 可疊加的可擴展性。如果單個 Layer2.finance 匯總鏈變得過於擁擠或狀態變得太大而無法維護,則可增加一條新鏈連接到 Layer-1 DeFi 中相同的流動性系統上。雖然短期內受限于于鏈上容量,但在將來使用 ETH2.0 時,擴展性的上限將得到幾乎無限的可疊加提高。
- 靈活的 DeFi 分片。 除了可擴展性之外,還有很多原因可以啟動多個 Layer2.finance 鏈,例如不同的批處理配置,不同的策略風險特徵(無論風險高低)等等。這有效地實現了 DeFi 生態系統中的功能性分片 .
l2f 的出現讓用戶無需繁瑣地進行 Layer2 遷移,而是把 Layer2 的低成本、可組合性、可擴展性帶給原有的 DeFi 應用,用戶可原地體驗低費用、極速流暢的以太坊原生應用——l2f 的出現讓 DeFi 有望早日走進千家萬戶。
總結
隨著加密貨幣行情的持續火爆並逐漸進入主流,越來越多用戶進入區塊鏈世界,以太坊底層性能的局限將進一步放大,根植於以太坊同時又是最重要的場景「DeFi」無疑亟需找到一個突破口,解決高交易費用的同時保留可組合性和資本效率。Layer2.Finance 或將成為這個突破口。
在該情況下,從業者和普通用戶應該對眾多 Layer2 解決方案、以太坊 2.0 和高性能公鏈等賽道保持密切關注,希望行業能夠讓 DeFi 做到又好又快,真正地惠普平民。
相關素材:
Layer2.Finance 官網:
https://layer2.finance/
《白話 Layer2.Finance:DeFi 這座城的公共地鐵》
https://mp.weixin.qq.com/s/ogqwq4oSa2D9SVKaF1w1sg
《Layer2.finance:低成本+高性能 ,「原地擴容」讓任何人都能輕鬆參與 DeFi》
https://mp.weixin.qq.com/s/oRSnb0EyCGfUdj5f3GlpUQ
來源連結:realsato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