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入坑的布袋戲道友,這裡一定要說說我的個人感想,布袋戲又稱木偶戲,最早追溯起來可以在1730年代至1760年代的中國清朝乾隆年間,相關文獻就顯示布袋戲於泉州地區相當流行。此階段泉州布袋戲的戲偶、戲箱、身段、唱做仍不脫傀儡戲戲曲模式。直到現今,可以說是一項國粹藝術,提問中所說的《霹靂布袋戲》更是現今最為流行的布袋戲分支之一,如今的布袋戲最大的特點,就是布袋木偶、閩南語口白、超長的劇情、以及的音樂。
那麼,導致其兩極分化的原因又是哪些呢?我們先從三大特點說起,除去優秀的音樂,其他特點接受了那便是大大加分,不接受又是大大負分,我們先從木偶說起,隨著現代動畫、電影技術的越來越成熟,美型的人設是一部好作品的重要關鍵,布袋戲木偶隨著時代的進步也在不斷進步,從早期的戲偶逐漸往如今的美型人偶靠攏(白膚、大眼、俏麗的臉蛋和華麗的裝飾 可見東籬劍遊記),但由於其木偶傳統,人物的可動要素少之又少,只有眼睛和嘴巴微微可動,不能接受的人為多。
其二則是閩南語的口白,文獻可知《霹靂布袋戲》本為《金光布袋戲》,而後因為主角劇情的問題最終兄弟分家,最終定檔為《霹靂布袋戲》與《金光御九界》(原金光布袋戲),而兩座不管怎麼分家,配音都由黃家一脈單傳,一人配全劇,著名的黃文擇先生更有著八音才子的稱號,但其不管男女老少皆有一老人家全部給配了,比起日漫豪華的聲優陣容,還是遜色不少。
其三是劇情,霹靂、金光雖然分家,但其淵源仍然始於30年前,追溯起來,作為主力的《霹靂布袋戲》可有著上千集數千小時的超長劇情(其實我也很蛋疼灣灣人總是喜歡把電視劇拍的那麼長做什麼...上來都是幾百集),近千的人物讓新人入坑真是難上加難,隨便挑一部最新最帥的看,除了看個打鬥基本啥也看不懂,為啥打起來?誰是好的?誰是壞的?傻傻分不清楚。
綜上所述,布袋戲確實是個彆扭的大坑,但有《東籬劍遊記》的出現,作為年輕一代的我們也確實有些成了新的道友,而今霹靂、金光兩檔大戲都在B站播的如日中天,最新的《刀說異數》、《戰血天道》、《東籬劍遊記》都是適合新人入坑的好劇。
文:李仔